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院主任拒给癌症晚期父亲治疗:哪怕所有人骂我,我也不曾后悔!

松尘谈历史故事 2025-02-13 04:36:34

“就是他,医学博士白读了,到头来连自己亲爹都不救,眼看着回家等死。”

每年清明,陈作兵回家烧纸的时候,都会得到乡亲们的指指点点。

他十里八乡的第一位博士,省院的主任医师,却在父亲被确诊癌症后,选择放弃治疗。直到父亲离世,都没进过医院治疗。

那么,他到底为啥这么做呢?现如今又是否后悔这个决定呢?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新闻网、燕赵都市报】(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父亲被诊断癌症

2011年4 月。陈作兵正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忙碌地接诊,突然母亲打来了电话。

电话一接通,母亲就比较焦急的说:“儿子啊,你爸好像身体不太好,要不明天去你那,拍个片子再看看?”

陈作兵心里猛的一跳,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毕竟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还算硬朗,平日里总是精神矍铄,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

就在去年,他还带着父母在自己工作的医院做了全面体检,各项指标都显示正常,怎么会突然不舒服。

接着,他着急的向母亲询问,母亲犹豫了一下,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说他父亲这段时间总是肚子疼,到县医院检查的结果不太好,所以想让他找专家看看。

挂了电话,陈作兵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基本上一晚上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就这样等到天亮,陈作兵早早地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匆匆开车前往火车站。

在火车站出站口,陈作兵焦急地张望着,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终于,等了三个小时,他看到了父母和弟弟的身影。

陈作兵快步迎上前去,接过父母手中的行李,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试图让气氛轻松一些。父亲有些不自在,觉得耽误了儿子的工作。

接着,陈作兵带着家人来到一家常去的小饭馆,他希望一顿热乎的饭菜,能让父母的心情好一些。点菜时,陈作兵故意选了父亲平时爱吃的菜,可他自己却没有一点胃口。

趁着父母去厕所的间隙,陈作兵悄悄把弟弟拉到一旁,低声问在县医院的检查结果。弟弟眼含泪花,说县医院初步诊断是癌症,而且是晚期。

陈作兵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弟弟,感觉心里一团乱麻。

陈作兵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此刻他不能乱了阵脚,父亲还需要他的支持和帮助。

决定放弃治疗

饭后,陈作兵带父亲去做 CT 检查。他站在检查室外,双手紧握,心中默默祈祷是误诊。

然而,当他拿到片子,作为医生的他一眼就看出,父亲患的是腹膜恶性间皮瘤晚期,癌细胞已扩散到其他脏器,情况十分糟糕。

陈作兵攥着片子,身体颤抖,内心充满恐惧和无助。他想起父亲的种种,决心一定要救父亲。他在医院主任群里发紧急消息,又一个个打电话通知,连副院长都被他请了过来。

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同事们看着片子和病理切片报告,都明白病情棘手。

副院长打破沉默,说基本确诊是腹膜恶性间皮瘤晚期转移,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也错过了手术治疗期,建议保守治疗,多陪陪老人家。

陈作兵不愿相信,他看着同事们,希望能找到一丝希望。

一位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如果他想尝试,大家会全力支持,但结果可想而知,放、化疗和插管、抢救的痛苦他最清楚,现在他不仅是医生,更是患者家属,要自己做决定。

陈作兵想起导师,同样是癌症晚期,导师选择放弃治疗回归家庭。他的内心在痛苦挣扎,救与不救两个念头反复拉扯。他深吸一口气,让同事们先离开,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过了许久,陈作兵找到弟弟,说父亲的病已无法治愈,继续治疗只会让父亲更痛苦,他打算放弃治疗。

弟弟瞪大了眼睛,抓住陈作兵的胳膊,大声说不能放弃,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救父亲。

陈作兵眼眶湿润,握着弟弟的手说,他是医生,清楚父亲的病情,继续治疗只是徒劳,要尊重父亲意愿,让他在最后的日子里舒服、有尊严一些。

弟弟最终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兄弟俩决定把实情告诉父亲,让父亲自己做决定。

父亲安详离世

他们来到父亲病房,陈作兵坐在床边,握着父亲的手,把病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父亲听后,沉默许久,说想和母亲商量一下,明天再告诉他们决定。

这一夜,陈作兵一家都备受煎熬。第二天,父亲看着陈作兵和弟弟,坚定地说他放弃治疗,想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

陈作兵泪水夺眶而出,紧紧抱住父亲,父亲安慰他这是自己的决定,相信他。

于是,陈作兵带着父亲踏上回家的路。路上,父亲回忆起小时候送陈作兵去学校的情景,陈作兵思绪也被拉回过去。

平时两小时的路程,这次他们开了六个小时,陈作兵故意放慢车速,想让父亲多看看。

回到老家后,父亲每天早早起床,去村子里走走,见见老朋友、老战友。他和老战友坐在一起,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喝酒聊天,笑声回荡在村子里。

陈作兵看着父亲,心中既欣慰又难过。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弟弟守在父亲身边,按照陈作兵的交代,只给父亲必要的补液和止痛药,不过度干预治疗。父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精神一直很好,他坦然接受了自己时间不多的事实。

几个月后的一个夜晚,陈作兵准备休息时,老家医院打来电话,说父亲病情突然恶化,在抢救室,询问是否要进行插管抢救。

陈作兵的内心痛苦挣扎,他想到父亲这几个月的平静和尊严,最终艰难地说出 “不插管”。半小时后,医生告知他父亲已安详离世,陈作兵放声痛哭。

被人指点

父亲的离去,在村子里引起轩然大波。乡亲们得知陈作兵,拒绝给父亲插管抢救,纷纷指责他不孝,亲朋好友也不理解他,甚至同学和同事都在背后指指点点。

面对这些指责和误解,陈作兵内心痛苦万分,但每当想起父亲最后的平静和满足,他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个寂静的夜晚,陈作兵独自来到父亲墓前,他看着墓碑上父亲的照片,泪水模糊了双眼,轻声说他不后悔,父亲走得没有遗憾就够了。

他想起父亲曾说过,不要让他在最后的日子里,活得没有尊严,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父亲真正想要的。

陈作兵的选择,虽不被很多人理解,但他给了父亲一个有尊严的死亡。他尊重父亲的意愿,让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

在面对癌症晚期这样的生死抉择时,我们应尊重患者意愿,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治疗方式和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我们作为家属和社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在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和孤独。

同时,我们也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死,不要把死亡看作是一种失败。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我们要学会接受它,面对它,让生命在最后的时刻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

结语

陈作兵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我们对癌症晚期治疗和生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力量,珍惜眼前生活,关爱身边的人,让生命充满爱与温暖。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医生放弃对晚期癌症父亲治疗 帮助其安静离世

燕赵都市报——医学博士拒绝医治临终父亲 让老人安静离世

免责声明:本账号部分图片和内容,都来自官方媒体或互联网,如果存在侵权或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立马删除,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部分进行了润色,如有雷同,请不要当真

0 阅读:0
松尘谈历史故事

松尘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