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嫁同志哥,刘超给魏传统介绍对象,最终还是嫁他,恩爱50余年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6-18 16:53:21

相知五十二,忧忆空无门。清凉播音远,宝塔托烟云。

同食延河水,共舞王家坪。马兰花怒放,寒梅喜报春。

1996年8月24日,在妻女的哭泣声中,开国少将魏传统离开人世,享年88岁。

骤然失去相知相伴50多年的丈夫,夫人刘超悲痛至极,曾经的她,还看不上这个大自己10岁的“同志哥”,还给他介绍对象,结果最后还是嫁给了他,也跟着他幸福了一辈子。

正如诗中所言,魏传统跟刘超的爱情故事,是从延河边开始的。

魏传统,四川达县人,与大部分的开国将帅不同,他并非寒苦出身,也不是靠战功当上开国少将,而是靠手中的笔!

出身富裕家庭的魏传统,自幼被家中长辈寄予厚望,受到严格教育,魏传统本人也聪颖好学,6岁进私塾后,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废寝忘食的临摹书帖。

某次,魏传统如旺苍那样去离家不远的大石板上练字,他突然看见石工用的凿子,觉得这是一支不错的“笔”,就偷偷拿了。

他的“不告而取”,害得石工找了一下午,等找到魏传统时,他正趴在石板上,聚精会神的“刻字”。

因为耽误了干活,害怕主家责罚,石工找魏传统的爷爷“告了一状”,魏传统也因此被爷爷狠训了一顿。

后来,工人见他实在爱写字,就把烧过的木炭留下来,供他在石板上写写画画,练得日子长了,巨大的石板平面,竟被他磨得溜光水滑。

因为字写的好,十来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给乡亲们写对联、写契约,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小先生。

17岁那年,魏传统走出了小山村,来到达县县立中学读书,在这里,他碰上了一生的挚友——新中国的开国上将张爱萍。

张爱萍比魏传统小2岁,二人是一见如故,一起参加学生运动,一起驱赶保守校长,一起组织同学们阅读进步书刊,一起参加“浪漫社”,一起创办《烂漫旬刊》。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烂漫旬刊》大部分文字,都是出自魏传统的手笔。

他取得的成就,之所以比张爱萍低,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如张爱萍,而是因为他革命前期,太坎坷了。

1928年,20岁的魏传统才挣脱家庭的束缚,成为一名党员,被安排到达县的一所小学教书,暗中教农民读书识字,给游击队培养革命战士。

虽然张爱萍也是这一年入党,但当时的他,已是罗江口党支部书记、临县县委委员。

不甘落后的魏传统,是奋起直追,文采出众的他,编了许多革命歌曲。

“地主不劳动,日子过得美。贫农苦一年,交租又纳税。出路只一条,大家入农会。团结求解放,拿枪去作对。”

他写的这首革命歌曲,在当地广为流传,引起了无数穷苦百姓的共鸣,吸引无数农家子弟加入农会,拿起刀枪跟地主豪绅对抗。

可惜,加入革命没几天,魏传统便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幸亏他的一位学生的家长,在县里面说有头有脸的人物,出面保他,他才重获自由。

虽然这次入狱,魏传统只被关了20多天,但被“绊了一下”的他,跟张爱萍的差距,却越来越远。

1929年6月,因为表现出色,张爱萍受组织派遣,前往上海参加地下工作。

虽在上海两次被捕,但张爱萍并未被关多久,29年12月,他参加了红军,30年年底,到了中央苏区,先后担任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后又参加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的编辑工作,组织创办《少年先锋》,迅速脱颖而出。

而魏传统则一直留在老家达县,直到1933年,红四方面军来到了达县,23岁的魏传统才得以加入红军。

加入红军后,他没有扛着枪上阵杀敌,而是发挥自己的文艺才能,全力搞宣传革命,他一个人主持的《红军报》,对保卫苏区、巩固红色政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因为太忙碌,魏传统常常是倒头就睡,忙起来的时候,几天不吃饭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惜,他的勤恳努力,并未得到“张主席”的认可,原因嘛,就是他的出身。

某次,红四方面军召开一场大会,“张主席”在台上问:“有没有人知道马克思是哪里人?”

