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身体抵御疾病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持续的高烧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群体。在退烧药之外,物理退烧凭借安全、副作用小的优势,成为应对发热的重要手段。然而,错误的物理退烧方法不仅无法有效降低体温,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物理退烧的正确方法。
擦拭降温法
1、温水擦拭
这是最常用的物理退烧方法之一。准备32-34℃的温水,将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浸湿后,拧至半干,按照一定顺序擦拭患者的身体。先从颈部开始,沿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这些部位血管密集,能有效带走热量。擦拭时动作要轻柔,每个部位擦拭3-5分钟,直至皮肤微微发红。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腹部、足底等部位,这些部位对冷刺激较为敏感,可能引起不适。擦拭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2、酒精擦拭
酒精具有挥发性,能迅速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但由于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对儿童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因此不建议用于儿童退烧。对于成年人,可将75%的医用酒精与温水按1:1的比例稀释后,用纱布或棉球蘸取,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样要注意避开敏感部位,且擦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酒精大量吸收,导致不良反应。

冰敷降温法
1、冰袋冰敷
将适量冰块装入冰袋,或使用专用的降温冰袋,外面裹上一层毛巾,放置在患者的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冰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循环,从而降低体温。每隔15-20分钟更换一次冰袋位置,避免局部皮肤冻伤。观察冰敷部位的皮肤颜色,若出现苍白、发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冰敷。
2、退热贴使用
退热贴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水凝胶,通过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将退热贴直接贴在患者的额头,使用方便,且能持续发挥降温作用。退热贴不仅适用于儿童,成年人也可使用。一般每6-8小时更换一次,若退热贴黏性降低或温度升高,应及时更换。

其他辅助退烧方法
1、散热降温
发热时,身体需要散热来降低体温。因此,不要给患者穿过多衣物或盖过厚的被子,以免影响散热。让患者穿着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利于汗液蒸发和热量散发。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打开窗户或使用风扇,但避免直接对着患者吹,防止着凉。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鼓励患者多喝温开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此外,适量饮用果汁、米汤等,也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电解质。

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退烧只是缓解发热症状的辅助手段。如果患者体温持续超过38.5℃,或伴有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物理退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确保退烧方法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