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很多诗人经历过安史之乱,感受过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才子们的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仕途坎坷,不平则鸣,文人墨客经常借助诗歌抒发内心愤懑。
同时诗人们又心系苍生,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意象运用丰富且具深意。比如孤舟代表漂泊无依,秋风具有萧瑟之感,还有更多的意象也以独特视角,赋予景物别样活力。
中唐一位诗人才华卓越,他经常以自然意象消解生活压力,以真挚情谊对抗世俗虚妄,展现了士大夫们在困境中的精神突围。下面分享刘禹锡晚年吟诵的一首佳作,平凡处见奇崛,恬淡中显风骨。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中唐 · 刘禹锡
麦陇和风吹树枝,商山逸客出关时。
身无拘束起长晚,路足交亲行自迟。
官拂象筵终日待,私将鸡黍几人期。
君来不用飞书报,万户先从纸贵知。
中唐时期的经济虽然不如盛唐那样繁荣,但也涌现了众多不凡诗人。才子们相互唱和、交流,并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刘禹锡与令狐楚、白居易等人之间的诗文酬答往来,融合了儒释道多种思想观念,也表达了中唐士大夫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三年,当时刘禹锡结束了贬谪生涯,暂时在长安生活。令狐相公即令狐楚,他当时正担任洛阳留守。虽然中唐时期藩镇割据,但是长安、洛阳等地区的商业依然比较繁荣,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为诗歌创作营造了活跃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描绘与仕途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挚情谊的珍视。首联描写田园风光,抒写了一种隐逸情怀。“麦陇、和风”勾勒出春日田野的宁静画面,和风吹拂麦陇,树枝随风摇曳,如此清新怡人画面,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商山逸客”暗用汉代商山四皓的典故,借指隐居高士。诗人赞美友人仿佛是超脱尘世的隐士,从商山走出关外,代指从闲适状态,走向尘世交际的情境。“逸客出关”的动作,暗示友人超脱世俗的气度。

颔联以虚写实,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惬意心情,“逸客”毫无拘束,起床很晚,体现出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路足交亲”说明朋友众多,一路上脚步缓慢,描绘出朋友相处时的惬意与不舍,也暗含隐逸快乐与人间温情并存的意趣。
刘禹锡曾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多年,晚年虽然重返朝堂,但是理想的破灭使其对宦途产生一种强烈的疏离感。所以“逸客”的形象实为诗人的自我投射,作者借此意象表达对仕宦束缚的厌倦,暗含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

颈联通过对比手法,揭示公家应酬与私人情谊的冲突。“官拂象筵终日待”,出句描绘了诗人经常整日等待着安排盛宴、迎接应酬等事务,展现了官场生活的繁琐与拘束。“鸡黍”则化用论语中杀鸡为黍的典故,代指简朴而又热烈的欢聚。
“终日待”三字描写虚礼的冗繁,“几人期”则凸显私交的珍贵,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立既是刘禹锡个人经历的缩影,亦折射出中唐仕途中浮华背后的空虚,也表明几位知心朋友相聚,该是多么难得和珍贵。

最后两句以夸张笔法收束全诗,“君来不用飞书报,万户先从纸贵知。”作者化用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之事,并反用其意,赞美友人白居易文名远播,名士未至而传闻已沸,反衬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无需虚饰的真情。
全诗对仗讲究,工整中见灵动,诗中典故融入语境,既彰显作者的学识,又并不显得堆砌,体现了刘禹锡的超凡笔力。刘禹锡虽然仕途坎坷,但是他仍可通过诗文实现价值,这与其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豁达一脉相承,令人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