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就是指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截至2020年,县中数量占全国普通高中总数的51%;县中在校学生数占全国普通高中学生总数的59%。
近些年,县中的办学水平饱受诟病,优质生源流失、优秀师资流失、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等一系列问题,给人一种“县中整体坍塌”的感觉。
在某县最好的重点高中教书的陈老师说,自己所在的学校,2000年左右每年都有几个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但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学校基本没有再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直到高校农村专项实施,学校才勉强有几个学生符合“降分录取”的条件。
县城最好的高中都这样,其他高中的境况可想而知!我们要想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就一定要把县中搞起来,不能让县中继续沉沦下去。
也就是说,无论从规模、人数看,还是从战略角度看,提升县中的办学水平都是必要且迫切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应势联合推出《“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下称“计划”),从6个方面着手,力求大突破。
第一,杜绝
没有好的生源,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就无从谈起。县中近些年的没落与生源流失有很大关系,优秀生源向城区高中或超级中学(规模庞大的高中)集中的势头必须要遏制。
“计划”提出,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严格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全面落实“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政策;加大对违规招生行为的查处力度。
第二,严禁
县中的优秀人才流失现象一直都比较严重,某新一线城市的部分高中,专门从县城的重点高中挖名师,组建“县中班”,以吸引生源。县中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些优秀教师,却一个个地被城区高中挖走,学校如何能发展得起来?
因此,“计划”强调,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恶意从县中学校抢挖人才的学校,停止其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需要注意的是,“严禁”是不准“抢挖”,不能恶意、过度挖人,并不是彻底堵住人才的上升通道,一些必要的人才流动还是被允许的。
第三,健全
目前,全国县中教师总体缺编7.7万人,共有3776所县中生师比超过国家标准。“计划”要求各地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配备,着力解决县中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员问题。
其实很多地区已经在做“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这件事,不仅及时充实县中教师力量,还在中级、高级岗位比例的设置上向县中倾斜。相信只要把正确的做法坚持下去,县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
第四,支持
支持县中提升办学水平的方式有很多种:高校托管帮扶;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区域内优势普通高中与薄弱县中开展联合办学等。
“计划”对县中托管帮扶工程有非常细致的规划,其中提到,依托举办附属中学的部属高校,面向100个县托管100所县中;组织东部发达地区省份,面向西部10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
第五,提高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有1121所县中校舍建筑面积不达标,校舍缺口达899万平方米。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以改善县中基本办学条件。
当然,提高经费投入水平,不只是为了改善硬件环境,也是为了改善学校的软件环境,比如加大县中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更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
第六,控制
据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为9.45%,较2017年下降了约二十个百分点,但中西部地区大班额比例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很多县中来讲,控制“大班额”和“大规模学校”是马上要做的事情。
因此“计划”提出,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积极稳妥化解大规模学校;新建普通高中规模不得超过3000人,防止出现新的大规模学校。
政策从6个方面着手,力度空前,誓要在2025年之前解决县中的发展问题。不过,好的政策一定要得到有效地实施才会有成效。有些地方,到现在还在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地产”的策略发展经济,这不仅耗尽了县里的大部分教育资源,也让很多人对教育失去信心。
我们不能把教育当成一门生意,更不能把千千万万吃教育饭的老师当成“财政负担”;我们要呵护学校、老师,相信一线教育工作者,倾听他们的意见,思考应对之策。
有条件的家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外面读书,我们阻止不了;有本事的老师,跳槽到外面的学校,我们也不能完全避免。然而,县城里的大多数家庭,是“中间层”和“底层”,他们是普通人,他们去不了外地,县中的办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普通人的未来。鉴于此,若我们不重视县中教育,就是对他们的不公平,也是对县域的不负责任。
今日话题:你认为用四五年的时间,能让县中好起来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心平而来
要留住优秀教师,得提高高中教师的工资才行。象我们这里,高中教师的工资比义教教师的工资一年少了1800元呢!
王敏
一个班七八十人
用户16xxx80
不经过校长同意就随随便便制定政策,不符合程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