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最近天气变化大,不少人都中招了甲流,医院里打针挂水的队伍排得老长。甲流这种疾病,听着好像挺吓人,但其实它就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特别强。
尤其是抵抗力差的人,一旦接触到病毒,很容易就“中标”。不过,有两类人感染甲流的概率会低一些,今天咱就来研究一下,看看你是不是其中的“天选之子”。
第一类人,有着强大免疫力的健康体质。免疫力是我们身体的“防火墙”,它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抵挡住外来的病毒攻击。
免疫系统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当甲流病毒“入侵”时,这支军队会第一时间派出“士兵”迎战,把病毒干掉。如果你的生活习惯健康,比如作息规律、饮食均衡、坚持运动等,免疫力一般不会太差。
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免疫力能够显著降低感染甲流的风险。反过来说,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的人,免疫系统会变得迟钝,病毒一来,身体就会“缴械投降”。
第二类人,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流感疫苗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体“提前演练”,让免疫系统对病毒有个“心理准备”。
虽然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变异,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不是百分之百,但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甲流的几率确实会低很多。
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这些免疫力较弱的群体,更推荐每年注射一次流感疫苗。科学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后,即使不幸感染,病情也会轻很多,住院和重症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那么,甲流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呢?它主要靠飞沫传播,比如有人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病毒会跟着飞沫一起飘散在空气里;或者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比如门把手、手机屏幕,摸了这些东西再揉眼睛、摸鼻子,也可能把病毒带进身体里。所以,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习惯,其实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甲流后,除了常见的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它还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就是甲流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中招。
这是因为甲流病毒会损伤我们的呼吸道黏膜,让细菌趁虚而入,导致细菌性肺炎。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痰中带血这些症状,就要立刻就医,因为细菌性肺炎处理不好是会危及生命的。
还有一种比较危险的并发症是脑炎。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出现,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脑炎通常是因为甲流病毒通过血液传播,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发炎。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甚至抽搐,需要及时住院治疗。除此之外,甲流还可能导致心肌炎,病毒会直接攻击我们的心肌,表现为胸闷、心悸、乏力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等更严重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甲流会引发这些并发症呢?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病毒对身体的多重破坏。甲流病毒感染后,呼吸道的黏膜会被破坏,失去了保护屏障,细菌就会趁机感染;再加上病毒本身会引起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炎症失控,伤害到身体的其他器官。一些免疫力低下或本身有慢性病的患者,身体“战斗力”本来就不足,更容易被病毒“趁火打劫”。
既然甲流这么“嚣张”,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呢?除了接种疫苗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也可以稍微做些调整。
比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像橙子、柠檬、猕猴桃等,维生素C对增强免疫力有很好的帮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重要“原材料”;还可以多喝水,保持黏膜湿润,这样可以提高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身体的免疫功能会下降,病毒就更容易侵入。所以,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看书等方式放松心情。
对于已经感染甲流的人,除了遵医嘱吃药外,也要注意多休息、补充水分,尽量避免劳累。如果症状加重,比如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要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不要硬扛。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甲流的传染性很强,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要尽量隔离开来,用专用的碗筷、毛巾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家里可以适当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门把手、桌椅等物品进行消毒。家庭成员之间也要戴好口罩,尤其是在照顾患者时,千万别掉以轻心。
总结一下,免疫力强和接种过疫苗的人确实更不容易感染甲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掉以轻心。做好日常防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关键。毕竟,“天选之子”也是需要靠努力来维持的!
参考文献:
《流感病毒及其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
《甲型流感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
《流感病毒感染的并发症及其机制》,中华内科杂志
《疫苗接种对流感防控的临床效果评估》,基层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