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我国著名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美蓉,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28日5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吴美蓉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功勋元勋之一,为祖国的航天科技事业鞠躬尽瘁、默默奉献了一生。
可就在3年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却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噩梦,到底发生了什么?
时间回到2021年6月6日,航天投资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陶,邀请吴美蓉和王晋年两位院士共进晚餐。
三人皆为航天界的知名人士:张陶掌管着数百亿资金,对众多项目有着大权;吴美蓉和王晋年,都是国际宇航科学院的院士,且是主席团成员,在院士评选方面有着话语权。
这本该就是一次航天界名流的聚餐,可晚餐过程中,张陶却突然提出让两位院士推荐自己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要知道,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航天界的最高荣誉,代表着对航天事业的杰出贡献。当选与否,关乎声誉和地位。
张陶的要求,让吴美蓉和王晋年大感意外。
他们婉言相拒,表示院士评选需要严格的学术标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
岂料张陶听后勃然大怒,竟对王晋年院士动起了手,而吴美蓉因为想劝架,也因此遭了难。
据医院诊断,吴美蓉胸椎骨折、腰椎滑脱,王晋年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多根肋骨骨折。
此后,吴美蓉一直住院治疗,身心备受创伤。谁能想到一位为国家努力奉献的院士,竟会遭遇这般无妄之灾?
她先后四次投身导弹、数控、亚运、卫星领域,以过人的意志和毅力,在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0年,学成归国的吴美蓉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开启了她的航天之路。
在导弹研究领域,吴美蓉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出色的工程实践能力,很快脱颖而出成了我国第一代导弹控制系统专家。
上世纪60年代,吴美蓉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攻关:延长导弹寿命3倍、大幅缩短导弹发射准备时间、排除数十项关键技术故障…
在吴美蓉的贡献下,“两弹一星”的伟业得以顺利实现,我国迈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上世纪80年代,吴美蓉又投身到新的事业中。她被任命为新一代导弹控制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负责导弹数控系统的研制工作。
当时我国在这一领域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连国外专家都曾不屑地评价:“中国上天的东西还勉强,地面的东西却是落后的。”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吴美蓉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数控化的技术革命。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已经50多岁的吴美蓉,又一次挑起了重担——亚运会电子服务系统总设计师。
这是我国首次承担洲际性大型综合运动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稍有差池便会在国际上丢脸。
“别搞这个项目,太危险,要出事跳楼的!”
一些好心人劝她。但吴美蓉铁了心要干,因为上交代的任务,再难也要完成。
为了这个项目,她和团队起早贪黑、夙兴夜寐,经常工作到通宵达旦。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北京亚运会如期举行,吴美蓉负责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表现完美,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后,亚运会的宝贵经验,也被用于北京申办夏季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中。
进入新世纪,年过花甲的吴美蓉,仍在为航天事业拼搏着。
2000年,国家启动对地观测体系建设,急需加强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与应用。吴美蓉再次临危受命,组建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创业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吴美蓉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创业激情:跑项目、筹资金、建基地、搞合作,她像个“陀螺”一样马不停蹄。
很快,卫星应用中心的框架搭建起来,一批年轻的科研人才聚集过来。
在吴美蓉的带领下,卫星应用中心在遥感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国家队的中坚力量。
退休后,吴美蓉还担任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继续为航天事业鞠躬尽瘁。
吴院士的离世,让我们深感痛惜,但让人更加痛心的是她生前的遭遇。
近年来,我们身边发生了太多令人揪心的事:医生被患者砍伤、教师被学生家长殴打、公交司机遭乘客暴力……
奉献者往往容易受伤,因为心地善良,不忍心去与对方争执。所以我们还是要呵护这些人员的安全,希望大家都能冷静对待事情,不要冲动!
如今,嫦娥六号已经成功带回月壤,航天员在天宫中翱翔,火星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羲和号等探测器纷纷传捷,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吴院士,您的心血没有白费!祖国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科技创新的天空翱翔。您的精神和功绩,永垂青史、光照后人!
参考资料:
1.新京报.2024-07-31《吴美蓉同志逝世》
2.新浪财经.2021-07-03《中国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殴打吴美蓉,王晋年两位院士》
3.人民资讯.2021-07-05《航天投资公司董事长被停职:醉酒殴打两名院士,两个人都没拉住他》
4.澎湃新闻.2024-07-31《世界首位且唯一被授予冯·卡门奖的女航天科技专家吴美蓉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