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楚事实和观点”是逻辑的基础,更是家庭和社会进步的源泉

金子黑噪音 2024-10-24 19:22:56

在我们日常的言论中,有一个最常见的逻辑缺失、逻辑错误,就是分不清事实和观点。

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了很多杠精言论,另外也导致人们很多沟通的无效和失败。这些无效和失败还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说杠精我们还能设法远离,那么家人你就是离不开的,伴侣更是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离开。但因为分不清事实和观点,其实无论与家人还是与伴侣,我们也经常面临沟通困难和吵架所带来的关系裂痕。

所以学点逻辑不仅是正确思考的前提,也是我们生活愉快的一个前提。

举个例子,婆媳之间的矛盾经常就是因为分不清事实和观点。比如说一个媳妇不喜欢婆婆带孩子的方式,认为婆婆的一些老封建思想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于是媳妇对婆婆说:“妈,能不能麻烦您带孩子的时候不要老是让孩子很娇气,比如孩子撞桌子了不要责怪桌子,而是要告诉孩子他得为自己的安全负责,或者就干脆不要管了让孩子自己成长。您那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没有责任感的。”

婆婆回应道:“你就是看不起我们,嫌弃我们了!给你带孩子你还抱怨这抱怨那的!我不累吗?”

这种吵架场景, 应该是中国家庭极其普遍存在的。

在这里,婆婆就犯了分不清事实和观点的错误。“带孩子的方式有误”是一个事实,或者说“带孩子的方式不符合科学”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婆婆将话题引申为一个观点,即媳妇是看不起她,媳妇是在抱怨她。

如果是一个理性的媳妇,这时候可以说:“妈,您真别那么想,您有多累我们都明白,谢谢您了!不过我确实听了很多育儿专家的建议,都说不要让孩子变得娇气特别重要。”

这就是用科学的事实来替代观点,防止婆婆继续用观点替代事实。

当然,婆婆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就不好说了,但最起码咱们可以这样理性探讨,而不是媳妇也跟着婆婆吵起来。

在日常思考中,分清事实和观点是一个重要的逻辑原则。我们通过这种区分来提高思维的清晰度、准确性和客观性。下面从逻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原则:

1. 事实的定义。

事实是指可以通过客观证据验证的陈述,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客观性:事实是独立于个人观点的,不受个体的主观偏见影响。可验证性:事实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统计数据或可靠的文献等手段来检验。一致性:同样的事实在不同情况下应能被不同的人得出相同的结论。

比如当你说“中国人很聪明”,这是一个观点,但如果你说“中国人在X机构的社会调查中,数学得分普遍高于其他国家人群的得分”,这就是一个事实。

事实的好处在于,划定了事情的界限,减少模糊的争议。比如有的人会说:“你的意思是外国人不聪明吗?这是种族歧视!”

但如果你有科学证据,就说明中国人确实比较擅长数学,但这不是种族歧视,因为每个族群擅长的方面不同。比如有的族群在艺术想象力方面更强。

2. 观点的定义:

观点则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一事物的主观评价或解释,带有主观性,往往基于个人信仰、情感、价值观或背景。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只能说是否合理或支持充分。

再举个家庭内部的例子。妻子觉得丈夫不够关心家里的生活,比如不太关心孩子成长,总是沉浸于自己的事情。

妻子说:“你真是一个自私的人,不关心孩子也不关心家里!”

丈夫一下子就怒了:“我自私?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每天辛苦工作挣钱,你还说我自私!”

妻子在这里的错误就是用观点而非事实说话。

一个聪明的妻子会这样说:“孩子的成长当中,父亲的陪伴特别重要,如果总是缺失的话,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以后每天多花一两个小时陪陪孩子好不好?知道你辛苦,我可以帮你分担点别的事情。”

这就是一个事实,因为它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客观现实就是孩子没了父亲陪伴不行,而不是靠妻子的情绪主观提出的看法。

同样的,丈夫那个回答也存在问题,因为他也在用情绪化的观点替代事实。妻子说的是他不够关心孩子和家里,他却把话题引申到了“自己不自私”这个观点上去。

聪明的丈夫可能会这么回答:“我确实工作比较忙,也更喜欢花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我以为这不要紧,没想到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要不商量一下时间的安排,我腾挪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同时也不影响工作和自己的独立时间。”

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理解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之所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有时候真不是因为它本身复杂,而是因为没理清楚事实和观点。

因为人性有一种情绪化的习惯,也就是说,人总是倾向从情绪化的角度去表达和倾听,而不是依靠理性去判断。这也是人性固有的一个弱点。

比如父母在干涉子女的时候,总是用一种观点化的理由作为证据。最经典的就是“这是为你好”。

但很多父母常常无法把“为你好”事实化,只是作为一种态度,这就让子女很抵触。

如果父母用事实表达:你去做某件事情可能对你有利,比如在某些方面会对你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简单分析了理由,这样就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即便拒绝,也不至于造成互相的怨恨,因为孩子也会倾向于用事实去拒绝,比如他不认为这件事对他有促进。

但如果父母用观点表达:你就多听老人言,没错!我过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或者笼统说“你去干嘛干嘛吧,听我的没错”,这些属于观点而不是事实的话语,都会让孩子很反感。

人性还有个弱点,是把别人说的事实当观点。比如父母对孩子说:“你多吃点菜,对你身体健康有好处”,这是一个事实。孩子却反驳:“你们总是啥都要管着!烦死了!”

但如果这个孩子够理性,可能会回答说:“我真的不爱吃菜,要不我经常吃点维生素片弥补一下吧。”这就是用事实回答事实。

最后说说杠精言论。据我观察,绝大多数杠精言论都是因为分不清事实和观点。

比如有人说:“中国社会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杠精一般这么回应:“国家发展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发展总是要一步步一步来的!”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杠精。因为前者说的是贫富差距过大的事实,无论是官方公开的数据还是各种论文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但杠精却用一种非常情绪化的观点来取代它,用情绪化的语言告诉你别抱怨了。

如果要反驳,应该是用数据证明“中国贫富差距不大”,用事实反驳事实,而非用观点反驳事实。

这种言论的害处,是让一个社会不再关注事实,而是关注情绪。对社会来说,情绪就是意识形态、是预设的立场。如果社会风气变成这样,“实事求是”就变得很难,社会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而无法得到解决,最终大家都是受害者。

在家庭中也一样,如果每个人都尽量关注事实,而不是表达情绪化的观点,家庭氛围也会和谐愉悦很多。

0 阅读:2
金子黑噪音

金子黑噪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