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屈家岭遗址,惊人发现:千年磉墩揭示古代建筑奥秘

船长卡戎 2024-11-04 09:47:50

在我国有一个被誉为考古界的盛事,就像电影界的奥斯卡颁奖一样重要。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3年度湖北省荆门市的屈家岭遗址又一次脱颖而出。这个考古项目不仅在2023年被评为“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更是再次斩获了中国考古界的重量级大奖。

屈家岭遗址,我们曾经介绍过。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坐落在大洪山南边,连接着山地和平原,是探寻长江中游文明起源重要线索。它是一处距今约5900-42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面积大约284万平方米,包括了以屈家岭为核心,包括殷家岭、钟家岭和冢子坝等十余处地点。

前面我们介绍过,这次发现了差不多在5100年前的水利工程。其中包括熊家岭水利系统,它由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构成要素组成。是目前咱们国家最早的水利设施。这些水利系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屈家岭文化昔日的辉煌。另外,这次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磉(音嗓)墩。

那么这个磉墩是什么呢?

所谓磉墩,简单说是古建筑的基础部分,起承载柱子、柱础以及墙体的作用。

在古代,人们建造房屋时,地基的处理通常都是以简单的夯土为主。但是,如果遇到土地不够坚硬。古人就会用一些特别的方法来加固土地,主要有两种方法:换土法就是把不够坚硬的土挖掉,换上更加坚实的土壤;另一种则是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让土地变得更加紧实和坚固。叫做密实加固法。

建筑的基础部分,隐藏在地面以下,支撑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并且把建筑物的压力传递到地面上。在古代的建筑中,基础部分主要指的是木柱下面的部分。磉墩,就是用来支撑柱顶石的一种独立的基础。它负责支撑住柱顶石,让整个建筑稳稳当当的。像是古建筑的“大力士”,得承受住整个房子的重量。

那么这次具体发现了什么呢?

在2021年到2023年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一处名为F38的大型建筑遗迹。这个建筑非常大,主体面积大约是340平方米,外面还有一圈可能是走廊的空间大约有170平方米。整个面积加起来有510平方米左右,形状大致是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从北向南数,可以分为四个房间,最南端还有一个向西拐的小房间。

在这个建筑的基址里,发现了很多黄土台基和数量众多、体型巨大、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的磉墩。总计有70余个,最大的长约3.3米,宽约1.7米,深约1.5 米。屈家岭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陶洋介绍:“先挖走预置磉墩区域的原有软基层,再堆筑纯净的黄土台基,然后在台基上挖深坑,烧烤坑壁形成硬结面,再用红烧土混合黏土及少量焚烧过的猪骨填满深坑,形成磉墩”。

这么考究的做法,是做个什么房子呢?

这个F38号遗迹,依使用面积计算,1室至5室分别约为79、27、27、79和50平方米。结构很特别,像是一个大套筒,能承担两侧建筑的重量。两边的房子就没有内柱了,空间就显得特别宽敞。根据这建筑的模样和特点,考古学家们觉得,这很可能是一个用来举办公共礼仪活动的场所。

在F38里面的磉墩,证明这座建筑是用柱子和梁来承重的木结构建筑。古人们应该在放置柱子的时候,发现柱脚容易坏。就想了个办法,把柱洞硬化一下。这也是为了适应复杂的地形环境,做出的一种创新尝试。

那么这些强大的屈家岭人,后来呢?

0 阅读:0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