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死后穿解放军军装下葬,看74师的表现,尽显毛主席高瞻远瞩

历史的小书生 2024-08-02 04:12:48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1965年,毛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会议时,在提到我党我军的政治工作时,指着周总理说道:

“第一个做政治工作的人是周总理,……做政治工作你资格最老。”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双方合办的黄埔军校中,周总理出任政治部主任。这一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氛围十分活跃,虽然学习生活条件艰苦,但学员们的思想觉悟提升很快,始终充满着对未来斗争的希望。

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期间,为我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人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实际上,真正为我们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是从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开始的。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领导了三湾改编,不仅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是通过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方式在部队中落实民主制度。这标志着人民军队开始逐渐有了政治工作的影子。

此后,通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政治工作逐渐成为了红军的生命线。

起初,大多数红军士兵是由雇佣兵组建的。然而,通过我党的政治教育,红军士兵从思想上变了性质,他们开始为自己、为人民作战。

这样的变化正是因为我党的政治工作起了作用,红军也从一支思想混乱、组织不健全的部队成长为了一支具有大无畏牺牲精神、有强大信念的部队。

中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军队的政治工作,这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从根本上区别于国民党部队的特点。

我军的政治工作有三大原则,分别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而在瓦解敌军方面,我军则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智慧。

除了通过在战场上打仗消灭敌军外,还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瓦解敌军,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病俘虏。

1928年2月18日,毛主席亲自领导了攻打永新城的作战。打扫战场时,抓获了200多名俘虏,如何处理这些俘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天,毛主席主持召开军民大会。会上,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明这些俘虏同样出身贫农,是我们的阶级兄弟,要宽大处理。随后,毛主席便宣布了对待俘虏的四条政策:

一、不打,不骂,不杀,不虐待俘虏 ;二、不准搜腰包 ;三、受伤给予治疗 ;四、释放俘虏,愿走愿留自愿,留者欢迎,还可以加入工农革命军,一视同仁,走者一律发给路费。

以此为起点,我党的人民军队中人员构成十分丰富,其中有不少原来是国民党将领,甚至还有日本籍党员。虽然大家出身不同,但在相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了一起。

在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军在如何处理俘虏相关的政策方面不断改善,并形成了我军特有的显著标识。

与此同时,我军在俘虏工作方面的表现也越发出色。这一点,尤其能够从解放战争中看出来。

1946年6月,解放军人数只有127万人,而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解放军人数到1949年1月就已经发展到了358万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大批国民党军俘虏。

从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大获全胜后对国民党军整编74师的态度和改造上,便能够看出我军在执行优待俘虏政策上作出的努力和成功。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转变作战战略,对陕北和山东两大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的指挥下,多次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使得顾祝同率领的45万大军迟迟难以向鲁中山区推进。

毛主席密切关注华东战场的形势,并提醒陈毅和粟裕保持耐心,等待歼敌机会。5月10日,急于立功的第1兵团司令员汤恩伯以整编74师为主力,整编25师和83师从两翼配合前进,目标直指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所在的驻地。

整编74师仗着自己武器装备先进,十分看不起解放军,师长张灵甫更是一个急功近利之人。于是,整编74师在整个行军过程中不顾左右两翼的友军,贸然突出。粟裕在观察到这一战场形势后,当即决定采用“猛虎掏心”的战略,围攻74师,将张灵甫逼上孟良崮。

5月13日黄昏,在华东野战军的全面攻击下,整编74师被我军围困在孟良崮地区。蒋介石听说消息后,不仅没有担心,反而还认为这是一次同解放军决战的最佳时机。蒋介石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可以理解。

当时,74师全都配备有先进的美式装备,战斗力强大,附近还有增援力量,所占据的地形又十分有利,易守难攻。鉴于此,蒋介石亲自飞往前线督战,一边下令要求张灵甫固守阵地,拖住敌人,另一边又安排10个整编师的兵力快速奔赴孟良崮地区增援。

粟裕和陈毅自然知道战场形势险恶,必须迅速歼灭整编74师,不能给它留一丝喘息之机。15日,华东野战军向固守孟良崮地区的74师发起总攻,在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和空投支援下,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一个个叫喊着“歼灭74师,活捉张灵甫”的口号冲锋陷阵,深陷绝境的张灵甫不断向蒋介石发出求援信号,但最终还是被歼灭了,张灵甫也死在了孟良崮战役中。

华东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和战士们对这次战役抱有必胜的信念,当时,最近增援的部队距离74师只有5公里,甚至都能将炮弹打到孟良崮去,但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74师被歼灭。

张灵甫死后,要如何处理他的尸首呢?粟裕提出要妥善安葬张灵甫尸首,这不仅是共产党人的大度,更是我党的历史传统。

当时,张灵甫身上穿的军服已经破破烂烂,于是,解放军简单为他修理了一下遗容,又给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解放军军装。6纵政治部主任谢胜坤花1000元买了一口4寸厚的楸木棺材,用白布裹着张灵甫的尸身放了进去。最后,还为他设立了墓碑,上面写着“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将军之墓”。

之所以决定妥善安葬张灵甫,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要对74师开展统战工作。因为74师作为蒋介石的引以为傲的“王牌军”,军中官兵也都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一旦改造成功了,这将极大补充我军的兵力。

起初,74师的战士们十分抗拒接受改造,一度让我军的政治工作陷入了低谷。然而,根据陈毅“一个都不放过”的指示,我军继续对74师的俘虏展开教育。

当他们看到解放军厚葬张灵甫、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伙食待遇等一系列行为后,这些俘虏渐渐产生了动摇。最后,在我党的努力下,这些俘虏几乎全都加入到了解放军的行列中,并在日后立下了功劳。

其中,经过改造后的原74师的解放军战士们“真顶用”,他们对我军在山炮阵地选择和打扫战场时收集无线电话机等方面提出了的改进意见。此外,他们还在日后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还有些甚至参加了抗美援朝,成为了战斗英雄。

可以看出,我军对74师的改造是成功的,与此同时,毛主席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便提出了要优待俘虏的政策更是具有前瞻性的。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
历史的小书生

历史的小书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