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进士袁枚与王征南僧耳师徒——再论明末清初僧耳僧尾师承之谜

忆南评文化 2024-10-10 17:29:05

乾隆进士袁枚与王征南僧耳师徒

——再论明末清初僧耳僧尾师承之谜 崔虎刚 胡刚 六合武学 六合红学

一、内家拳文献记载的僧耳僧尾师承

关于僧耳,僧尾的师承,以往武学界多以如下:

1、明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者。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于四明。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为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岳,天目传余波仲,吴七郎,陈茂弘。云泉传卢绍岐。贞石传董扶舆,夏枝溪。继槎传柴玄明,姚石门,僧耳,僧尾,而思南之传,则为王征南。”

2、明沈一贯《搏者张松溪传》及清《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张松溪,明嘉靖时浙江鄞县(宁波)人,著名拳术家。个性沈毅寡言,恂恂有如儒者,其师父为大梁街人孙十三老。张松溪练拳有五字诀,即“勤、紧、径、敬、切”。传徒仅三、四人,以叶近泉为之最。得近泉之传者,有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等人,皆各有授受。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岳。天目传余波仲、陈茂弘、吴七郎。云泉传卢绍岐。贞石传夏枝溪、董扶舆。继槎传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而思南之传,则有王征南。”为依据,获知内家拳传承中有僧耳,僧尾,是王征南先生的同门叔伯师兄弟。

二、字门拳谱记载的僧耳僧尾师承

如笔者前文所述,康熙年间,王渔阳在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中的批语“……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则有不同记载,僧耳,僧尾为王征南先生的弟子。笔者前文也介绍了字门拳谱抄本,也有引述或记载。

那么,哪个记载正确,究竟是怎么回事?有无旁证?

三、乾隆四年进士袁枚著作记载的僧耳师承

红学界学人一般以为红学研究与武学没关系,实际上脂砚斋本人手里就藏有螳螂拳相关的拳谱。

此外,袁枚著作《随园诗话》记载:……康熙间,曾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 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 (不同版本作“……雪芹赠云……” “……乃织造成公之子啸厓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与雪芹公子前后辉映。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等,备受红学界学人重视。

袁枚在其《子不语·卷八·董金瓯》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僧耳与王征南关系的记载:“董金瓯者,湖州勇士,能负重,走京师,十日可到。尝为人腰千金入都,过山东开成庙,有盗尾后,将取其金。董知之,挂金树上,下马与搏。盗抵敌不胜,问:“足下拳法,何人所授?”曰:“僧耳。”盗曰:“破僧耳拳,须我妹来,汝敢在此相待否?”董笑曰:“避女子非夫也。”坐以待之。少顷,一美女来,年十八九,貌甚和,相见即格斗,良久曰:“汝拳法非僧耳授也,当别有人。”董以实告,曰:“我初学于僧耳,后学于僧耳之师王征南。”女子曰:“若然,须至我家,彼此一饭再斗方决,汝敢往乎?”董恃其勇,径随女子行。到其家,则其兄已先在家,张灯挂红,率妻欢迎,曰:“妹夫来矣。”以红巾蒙其妹头,强之交拜。董骇然问故,曰:“吾父某亦为人保标,路逢僧耳,与角斗不胜而死。我与妹立志报仇,同习拳法,必须胜僧耳者然后可以杀之。访得僧耳之师为王征南,苦相寻无路。汝是其弟子,则可以引见征南,再学拳法报此仇矣。”董遂赘其家,别遣人赍腰间金赴京师。日后不知所终。”

其“僧耳之师王征南”是来自有别于字门拳陈显文、余克让渠道的信息,因此是一个重要旁证。(这一证据,感谢武友青虎先生的提醒)

四、僧耳僧尾在两种拳法中的师承

由上及前文可知,按内家拳的传承,僧耳,僧尾与王征南为平辈。如按李超字门拳传承,则僧耳,僧尾为王征南弟子。董金瓯应该是字门拳而不是内家拳。

由此推想,就如王征南只传黄百家内家拳而未透露其字门拳绝学情况类似,僧耳、僧尾在王征南处,只学到字门拳;后来有机缘又从孙继槎处学得内家拳。

五、王征南的其他传人

除黄百家之外,王征南另有传人。

据浙江宁波大学张如安先生介绍:“上海图书馆藏《大墩徐氏宗谱》卷十一有:十六世延侯公家传 乾隆元年生公讳遇达,字廷侯,瑞玉公之子也。生有大力,天后宫庭中大铁庐不知其重几何也,绝有力者肩措之,起其半而已。公手举之过于胸。是时族弟锦才公以拳法与王瑞伯交好,公亦与之善。瑞伯一日来公家,立东廊下,公自后举其身,擎而掷之西廊。瑞伯笑曰:“吾不及防耳。”公复举而还掷之。瑞伯叹曰:“神力也。”族侄孙时栋曰:拳法有内、外家,然皆可学而能也,至于力则天授之。生不遏时,老于农夫,惜哉!

