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三首绝句,境界阔大,技巧高超,您更欣赏哪一首?

墨有云水心语 2024-11-25 06:34:33

唐宋时期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的传世佳篇更是给后世带来了深刻影响。北宋大文豪苏轼儒释道兼修,堪为华夏文明的集大成者,其丰富、和谐的人格精神也备受世人推崇。

苏轼一生性好山水,他曾经身行万里半天下、人间绝胜略已遍,东坡先生在其丰富的自然感知中,体悟出生命的真意与玄奥,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字里行间也充满了哲思。下面一起欣赏他的作品:

霅上访道人不遇

花光红满栏,草色绿无岸。

不逢青眼人,长歌白石涧。

苏轼性格豪放,为人正直,他的诗文也深受世人的喜爱。苏轼闲暇时光喜欢登山临水,每到一处不仅题诗抒怀,还经常能结交一些新朋友。

东苕溪、西苕溪在浙江湖州一带汇合后称作霅溪,东坡先生曾在湖州任职,有一次他前往山林里拜访当地的一位道人,虽然无缘会面,诗人却觉得不虚此行。

这是一首古绝,前两句写景,诗人无法与大师攀谈,只好立在门前等待,却在无意间欣赏到一幅美好的图画。栅栏内盛开着各色璀璨鲜花,不远处蔓延着无边的芳草,作者用“红满栏、绿无岸”,展现出一派春日生机,令人深感惬意怡然。

诗人此时不仅没有访人不遇的惆怅之感,反而极其开心地说,我即使没有遇到高士,不过却能在这风景如画的场所尽兴长歌,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啊。青眼人,化用阮籍的典故,此处代指高士。

全文境界阔大,流畅自然。短短四句话中交织了“红、绿、青、白”四种颜色,虚实结合,融情于景,共同渲染出一幅非常绚丽的自然画卷,也表达出诗人随遇而安的旷达襟怀,令人爱不释手。

吴江岸

晓色兼秋色,蝉声杂鸟声。

壮怀销铄尽,回首尚心惊。

苏轼曾因乌台诗案而遭遇困境,这首诗就创作于他从湖州被羁押回京的途中。吴江岸是指吴江和太湖之间的区域,诗人经过那里时正值初秋,由于焦虑、忐忑,先生便口占一绝,借以排遣心中的愁情。

前两句绘景,清晨时分,一派清冷凄寒的秋景扑人眼帘。凄切的蝉鸣声夹杂着鸟雀的悲啼声,让人不忍听闻。“兼、杂”二字,采用加倍写法,突出了诗人当时悲戚的感受,同时景语皆是情语,所以这也是一种悲景抒写悲情的描写手段。

后两句抒情,子瞻身陷囹圄,前途难料,他回首过往,自从入仕以来,这一路上频遭坎坷,经常感到惊心动魄,一片壮怀此时岂能不销铄而尽?全文借景抒情,极其悲切,展现出先生当时的悲愁心境,读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次荆公绝句

甲第非真有,闲花亦偶栽。

聊为清净供,却对道人开。

苏轼与王安石曾经在朝堂里剑拔弩张,各自阐述自己的主张,后来苏轼还因此自请外放。王安石二次罢相后,在金陵的半山园过着悠然的隐居生活,也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王安石在那段时间里经常骑驴外出,也写下了很多诗篇,其中一首《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这样写道:故作酴醾架,金沙只谩栽。似矜颜色好,飞度雪前开。苏轼的这首诗就是酬答荆公之作,值得一读。

“甲第非真有”,这一句是说宋神宗虽然赐予王安石很多黄金,让他置办田产、修建屋宇,可是后来王安石却将其全部捐献出来,并以宅供佛,荆公和家人则在外租房居住。“闲花亦偶栽”,展现了荆公退隐之后悠闲的状态,正像范仲淹所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聊为清净供,却对道人开”,荆公看淡得失和荣辱,还将个人财物捐献给寺院,自己也获得了一份清净,更显示出一种豁达和坦然的境界。子瞻在金陵与荆公会谈后,了解到这些情况,虽然未能与荆公结邻而居,却发自肺腑地赞赏对方的高风亮节,彼此之间的心结也从此化解,更为诗坛留下了一段佳话!苏轼的三首绝句,境界阔大,技巧高超,您更欣赏哪一首?

2 阅读:81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