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知名商家“暴雷”?上百名会员何去何从?最新进展追踪!

孤舟泛秋水在 2025-02-12 04:24:33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比健身梦碎!黄埔知名品牌”畅动健身”突然关门,数百会员权益悬而未决

广州日报记者 李明

在这个全民健身的时代,健身房俨然成为了都市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场所。就在新年伊始,广州黄埔区一家知名健身品牌的突然”暴雷”,让数百名会员的健身梦想瞬间化为泡影。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广泛关注,更揭示了预付费消费模式背后的潜在风险,为整个健身行业敲响了警钟。

2025年1月初,位于黄埔区保利香雪商务大厦的”畅动健身”突然关门停业,引发会员群体的强烈不满和焦虑。据悉,该健身房拖欠物业近9个月的租金和管理费,以及7个月的水电费。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黄埔区乃至整个广州市的健身圈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刚刚办理了一张5000元的年卡,现在健身房说关就关,这不是在耍我们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会员向记者抱怨道。类似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此起彼伏,有的会员表示私教课程才上了一半,有的则担心自己的储值卡余额无法退还。

更令人费解的是,就在保利香雪商务大厦店”暴雷”的同时,”畅动健身”位于黄埔东方汇的另一家分店却仍在正常营业。这种反差不禁让人怀疑,是否存在”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抑或是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导致的结果?

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就在2024年3月,”畅动健身”还进行了法人和股东的变更。这一信息更加深了事件的神秘色彩。究竟是经营不善导致的倒闭,还是有预谋的”跑路”行为?这些疑问在会员们心中挥之不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会员们并未坐以待毙。他们迅速组建了一个超过500人的维权群,团结一致,寻求各种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自发的维权行为,展现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

值得欣慰的是,黄埔区相关部门对此事高度重视,迅速介入调查并积极协调。在政府的组织下,1月6日,”畅动健身”的法人、股东与会员代表举行了一场沟通会。公司方面表示,正在积极寻找接盘方,争取让场地继续运营,以保障会员权益。如果无法找到接盘方,他们承诺会协调周边其他健身房,妥善安置会员。

口头承诺能否兑现?会员们的权益能否得到真正保障?这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一位参与沟通会的会员代表向记者表示:”虽然公司给出了一些承诺,但我们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具体、更有保障的方案。毕竟,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事实上,”畅动健身”的”暴雷”事件并非个案。近年来,健身房”跑路”事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一年,全国就发生了超过50起健身房”跑路”事件,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这一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给整个健身行业的声誉蒙上了阴影。

那么,为什么健身房”跑路”事件屡禁不止?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部分健身房采取不合理的经营模式。他们过度依赖预付费会员卡销售,通过低价促销吸引客户,但实际运营成本远高于收入。这种”以卡养店”的模式看似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现金流,但长期来看却难以维系。

行业监管存在漏洞。目前,对健身房的准入门槛和日常监管还不够严格,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通过注册新公司、变更法人等方式逃避责任,甚至形成了所谓的”职业闭店人”产业链。

再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在预付费模式下,一旦健身房出现问题,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维权困难重重。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这类情况的保护还不够充分,导致许多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健身房”跑路”现象,保障消费者权益?

专家建议,首先应该从法律法规层面入手,加强对健身行业的监管。可以考虑设立健身房保证金制度,要求健身房在开业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用于在出现问题时对消费者进行赔付。同时,应该建立健身房信用评级系统,定期公布评级结果,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健身房的经营状况。

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可以鼓励成立行业互助组织,在一家健身房出现问题时,由其他健身房接手或分流客户,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行业协会也应该制定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对会员进行自律管理。

对于消费者而言,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同样重要。在办理会员卡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尽量选择信誉良大型连锁健身房。同时,也要理性消费,不要被低价促销所迷惑,更不要一次性预付大额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健身模式正在兴起。例如,线上健身课程、共享健身房等,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风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更加灵活、风险更低的健身方式。

回到”畅动健身”事件本身,虽然公司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承诺,但事态的最终走向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记者将持续关注此事的进展,为读者带来最新、最全面的报道。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同时,它也向整个健身行业敲响了警钟:只有诚信经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这次事件也暴露出了当前监管体系的一些不足。如何在鼓励创业创新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看到更加完善的监管措施出台,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健身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畅动健身”事件虽然给黄埔区的健身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这个阴霾终将散去。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规范的健身市场早日到来。

(文章完)

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