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2 年俄乌冲突的复杂战局中,俄罗斯海军舰艇和岸上设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威胁 —— 自杀式无人艇。这种新型攻击装备如幽灵般出没,给俄罗斯的海防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俄罗斯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卓越的军事智慧,迅速研究应对策略,在与自杀式无人艇的较量中,逐渐找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抗方式,并且不断推动着斗争手段和方法的持续发展。
一、突如其来的致命威胁乌军投入使用的自杀式无人艇型号繁多,展现出了多样的设计思路。一部分无人艇是专门从零开始精心设计的,而另一部分则巧妙地基于现有的浮渡工具改造而成。但无论何种来源,它们都具有共同的显著特征 —— 紧凑的身形和轻型的构造,便于灵活操控,同时搭载着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战斗部。
这些无人艇在航行性能方面表现出色。研制人员在设计时充分利用现有的高速平台技术,致力于提升其在理论上的作战运用效能。根据不同型号,它们的续航力能够达到数十甚至数百海里,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广阔的海域中灵活穿梭,对目标发动突然袭击。在航行过程中,无人艇依靠自动化导航设备或者远程遥控来沿着预定航线行驶,而引导它们冲向目标则主要依赖操控员的指令,通过无线电系统或者借助卫星互联网服务器实现与遥控操控站之间的稳定通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打击型无人艇所配备的杀爆战斗部重量可达几十千克,具备强大的杀伤力。并且,随着冲突的发展,乌军在无人艇上的装备升级也令人咋舌,他们开始在无人艇上安装来自战斗航空兵的原始空空导弹发射装置作为自卫武器,进一步增强了无人艇的作战能力和威胁程度。
在实际作战中,乌军企图利用此类无人艇攻击各类目标,其攻击范围涵盖了重要的军民基础设施。克里米亚大桥就成为了他们多次攻击的重点目标,基辅方面妄图通过对这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桥梁造成损伤,来打击俄罗斯的战略部署和士气。同时,俄罗斯舰艇也未能幸免,成为了无人艇攻击的受害者。令人痛心的是,部分攻击确实得逞,给俄罗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幸运的是,俄罗斯军队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积极的防御措施,成功在安全距离上拦截并歼灭了绝大多数来袭的无人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一新型威胁的破坏力。
自 2022 年遭遇自杀式无人艇威胁以来,俄罗斯海军迅速行动,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摸索出了一系列高效打击无人艇的方式和手段,为保卫国家海防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俄国防部时常通报在公海或靠近目标区域成功摧毁无人艇的消息,这背后离不开一系列先发制人的积极措施。其中,最为激进的打击方式便是对与无人艇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清剿和摧毁。俄罗斯情报部门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全力以赴查明无人艇的集结地点以及进行使用准备的设施位置。一旦掌握准确情报,便迅速协调各类可用的打击装备,对这些关键设施进行精准打击,将无人艇及其维护人员一举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降低无人艇的威胁。
当无人艇成功出海,试图对目标发动攻击时,俄罗斯的巡逻航空兵便成为了它们的克星。俄罗斯的武装直升机和武装运输直升机在空中对规定水域展开严密巡逻,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水面目标,飞行员们便会果断使用制式武器对其进行攻击。从空中搜索和打击无人艇具有诸多显著优势。首先,直升机可以在远离重要目标的安全距离外进行拦截,大大降低了对重要目标的潜在威胁。其次,在空中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有效增大了目视发现无人艇的距离,为及时打击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作战经验的积累,俄罗斯在 2023 - 2024 年果断投入无人机用于打击无人艇。其中,“溜蹄马” 无人机系统在这一任务中表现出色。重型无人机在规定水域有条不紊地实施巡逻任务,凭借其先进的侦察设备敏锐地搜索水面目标。一旦发现可疑目标,便迅速使用制式导弹武器对其进行精确打击。使用无人航空兵参与打击无人艇的行动,不仅充分发挥了无人机在侦察和攻击方面的独特优势,还避免了人员直接暴露在危险环境中,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率和安全性。
水面舰艇在打击无人艇的战斗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们承担着巡逻、搜索和攻击危险目标的重任。直升机和舰艇相互配合,能够远离自己的基地实施大范围搜索,显著扩大了保卫水域的面积。然而,水面舰艇自身也面临着被攻击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俄罗斯为重要的岸上设施配备了专门的防护力量。通过设置障碍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无人艇的接近;发烟系统则可以制造烟雾,干扰无人艇的视线和制导系统;电子对抗装置则通过发射干扰信号,破坏无人艇的通信和导航系统,使其迷失方向,无法准确接近目标。在极端情况下,还设置了专门的障碍,旨在在距被保卫目标的安全距离外破坏无人艇,为重要设施提供了多重防护保障。
