写历史题材书的人未必是历史学家,襄阳人习凿齿就是这样的文学家

小飞鱼儿写文 2024-04-17 19:59:01

写历史题材书的人,未必是历史学家,还有历史小说家或者说文学家。

公元531年之前的中国,处于文史不分家的状态,尤其是写历史题材书籍的,往往既被视为文学家,同时也被说成史学家。

写出正史《三国志》的陈寿是正宗的历史学家。

而生卒年为公元317年——384年,或者是公元325年——393年,也可能是公元328年——413年,写出野史《汉晋春秋》的“半人”——襄阳习凿齿,就是这样的文学家。

梁朝普通七年(526)至中大通三年(531),萧统和门下文人共同编选了一部文学选集,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昭明文选》。

作为梁朝太子,萧统亲自参与,这无疑给编选《昭明文选》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萧统本人在文学鉴赏上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对《昭明文选》的选取标准也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昭明文选》以文为本,主要选取词人才子的名篇,凡“姬公之籍、孔父之书”“老庄之作、管孟之流”“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记事之史、系年之书”均不予收录。而这几类,也就是后来说的“经、史、子”之类著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昭明文选》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文史哲分家”的先河,也为后人树立了“文”与“非文”的典范。

就像“半人”——襄阳习凿齿,其著作《汉晋春秋》,与其说是历史专著,不如说是历史小说。

这就是成书于明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什么以习凿齿的野史《汉晋春秋》为蓝本,而非以陈寿的正史《三国志》为蓝本。

从这个意义上讲,《汉晋春秋》可以看作是初级版本的《三国演义》,其文学的成份大于历史价值!

如果说《汉晋春秋》的史料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它成功挑起了蜀汉与曹魏长达一千多年的“正统论”之争。

况且,《汉晋春秋》这部书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散失了,仅存佚文一百多条 ,不足二万字。

今人能看到的清人辑本,不过是断简残编,几近绝学。

0 阅读:11

小飞鱼儿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