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月壤属于全人类,不属于中国?

我们的平凡之路 2024-06-20 05:26:36

澳大利亚:“月壤属于全人类,不属于中国,中国人必须把月壤交出来!”然而,中国网友的霸气回怼太解气!

嫦娥六号成功采集月壤,再次点燃了渴望之火,也照亮了中华儿女探索未知的决心。然而,就在这个辉煌时刻,一个声音忽然从遥远的南半球传来,试图扑灭人类对知识的渴望,遮蔽航天梦想的光芒。

这声音来自澳大利亚某位"教授"。他大言不惭地宣称,月球属于全人类,中国理应将刚刚采集的珍贵月壤"公之于众"。

不过别被"教授"这两个字给迷惑了,这不过是一位精神上游手好闲者,在舒适的校园中,对别人辛勤劳作的成果恬不知耻地伸手去要。

咱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把他的主张具体化。一个懒散的乡绅,整日无所事事,却指桑骂槐地要求邻家勤劳的农夫,把一年的粮食收成平分;一名业余爱好者,孜孜不倦地锻炼自己,却要强权夺走专业运动员的金牌荣誉;一些读书无数,却一事无成的人,口出狂言要瓜分创新者辛苦所得的发明专利……如果世界上真有这等规矩,又怎会有人肯卖力耕耘?人类的文明又从何而来?

其实,从根源上说,这位"教授"就是一个被"平等"二字冲昏了头脑的可怜人。他大概认为,既然月球被称为全人类的财富,那么谁都可以免费分走采集来的资源。这种武断曲解的逻辑显然站不住脚。

我们或可以类比一个朴素的例子:当一座高山被称为是全人类的财富时,难道就等于谁都可以免费占有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溪流吗?更别说登山运动本身就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和昂贵装备。

月球之于航天探索,正是如同高山之于登山运动,毋庸置疑属于全人类,但要真正去拥有它的资源和发现,就必须通过艰辛的探索过程,付出相应的代价。

中国正是经历了几十年如一日的探月探索,才终于在昂贵的人力物力投入下,创造了这个月壤采集的伟大时刻。可笑的是,这位"教授"居然想要一手抢占这个便宜。

说到底,他的无理要求体现了一些所谓发达国家对于中国航天成就的狭隘视野和文化偏见。在他们眼里,中国永远只能是一个"跟随者",注定只能仰视别人的背影而已。他们根本无法想象中国已经走上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更不肯承认航天航空领域里我们留下的一串串重大创新足迹。

于是,当中国的航天探索彻底打破西方既有印象时,一些人便陷入了惶惶无措和滑稽可笑的状况了。不是兴师问罪封锁技术,就是狐假虎威撒泼无理要求。这不正是中国科技日益强大,让一小撮人颇为不安的证据吗?

其实,过于纠结于"月壤归属"这个争议本身就是一种无谓。在航天领域,任何一个重大突破,都应当被视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不应受制于某个国家。

从理性的层面来看,拥有先行者权利并没有排斥其他国家参与的合理性。相反,对于月壤等航天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需要团结协作、相互切磋,方能呈现更大的价值。

当前,中国航天界已明确倡导开放合作、推动共赢。中方愿以公开、透明的姿态与各方分享月球探测的最新成果,在此前提下也欢迎并期待各方为月球和平利用贡献自身的智慧。

正是基于这种"共有共利"的理念,才彰显了中国航天探索的远大抱负,那就是造福全人类,让人类文明在浩瀚宇宙的舞台上闪亮登场。

有了这般豁达胸襟,追求真理、造福世人的航天事业自然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贪婪私欲、一味占为己有的人反而被孤立、被抛在了时代的后面。

可喜的是,大多数国家和民众都能认识到中国航天不同凡响的价值,由衷为之喝彩。

面对少数狭隘的人,我们中华儿女无需在意,只需在科学之路上笔直前行,用实力和胸怀来回应一切狭隘偏见。

人类对浩瀚星空的向往,从未止步于一己私利或偶一时得失。作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文明,我们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前沿探索,把智慧和成就无私分享予全人类,同时也虚心向他人求教,用最纯朴的科学热忱奉献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彼此扶持、共同成长,在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0 阅读:76

我们的平凡之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