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界又一大幸事——晚清《心意拳原委考》拳谱被发现崔虎刚

忆南评文化 2024-09-25 18:26:33

武学界又一大幸事

——晚清《心意拳原委考》拳谱被发现

崔虎刚 胡刚 六合武学 六合红学

有关明代绵张短打、乾隆少林寺心意门拳谱、乾隆字门拳谱、清末民初三皇炮捶等介绍之后,今再为武林同好分享一个喜讯。

笔者向来对民间拳谱文献高度重视,对心意形意拳的更是如此。因为这些是民间武林百姓的真正历史,也是国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天骥、李德印先生在其《形意拳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年2月版)中提到一部拳谱“…晚清拳谱《心意拳原委考》也记载着:‘查此拳出于姬氏二人,一名姬龙,一名姬凤,系山西蒲州人也,家居均村,习艺有年,然前代远年,湮久无所考’”。以及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河南进士王自诚在所著《拳论质疑序》序载:(武艺)之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创自何人,惟此六合拳者,传自山西龙、凤;二老师乃明末时代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

但书中并未介绍拳谱的来历、藏家,内容情况以及《拳论质疑序》与晚清拳谱《心意拳原委考》是什么关系?是后者其中的部分内容,还是另外的一部拳谱中的内容等等。

当年,笔者向《形意拳术》李天骥先生求证时,李先生已经去世,后来联系到找到另一位作者,李德印教授,询问书中所提资料的来历和下落,李教授回答非常实在而明确:这书是我叔叔(李天骥)写的,只是挂上了我的名,拳谱情况、来历及下落一概不知,也无从回答疑问。

此外, 孙业民先生曾在《武魂》著有系列考证文,今“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在网上贴的孙业民的《形意拳简介》一文也提到一部相关拳谱: “早期拳论起源之重要文献《心意拳自来》中载:? 查此拳出自姬姓弟兄二人,一名姬龙、一名姬凤,系山西平阳府蒲州人,家住均村;二师以前,代远年湮,究无所考;惟二夫子留此谱论,传于习武君子。” “又《心意拳自来》载姬龙峰‘年逾八十’时曾遇求艺者洛阳马学礼,姬指示马氏去‘南山’高足郑某家,苦学三年,又返姬家亲得指点”;同时也提到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王自诚在所撰《拳论置疑序》序载:“……此六合拳者,传自山西龙、凤;二老师乃明末时代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

遗憾的是,该拳谱出处以及《心意拳自来》与《拳论置疑序》两者的关系,同样并无介绍。

为求证其出处,笔者请教孙业民先生,电话中告知笔者:《心意拳自来》是其一位武汉籍同事所赠,为民国时期武汉国术馆内部出版的《心意拳术》油印本,其中有《心意拳自来》和《拳论质疑序》等内容。因孙先生当时保守,未能得见此本原貌。后孙先生故去,也不知下落。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几年前,笔者与一位武林高人互相帮助之间,这位高人忽然展示其所藏一部拳谱。发现正是众里寻找千百度的《心意拳原委考》,堪称心意形意拳界的又一大幸事!后高人赠送笔者。

此谱其文如下:

心意拳原委考

尝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二者不可偏废也。盖文能治国,武能平乱,此文武所以并重者也。查此拳出之姬氏二人,一名姬龙,一名姬凤,系山西蒲州人也。家居均村,习艺有年,然前代远年,淹究无所考。惟二师留此拳谱,传于习武君子者。令潜心玩味,思其理而得其妙。……以此而较,胜卖武之徒万万倍也。于是纲举目张,将拳则为五端:曰龙身、曰熊膀、曰鸡腿、曰鹰爪、曰虎豹头。斯拳之妙尽于此矣。

迨后适有马氏,名学礼者,乃河南洛阳人也;性好艺,游西省;访见姬老师,曰:“就闻老师艺高望重,愿求教”。姬曰:“吾年逾八十,精神瞶眊,不能传艺”。马求之切。姬又曰:“吾有门人,郑某者。曾在南山隐居。年十八岁,其艺颇高,但艺不轻传。尔到彼家,伪言我在外贸易,折本无颜旋乡,愿君收留为佣工,以度日可也。”马遵言至彼处,如言相求,郑允佣工。约有三年之久,马每窥观主人拳势,日夜摹仿,细心玩味,尽得其妙。一日告归,始向郑声言曰:“武艺吾亦略知,请观动静如何?”。郑见艺颇佳,叩其所由来系。则曰:“姬老师所指”。郑闻言笑曰:“吾乃系一家人也”。遂将各项拳势真形尽授与马。马归,复至姬氏府中叩谢。而姬又将拳之前后始末一二讲明,方始还家。此后所传门人虽多,然成名者仅三人。一名马三元,一名谢三,一名其子马仁。

