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联社报道,韩国民调机构发布调查结果,在韩国下届大选热门人选中,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支持率以43.3%居首。这一结果引发广泛关注,随着韩国政治局势的变化,李在明的支持率走高,让人不禁猜测韩国“新总统”是否已初现端倪。与此同时,他的对华态度也成为焦点,而这或许也会让美国坐不住了。
先来看韩国当下的政治局势。韩国总统尹锡悦因“戒严事件”深陷泥潭,律师团努力无效,已被提起诉讼,拘留解除申请未获批准,弹劾案结果仍悬而未决。国会已表决通过弹劾尹锡悦,但最终需宪法法院裁决。
李在明(资料图)
原本担任代总统的韩悳洙也被弹劾,目前由崔相穆接替。由于宪法规定总统被弹劾罢免后需在60天内举行新选举,再加上宪法法院两名法官即将退休,原定于2027年的总统大选可能提前至2025年举行。在这样的政治动荡背景下,李在明的支持率领先,其未来动向备受瞩目。
在外交关系上,韩国一直面临着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难题。韩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在2024年前11个月,中韩贸易额达到2.11万亿元人民币,占到中国外贸总额的5.3% ,中国长期是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韩国众多企业,像电子、汽车产业,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极高。一旦韩中关系恶化,韩国企业订单会大幅减少,利润下滑,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不仅如此,韩国民众对中国商品的网购热情一直居高不下,中国是韩国最大的海外购物目的地,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决定了韩国难以承受与中国关系破裂的经济后果。
但从安全层面来看,自1953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签署后,美国在韩国部署大量军队和军事基地,成为韩国安全保障的重要部分。韩国在面对朝鲜半岛复杂局势和地区安全挑战时,对美国的军事依赖较为明显。所以,韩国历届政府都重视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积极参与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包括导弹情报共享、预警机制和联合军演等。
李在明(资料图)
李在明在外交政策上的态度较为独特。他曾表示,韩国不能与中国疏远,现阶段韩国无法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韩国认同美国的重要性,仍会致力于加强美韩日三边关系。但他也强调,韩国需要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不应该选边站。这种态度与尹锡悦所在的国民力量党有着很大区别。国民力量党极度倾向美国,在过去的政策中几乎忽视中韩关系,比如在芯片行业,就积极配合美国对华施加限制。
李在明的表态,显示出他对中韩关系重要性有着清晰认识。他明白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关键作用,尤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中韩两国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频繁,成果丰硕,良好的中韩关系有利于韩国文化传播和国际形象提升。如果韩国一味跟随美国,过度冷淡中国,不仅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还会让韩国自身面临更大安全风险。
相比之下,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在2月15日对中韩关系的回应则不同。他承认中国是近30多年来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美关系中保持均衡符合韩国国家利益。但他强调同盟和伙伴关系不存在“绝对对等”,韩美同盟要重于韩中关系。未来若因中美竞争迫使韩国做决定,韩国将会遵循《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行事,会在美韩同盟基础上改善中韩关系。这一表态凸显出韩国在安全领域对美国的绝对依赖,也显示出与李在明态度的差异。
李在明(资料图)
李在明若上台,韩国的对华政策或许会发生转向。他可能会在继续与美国保持军事同盟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努力在中美之间找到更稳定的平衡点。这对于美国来说,或许不是个好消息。美国一直试图在亚太地区联合盟友牵制中国,韩国若调整对华政策,可能会打乱美国的战略布局。美国一直希望韩国在中美之间明确选边,完全倒向美国一方,而李在明的态度显然不符合美国的期望。
对于韩国来说,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是一条艰难的道路。韩国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安全需求以及地区和国际形势。韩国既要依靠美国的军事力量维护自身安全,又不能放弃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以及在区域事务中与中国合作所带来的益处。
这就要求韩国具备高超的外交手腕,既要满足美国的战略利益,又要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还要兼顾自身发展需求。韩国未来的外交走向,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发展,也会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着韩国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