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弘昼真的懂明哲保身吗,真实的历史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旮旯君子 2020-04-30 15:30:42

弘昼是雍正的第五个儿子,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有演绎,特别是著名的历史剧《雍正王朝》当中,弘昼成为大智若愚的典范,他为了表明自己没有争储之心,演出了一出发活人丧的闹剧。而雍正皇帝也说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明哲保身”。那么,真实的历史当中是这个样子么,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来看一下这位“大智若愚”的皇子。

先看天赋,清朝考察皇子,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天赋。那么弘昼的天赋如何呢,笔者从资料中来看,弘昼应该属于天资驽钝的那一类。从何处得知的呢?先看乾隆帝是如何评价的,乾隆帝曾经回忆过幼年和弘昼一起读书的情节,乾隆皇帝过目不忘,而这位弘昼似乎过目就忘。这里有可能有乾隆抬高自己的因素。然而,当时乾隆皇帝并非是皇子,只是王子,不会受到很严苛的皇子教育。所以,弘昼也有可能不认真读书。在爱新觉罗家族中,王子是没有读书的压力的,而且大部分的皇族主要出任武官,所以,弘昼没有读书的压迫感,加之本身就本身资质的原因,不喜欢读书也是正常的。而能够反映弘昼天赋的是康熙六十年的一段记录。康熙在雍正的次园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雍正的两个儿子,乾隆和弘昼。在历史上,康熙是一位慈祥的祖父,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两个孙子,弘昼并没有给康熙留下多少印象。反倒是弘历抓住了这次机会,给康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康熙进而要走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并在后来讲弘历养育在宫中。

乾隆皇帝

这段历史能说明什么呢,乾隆和弘昼都出生于1711年,两个人的生日大概差了三个月,在康熙六十年,这个时候两个人应该都在十岁上下。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笔者觉得,应该还不懂的如何掩饰,如何明哲保身把。而且,当时雍正能否继位还是未知之数。弘昼应该也不会推测到自己有机会争夺储位。所以在康熙面前的表现,至少说明他的天赋远不及乾隆。康熙对于弘昼没什么印象,这也就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问题。

再看乾隆对弘昼的态度,笔者觉得,乾隆其实非常明白自己的这个兄弟的水平,也自信自己可以掌控的住这个弟弟,所以,对于弘昼,只是敲打,并未当成真的政敌。《清史稿》对于弘昼的记载就更简单,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是这一段“十三年,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高宗与弘昼领其事。乾隆间,预议政。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

影视剧中的弘时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弘昼和乾隆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这是很亲密的发小之间的对话。而乾隆也给足了弘昼面子。然而,后面的那句“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这句话充满了杀机,乾隆是一个非常重视纲纪的皇帝,他脑子里有非常浓的君君臣臣的观念。弘昼就算是自己的发小,自己的好兄弟,他也不可能这么容忍他。而后面的“待之如初”似乎又说明乾隆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出发弘昼。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先看时间,这件事应该发生在乾隆初年,乾隆刚登基前后,这时候乾隆还没有完全树立自己的权威,如果是发生在乾隆上台很久之后,那弘昼断不敢这么和乾隆说话。如果是说了,那乾隆也不会“待之如初”。

这里要说明的是乾隆的执政理念,经历了雍正一朝的腥风血雨,特别是雍正用狠辣手腕处理了皇八子等人,乾隆初年的政治空气比较紧张。这时候的乾隆,要树立一个宽仁天子的形象。而弘昼这件事,是发生在选拔八旗子弟之时,换言之,这是一个公共场所,可以让很多人看见。在满清,这件事可以扣上大不敬的帽子。乾隆正好可以借此事树立自己的宽仁形象。纵观历史,乾隆对自己的用人有着绝对的自信,在后期使用和珅也是类似的道理,他至少认为自己可以掌控的了和珅。笔者觉得,对于弘昼,乾隆也有类似的理念。

那么,弘昼在乾隆一朝真的接触到最高权利了吗,显然是没有的,乾隆饱读诗书,非常注意从前朝中汲取教训,完善自己的统治。之前出现的权臣当中,摄政王多尔衮就是宗室,乾隆防微杜渐,对弘昼这一类的宗室,采取的就是包养的策略,把府邸赐给他们,给他们花不完的钱。在给他们一些名誉的差事,其实就是让他们混吃等死。

众所众知,一个人是有自我实现的欲求的,弘昼生在帝王之家,应该也有政治抱负,自己的哥哥当了皇帝,自己也应该会想在政治上一展身手。可是却遇到了这样的局面,加之自己能力有限。渐渐的,心理就开始扭曲,像弘昼这个级别的王爷,除了政治欲求之外,几乎没有做大到的事情。殴打大臣讷亲,乾隆皇帝都置若罔闻,笔者觉得,他的生活已经无聊到了极点,也就没有追求到了极点。发活人丧,其实正是其心理变态的一种表现。至于为了这个明哲保身,如果需要保身,那弘昼应该先学会管管自己的脾气,在朝堂之上殴打军机大臣,这样的行为明显是在玩火。而对乾隆帝大不敬,这只能用作死来形容了。

弘时画像

笔者觉得,弘昼的平安,正是乾隆强化君权,完善自己统治的牺牲品,“乾纲独断,定于一尊”这是乾隆的执政理念,所有的政治人物都要服从于这一理念,弘昼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宗室,你可以有钱,可以有脾气,绝不不能有权,因为一旦有权,就会对皇权构成威胁。至于那首《金樽吟》,估计也是无奈的消遣之作。乾隆时文网密布,就算是弘昼,也不敢发牢骚。混吃等死,就是弘昼的命运。

0 阅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