三、先进设备与系统助力对抗在与自杀式无人艇的对抗过程中,俄罗斯不仅在战术和方法上不断创新,还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系统,为打击无人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发现无人艇方面,目视观察仍然是一种重要且基础的方式。无论是岸上设施的人员、舰艇上的舰员还是执行巡逻任务的飞行员,他们都会通过裸眼或者借助望远镜对海面进行仔细观察。同时,真正的光电站也被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目视观察的准确性和效率。然而,目视观察受限于天气和光线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雷达则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舰载或机载雷达具备高分辨率和远距离探测能力,即使在复杂的海面背景下,也能够精准锁定小尺寸的水面目标。雷达不仅能够以极高的精度计算目标的坐标,还能为后续的武器攻击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并且其全天候、不分昼夜的工作特性,使其成为发现无人艇的关键设备。
在毁伤水面目标方面,俄罗斯运用了多种先进的系统。舰艇上安装的大口径机枪具有较远的有效射程,理论上一至两发命中就能摧毁无人艇。然而,由于水面舰艇在航行过程中会受到海浪颠簸的影响,导致射击精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降低了及时毁伤无人艇的概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小口径火炮应运而生。各型 30 毫米系统,尤其是安装在直升机和舰艇上的多管系统,凭借其高射速和强大的杀伤力,只要一发命中,就能确保摧毁任何型号的无人艇。同时,现有的先进火控系统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和效率。
导弹武器在打击无人艇的战斗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溜蹄马” 无人机发射的 Kh - BPLA 导弹就曾成功毁伤无人艇。这款导弹基于著名的 “短号” 反坦克导弹改进而来,其强大的杀伤力和精确的制导能力,使其能够轻松摧毁高速行驶的水面目标。此外,近几个月来,俄罗斯还使用打击无人机和现有的 FPV 无人机、巡飞弹药等对无人艇进行拦截。这些武器能够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和精确的打击能力,追逐并毁伤无人艇,一旦成功命中,便会导致无人艇的战斗部爆炸,使其彻底丧失作战能力。
在对抗无人艇的过程中,电子对抗技术也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乌军现有型号的无人艇严重依赖通信和导航无线电信号,俄罗斯通过运用电子对抗设备,对相应的频段进行压制,从而剥夺了无人艇在空间中的定位能力,使其与操控站之间的通信中断,失去指挥。此时,无人艇就如同失去方向的无头苍蝇,沦为任何火力装备的轻易攻击目标。
此外,随着冲突的发展,俄罗斯不仅注重对无人艇的攻击,还加强了自身的防护系统建设。针对敌人部分无人艇配备的用于对付航空兵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俄罗斯直升机广泛运用红外假目标和光电压制系统进行有效抵御。红外假目标能够模拟直升机的红外特征,吸引空空导弹的攻击,从而保护直升机的安全;光电压制系统则通过发射高强度的激光束,干扰空空导弹的制导系统,使其偏离目标,为直升机提供了可靠的防护保障。
四、持续发展的对抗态势自 2022 年乌军频繁使用自杀式无人艇攻击俄罗斯舰艇和岸上设施以来,这种新型装备确实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损失。然而,俄罗斯军队迅速做出反应,积极开展应对工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初步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抵御这一新威胁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相关的新方案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并且在实际作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俄罗斯打击乌克兰和外国无人艇的战果有目共睹。敌人多处用于准备无人艇使用的设施被成功摧毁,绝大多数无人艇攻击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很难看到乌军使用无人艇对俄罗斯重要目标造成重大毁伤的情况发生。
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自杀式无人艇如同任何新型装备一样,经历了一个从具有强大威慑力到逐渐被有效遏制的过程。起初,作为一种新型的打击装备,自杀式无人艇凭借其独特的作战方式和强大的杀伤力,给俄罗斯的海防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难以被有效对抗。但随着俄罗斯积极探索和研究,一系列对抗手段和方法不断涌现并持续发展。如今,自杀式无人艇已经从最初的极具威胁性的新型武器,逐渐沦为一种普通且可预见的威胁,俄罗斯军队与之斗争也逐渐成为日常作战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虽然自杀式无人艇在技术上可能难以实现重大突破,大幅提高其作战效能,但俄罗斯在对抗手段方面将继续不断改进和加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战术优化,俄罗斯有信心进一步降低自杀式无人艇的威胁,为国家的海防安全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在这场新型装备与反制手段的较量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守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