(马)仁后传李征、张聚、张老湾、马乾、白俊;马(谢?)三后传李征、张聚;马三元后传刘裕泰。刘裕泰又传马建章。建章又传荆门李德谦。

李征传其子李万全,族孙李海生;张聚传张景义,张景纯、买壮图;白俊后传其子白二麻子、王子藩、徐志海。

买壮图后传马凌霄、白超杰。

马万一与张老湾、马乾、白俊为密友,蒙三人指示,传授其艺。后又白(拜?)李征为老师传授其艺。后又传其子马振川、马振九,并荆门城内吴洪正、四川赵金山。

马振九后传南阳马凤岐、山西陈洪源,襄阳郭光荣、王延珠。

拳论质疑序

窃闻孔子不语,有四力在其中。盖言尚德不尚力之意也。然夹谷之会请备司马以向从。自圣门有由,则历言不入于耳可知也,武力诚不可少矣。而顾身家性命之计则尚马。虽然,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创于何人。惟此六合之拳传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余卒得学于郑老师,以接姬氏之真传也。觉其法最真而得之甚详。顾就述其论而聊以训我子孙。云是为序。

河南新安长理沟,前清进士王子成,真吾姓氏,着男王奇、王益仝校。后经襄阳师范生相校正。

……

那么,此谱出于何时?

从其记载“后经襄阳师范生相校正”入手,考襄阳师范:

1902鹿门书院改建为襄阳府中学堂

1905年又改为襄阳府师范学堂

1913年襄阳府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

1926年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停办

1928年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湖北省立第十中学复校并合并组建湖北省立第五中学

1902年襄阳府中学堂创建

1912年襄阳府中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七区鹿门中学

1924年湖北省立第七区鹿门中学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中学

1926年湖北省立第十中学停办

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38年湖北省立第五中学改建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县分校)

1942年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县分校)改建为湖北省立第五高级中学

襄阳联合中学(师范部)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襄阳联合中学独立办学,现发展为襄樊第五中学

1958年襄阳师范学校升格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襄阳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襄阳师范学校

1970年襄阳师范学校、襄阳县耕读师范学校、襄阳耕读大学合并组建襄阳地区师范学校

1965年襄阳耕读大学创建

1975年襄阳师范学校(高师班)创建(合署)

1978年襄阳师范学校(高师班)、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合并组建襄阳师范专科学校

1966年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创建

1993年襄阳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襄樊地区师范学校独立办学,现参与合并组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1998年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撤销

1998年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与合并组建襄樊学院

2012年襄樊学院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襄阳师范的存在及其说法,可以是光绪三十一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可知尚不能据此确定此本的具体抄写整理时间。

但从上述记载的各传人末尾名单信息,如李德谦之后并无其传人信息。而李德谦(李泰慧)与其师马建章先生曾著有《心一拳术》一书,民国六年内部出版。李德谦(李泰慧)先生为清末民初人。

综合抄本情况来看,此谱的整理当在清末民初。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可能一些错误,但《心意拳原委考》是湖北心意前辈在清末民初所做的一个考证工作,非常了不起!

另外,将此本与李、孙二位先生的著作、文章内容对比可知,李先生所引晚清《心意拳原委考》,及孙先生所见民国武汉国术馆内部出版的《心意拳自来》部分,为同一个拳谱的不同版本;其介绍的《拳论质疑序》内容,为此谱中的序言之后的内容,并非出自另外一个拳谱。

此《心意拳原委考》展示了当年湖北心意拳传人对心意拳历史了解考证的情况,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武学界,尤其心意拳界,对已知河南心意拳谱传承历史不同的新的信息;对刘遇泰、谢三师、马建章等记载,与李德谦(李泰慧)在《心一拳术》中的传承系统也不同等等,这些信息将为学界考证心意拳相关历史,提供新的视野及历史线索。更多进一步的去伪存真工作,有待学人共同努力。

今感谢提供此谱的这位老师,并分享学界同好,方便研究其中更多信息!

多支持,多抢救,多保护,多分享,多研究,多受益!

请加:quanpuqj

注:

关于姬龙姬凤与姬龙凤,请参见笔者:

《三三拳谱》考证形意门始祖 姬龙凤不是兄弟俩

https://sports.sohu.com/20110223/n279483514.shtml

0 阅读:0
忆南评文化

忆南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