十六世锦才公家传 乾隆八年生公讳遇金,字锦才,殿玉公之子也。拳勇之术,宋张三峰以内家名天下,及明而流传至于鄞。国初王征南其最着也。征南教授乡里,至乾隆间而公与瑞伯得其传。术以静制动,人以其穴,指挥如风,虽数百人无不披靡者。县东有天后宫,久而闽贾夺之为会馆。遇上元节,陈灯作戏,累日夜,鄞人往观之,则使其有力者一人伸两臂立门外,呼曰:“欲观戏,俯入我臂下。”公与瑞伯往指其右臂,帖然自下,观者大笑,拥而入。闽贾大怒,率其党数百人,汹汹然闭门而斗。公与瑞伯以空拳击之,日晡至昏黑,数百人皆踣地不能起,于是俯首谢过,后无敢拒观者。公为人治伤损,损胫折臂,医之皆愈。而耕田而食,不欲以拳勇显。居里中,请试其术,不可强之为。戏按儿头,儿乃能自视其背,复按之如初。问击人要害,终秘不肯言。族侄孙时栋曰:同时稍后起有陆士达。王、陆并以专门名其家,鄞人到今称之,而公无闻焉。天后宫之斗,少时习闻之,亦不知公之于斯役也。今父老遗事确凿如此,然后知其晦迹者深矣。”

……徐时栋(1814~1873年),字定宇,号柳泉,学者称为柳泉先生,家住宁波城内月湖旁,故居烟屿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后授内阁中书。同治七年(1868年),受聘主修《鄞县志》。着有《烟屿楼诗集》、《烟屿楼文集》等。据《大墩徐氏宗谱》介绍,雍正初,17世祖讳嘉蒋自大墩迁居城中,至桂林乃卜居于月湖,此乃月湖徐家之由来。因徐时栋家族出自东乡大墩徐氏。故按语自称为“族侄孙”。徐时栋曾应大墩徐氏的邀请,具体参与了《大墩徐氏宗谱》的修订工作。徐时栋是晚清甬上最有名的史学家之一。他对自己家族的历史当然了如指掌。

其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他的友人王瑞伯更精于伤科,着有《秘授伤科集验良方》一卷,另辑《接骨秘方》一书,但均未行于世。从清人赵廷海原辑《救伤秘旨·王瑞柏损伤用药论》(该书刊刻于1852年)看,王瑞伯对明代薛己的伤科专著《正体类要》多有钻研,认同薛己补元气、促生肌之说,主张用六君子、补中益气、八珍等药方内托生肌,并广泛地搜集了民间治跌打损伤的单方,在自己的行医实践中得到验证。

另有其他学人介绍:“八桩九式要览:此八桩为内家秘授传承的一套内功站桩法,最初为清道光时期宁波著名武术家兼伤科专家王瑞伯(1796—1850年)授之四明山童崇武,继而得以留存至今”

六、令人生畏的江西五百钱

江西字门拳还将王征南点穴术,发展为独特的一门——五百钱。五百钱拳谱文献同样传世很多。可见,不仅各有传承,且有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与陈文显、余克让所传的李超《袖珍十八法》将岳武穆八法字门拳与绵张短打之红莲寺尼姑(即刘怀池、邹七和尚同类拳法)融为一体的情况不同,光绪十七年上海高行乡康氏抄本拳谱,则先后含有绵张短打之邹七和尚弟子温奇生拳法(参见《中华武藏》第十三部清 康熙温奇生《邹家少林秘诀》)以及岳武穆八法字门拳两个独立的内容,呈现未融合的状态。与李超的字门加绵张短打的顺序相反,这是温奇生传人吸取了岳武穆八法字门拳内容的情况。

更多历史,值得深入研究,有待资料的发现。

光绪十七年(上海?)高行乡康氏抄本拳谱

总之,武医合一,文武合一,才是清代以前一流学人的常态。不了解这一历史,武学、红学历史大案难以破解。

中华武藏第十六部将分享李超、余克让的两部字门拳重要拳谱。

多支持,多抢救,多分享,多保护,多研究,多受益!

欢迎加入其中,奉献一份力量!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0

用户10xxx70

2
2024-11-28 14:33

对平台追责

忆南评文化

忆南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