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张献忠奋起延绥,纵横中原,占据四川,定鼎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自古成王败寇,不必多论。张献忠前后有三位谋士,其实皆泛泛之辈,无奇谋妙策,可谓名过其实。而膝下四位义子与一位部将,驱驰西南,崎岖险难,览其始未,虽良莠不齐,皆不失为一时之杰。
1.徐以显徐以显
徐以显是湖北谷城人,博学多智计。早年追随张献忠起义,參谋帷幄。其志甚大,每以诸葛自比,雄心勃勃,欲辅佐张献忠夺取天下。官至大西左丞相兼刑部尚书。征战湖南时,于岳州溺水而亡。
2.潘独鳌潘独整
潘独鳌是湖北应城人,出身秀才,聚众三十人,立水寨,练水师。张献忠渡汉江,潘独鳌杀县令以归附。因其善撰文案,足智多谋,张献忠待之以军师之礼。后被明朝督师杨嗣昌擒获,囚于襄阳。被义军救出,任义军水师都督,训练水师,准备渡江攻取南京,同年于黄泯港战死,张献忠封其子为礼部尚书。
3.汪兆龄汪兆龄
汪兆龄是安徽桐城人,本桐城士子,张献忠克舒城、庐州,投其幕下。因其博学善逢迎,深得张献忠宠信。出谋策,使义军在江北一带势如破竹,其力为多。
张献忠称帝,汪兆龄拜左丞相、东阁大学士。然其性残忍狡犷,劝说张献忠以威暴治蜀,大行杀戮。张献忠战死西充,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收拾余众,南下綦江,推举孙可望为盟主。 而汪兆龄犹傲据诸将之上,群情激愤,最终被四将军诛杀。
4.孙可望孙可望
孙可望是陕西米脂人,沉默有智计,果敢多机变。早年从张献忠起义,被其收为义子,任大西平东将军。张献忠西充阵亡,孙可望率余部突围,被众将推为首领。以闯王称帝不终,蜀事不成,筑台而盟,复本姓,改邪归正,扶明抗清进军云贵,确定扶明抗清之大纲,接受南明永历帝招抚。
李定国二厥名王,威震天下,孙可望有挟持天子专制朝廷之意,二人顿生嫌贰。孙可望野心自大,以欺君误国之罪诛杀南明大臣18人,逼永历帝封其为秦王,跋扈恣睢,有篡位之图。
永历帝密诏李定国勤王救驾。李定国联合刘文秀讨伐孙可望,双方大战于交水。孙可望因部众倒戈,终致大败,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无奈赴长沙投降清朝,受顺治帝接见,封为义王。
1660年孙可望病逝于北京(一说随从出猎被射死。)。
孙可望计虑筹策,强于定国文秀,可惜野心勃发,有始无终,终致陨毙。
5.李定国李定国
李定国是陕西榆林人,早年追随张献忠起义,被其收为义子,拜安西将军。张献忠阵亡,孙、李、刘、艾四将军抢渡长江,突围成功。四将军商讨,共扶永历帝以成大事。李定国率军征战湖南、广西,所向披靡,二厥名王,天下震动。
后来孙可望、李定国失和,导致二王内讧。李定国联合刘文秀,于交水大破孙可望。自交水大捷,李定国踌躇满志,大权独揽,解除刘文秀兵权,致其抑郁而死。孙可望又投降清朝,使清军尽悉永历朝虚实,李定国每况愈下,至磨盘山之战,永历帝逃入缅甸,被吴三桂擒获。
1662年,吴三桂在昆明缢杀永历帝,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于勐腊去世,时年42岁。
李定国处事有度,军中以宽仁得名,每战当先,号万人敌。性仿直,与人无私曲,事上尽礼,不以威豪士类,辗转西南17年,崎岖险阻,百折不回,有古烈之风。
6.刘文秀刘文秀是陕西延安人,早年追随张献忠起义,被其收为义子。大西政权建立,任抚南将军,奉命率部攻打重庆,兵败被降职。张献忠西充战死,余部南下,刘文秀、艾能奇射杀明朝总兵曾英,抢渡长江,突围成功,立下大功。众将皆推孙可望为主,皆受约束。刘文秀奉命征讨四川,先胜后败,坐罪罢职。后来孙李内讧,刘文秀先后依附孙可望疑、李定国,封为蜀王,皆遭猜忌,心灰意冷,不问政事。
1658年,刘文秀黯然去世。
刘文秀起自草泽,温雅柔谨,善抚士卒,颇得人心,每诫诸将不可扰民。尽心王室,恂恂退让,有名将之风。
7.艾能奇艾能奇是陕西绥德人,骁勇善骑射。少从张献忠起义,被其收为义子。为大西政权定北将军,统率19营7万之众。张献忠在西充凤鸣山战死,四将军率余部突围至佛图关,遭明朝总兵曾英率军阻击。艾能奇亲手射杀曾英,率军抢渡长江,立下大功。
南明永历帝下招抚,四将军决意扶明抗清,俱复本姓。行军至遵义,艾能奇历数大西丞相汪兆龄之罪,四将军下令诛杀。大军进入昆明,除东川,普洱二府外,云南悉定,艾能奇称定北王。
1647年,艾能奇率部攻打云南会泽,遭遇土司禄万钟伏击,中箭阵亡,所部由冯双礼统领。
8.白文选白文选
白文选是陕西吴堡人,大西张献忠麾下前军都督。张献忠战死西充,白文选随孙可望、李定国率部进入云南。白文选奉命进攻贵州遵义,转战黔、川,进据嘉定,南明永历帝封其为巩昌王,在四川数次与清军交锋,兵败逃入缅甸木邦。
吴三桂率军穷追,白文选兵败势穷,受其招抚,投降清军。受封承恩公,加太子少保。
白文选叛故国,背旧君,势穷力竭,情有可原。1675年去世,享年60岁。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灭绝人性反人类的流寇头子,还被后人如此吹捧,这世界,是怎么了?
[握手][握手][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