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中的杨建群,从违规到犯罪,中间只隔了一道亲情?

旮旯君子 2020-05-04 13:30:21

《猎狐》成了最近的热播剧,这部来自于真实题材的电视剧反应了我国这几年来惩治各类犯罪的成果,而其中给笔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位副局长杨建群。从整部电视剧来看,杨建群是一个好人,他对自己的妹妹怀着深深的愧疚。他虽然触犯了法律,但从人情的角度讲,起码可以原谅,毕竟,他还算是一个正直的人,和赵海青之流完全不一样。

这个桥段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这样的情节在生活中似曾相识,给人感觉,比一些悬浮局要亲切的多,至少,笔者就接触过和杨建群有些类似的个例。其实,通过之前的剧情可以看出,他的妹妹是因为照顾他的父母亲而耽误了上大学的时间。等他的妹妹杨建秋来到杨建群所在的城市,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工作也很难找。这一点,笔者本来觉得应该是一个槽点,起码不是那么合理。然而,笔者从他们使用的手机中发现,这个情节不是发生在现代,通过手机的型号可以看出,应该是十年前。那个时候,工作并不好找,更何况是一个专科的毕业生。

杨建群总觉得亏欠自己的妹妹,为了自己的妹妹,他只好硬着头皮去找自己的老丈人,那座城市的一名副市长。这其实也是一种违规行为,副市长让自己的秘书解决了这个问题,把杨建群安排到了银行的信贷部门,这个看似无意的做法,恰恰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直在一个贫穷的环境中长大的杨建秋,很容易就被赵海青“通化”了。而当时的银行似乎也没有完善的预防机制。就这样,杨建秋拿了赵海青的钱,违规发放了贷款。

这个情节,在电视剧中看着比较平顺,应该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后来,王柏林逃亡的时候,正是因为杨建秋收受了贿赂,杨建群只好选择放走王柏林。这个情节似乎有了一点问题。其实,杨建秋只是一个初级的操作员,她只完成贷款的初级审批,具体的拍板还是要主任和行长。她即使有责任,也是次要责任。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那三百万说不清楚的钱款。而真正的欠款,应该是九十万左右,就是杨建群的媳妇炒股赔的哪一部分。这个问题似乎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主动归还赃款,加之自首情节,杨建秋很可能最多是一个缓刑。杨建群为了这个铤而走险,放走重大嫌疑人。这个换做一个普通人,勉强说的过去,可是换成一个级别比较高,而且有着多年执业经验的警察,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诚然,在杨建群心里,他一直对妹妹有愧疚,而他的妹妹,也是杨建群最大的软肋。但是,这里面最大的冲突在于杨建群的认知。特别是六年之后,当猎狐行动全面开展之后,身居高位的杨建群知道孙铭,赵海青是肯定跑不了的。他的级别和职务,应该对当时的形势有着正确的判断。而孙铭归案之后,他采取一些列的保全措施,这就是一个平民视角的做法了。也就是说,老百姓这么做没问题,一个警察局长这么做,就不大符合他的身份了。感觉,杨建群在整个系列剧中是一直在波动的,坚持原则到放弃原则再到坚持原则。这个不大符合一个树立起来的善良正直的警察的形象。从预告可以看出,杨建群应该是自首了,他选择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反转,给笔者一种不过瘾的感觉,如果让杨建群也逃离出国,整部剧应该会精彩很多,这也符合杨建群放弃原则之后的思维模式。况且,这样子的录音不可能作为证据来使用,杨建群的妹妹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录音是可以剪辑的,而在三号码头,当时的蛇头也不可能认定那个人就是杨建群,毕竟,杨建群做了伪装。所有的证据都只是疑似,并没有实质性的出现。这种时候,杨建群一个刑侦和经侦的双重警察,怎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呢?

最重要的一点,赵海青即使归案了,他自认为手中握着杨建群这一张底牌,也不会轻易交待自己的问题。这和困兽犹斗不一样,他的自我感觉应该是有希望的。孙铭回国之后,杨建群通过自己的能量,孙铭始终没有交待杨建国的问题,这可以作为一个佐证。赵海青人品很差,可是他老于世故,和富商打过很多年的交道,这样的人,是不大可能惊慌失措的。他归案之后的那一段,感觉设计上就很另类,似乎赵海青回国,一切就都结束了。杨建群兄妹俩就是世界末日了。这让剧情的精彩程度减色不少。

笔者做一个简单的设想,如果杨建群一直在公安队伍里,而且主导着这个小组。那么猎狐小组就会受到内外两股力量的夹攻。而杨建群的末日,应该是王柏林归案之后。那时候,杨建群可以坦然一点,再和妹妹一起去自首。这样的桥段似乎更符合人性。

在很多案例中,如果一个人犯了错,一般会选择用第二个错误去弥补第一个错误,进而一步步滑向深渊。而这部剧中的杨建群,他的规矩意识时有时无,他的忧患意识又过早发作。似乎应该是这部剧中不那么引人入胜的情节。如果说有什么可能性的话,笔者觉得,倒是编剧有可能是为了下面的情节让路。让杨建群早早的去领盒饭。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话就去关注哦。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