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补正式落地,一位网友通过长达两个月的研究,得出结论:在3333元以内的手机购买中,国家补贴的折扣最大。这一研究结果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觉得这位网友为几百块钱研究两个月的行为“到底值不值”。更有网友提出了手机补贴的执行方式问题,认为应直接将补贴发放给用户,而不是通过商家进行操作。
为几百块钱研究了两个月?在研究者分享了自己的成果后,不少网友表示不可思议,称“为了几百块研究了两个月,真的是太可怕了。”其中有网友认为,研究者耗费如此长的时间去琢磨补贴折扣,显得有些不值,毕竟差距的金额并不大,是否值得为此付出这么长的时间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也有网友认为,研究者能如此用心地去分析补贴政策,实际上反映出一个现象——现代消费者对于价格和折扣的敏感性越来越高,尤其是手机这种高消费品,大家都希望通过各种手段争取更多的优惠。因此,虽然两个月的时间似乎过于长,但这也是大多数消费者在面对重要决策时的一种选择。
商家悄悄收走补贴,涨价后“销售”依然存在另外,也有网友提出了对商家的质疑:“都是涨价后销售,补贴都被商家拿走了。”事实上,手机厂商往往会在价格上做一些微调,补贴落地之后,商家可能通过调整售价来消化掉这些补贴,从而减少消费者实际感受到的优惠。这种“涨价后销售”的现象,并不罕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即便得到了补贴,依然可能感到自己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优惠。
补贴一两百是否值得关注?然而,也有声音认为,国补虽然不多,但对于一些需要更换手机的人来说,仍然是有一定帮助的。有网友表示:“我说真心话,如果你手机用好几年,身上要有闲钱想换手机,那就买,补贴一两百也是好的;如果没钱要不想,这些东西跟我们都没关系。”在他们看来,补贴金额虽不大,但对于有换手机需求的人而言,仍然是一种激励和支持。
补贴方式需简化,直接发放给用户才有意义同时,也有网友提出了补贴机制的完善建议:“国补不能复杂,买到手机的同时,应该直接补助到用户手中才对,不然就失去了意义。”认为直接将补贴发放给消费者,更能实现补贴的原始目的,即让消费者真正从中受益,而不必通过复杂的环节和商家的中介作用来实现。
网友热议为了几百块研究两个月?我家小娃娃花2分钟就研究出来了。
都是涨价后销售,补贴都被商家拿走了。
这手机如果需要买,补不补都得买,如果不需要买,再补我也不买。
那两千多的手机换个型号涨价到3333给你岂不是双赢了?
写在最后也有网友提出了补贴机制的完善建议:“国补不能复杂,买到手机的同时,应该直接补助到用户手中才对,不然就失去了意义。”认为直接将补贴发放给消费者,更能实现补贴的原始目的,即让消费者真正从中受益,而不必通过复杂的环节和商家的中介作用来实现。
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