时任宣传科科长的魏传统闻言,就捅了捅身边的一位股长,告诉他是德国人,让他站起来回答。

听这股长说出准确答案,“张主席”很诧异,因为这位股长是农民出身,大字不识几个。

当时的红四方面军,正在大肆整肃,“张主席”就派人找这位股长谈话了,当得知是魏传统告诉这位股长的,“张主席”的脸就拉下来了:“怎么能让他参加这个会?他这个党员,我们还没承认呢!”。

于是,就有人开始开始追查魏传统,这让魏传统是心惊不已,那个时候,可是说杀就杀!

好在一点,副军长罗南辉是知道他的,他亲自去找“张主席”,给魏传统说情。

罗南辉告诉“张主席”,军中的报纸、文件起草、群众工作,甚至是审俘虏、办案子,这些都是魏传统在做,离了魏传统实在不行,他可以给魏传统当担保人,除了问题,他一力承担!

可惜,“张主席”并未给罗南辉面子,他仍在继续查魏传统,好在一点,政委对他也十分喜爱,也跑去给他求情做担保,这才保住他,被打发去当油印股长。

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当油印股长没多久,有两个红军战士被人杀了,他们说是魏传统干的,要枪毙他,幸亏两个勤务兵挺身而出,证明了他的清白。

在过草地的时候,“张主席”又找他的麻烦了,把他和吴瑞林(开国中将)、傅崇碧(开国少将)三人抓起来要枪毙。

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得知此事后,是怒不可遏,他亲自找到保卫局负责人,啪的一下把枪拍在桌子上,怒吼道:“如果说他们是反革命,那我就是他们的头,要杀他们,先杀我!”。

在董振堂的力保下,魏传统三人幸免遇难。

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魏传统终于摆脱了“张主席”,他被任命为西路军先遣团秘书长,跟着徐向前、陈浩昌等人,一起跨过黄河,参加了西征!

在西征的路上,曾救他命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战死,无数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战友,也一个个倒下,魏传统和几个战友,则被马家军抓捕,投进了监狱。

被捕后的魏传统,并未气羸,他跟狱中的战友们,一起组建了党支部,他担任副书记一职,在狱中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在如此艰苦的环境,还不忘向被捕的百姓宣传红军的主张。

1937年,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们的营救下,魏传统重获自由,辗转前往革命圣地延安。

到延安后,听说老同学张爱萍当了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魏传统是开心不已,他为张爱萍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虽然二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魏传统并未气羸,被任命为八路军总政治科宣传科长的他,斗神精神,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也是在延安,他的爱情之花盛开了,与刘超相恋了。

刘超,本名胡敬荣,也是四川达县人,比魏传统小10岁,她的姨夫,曾是魏传统的老师,在达县的时候,他们就认识。

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岁的刘超,在达县罗江口小学,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还是“达县七勇士之一”,1938年初,她奔波千里,来到了延安。

能在千里之外,见到故乡的人,魏传统是开心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年的那个小丫头,竟然成长为了落落大方的美人,只一眼魏传统就相中了她,他开始打刘超的“主意”。

为了能见刘超一面,痴心的魏传统,常常奔走十几里上路,去登门“拜访”,然而,当时的刘超,对魏传统并没有什么感觉。

一是因为她长的漂亮,追求她的人甚多,在这些人当中,魏传统并不算出彩,至少在外貌方面,魏传统不占优势。

二是因为魏传统比她大了10岁,在她眼里,他就是个对自己很照顾的“同志哥”,压根就没往那方面想。

害怕刘超被人抢跑,跟刘超见面没多久,魏传统便给刘超写了一首情诗——“伸出你粗大的手,永远活在你的足下。”。

不得不说,老将军这首情诗……写的水平不太高,哪有用粗大这样的词,来形容女孩子的?

果然,在看到魏传统的情诗后,刘超并没有搭理她,见状,魏传统又给刘超写了一首诗,在诗中夸她是“陕北永不褪色的小白花,纯洁而又不凋谢。”。

这首情诗,比第一首写的好多了,起码夸人家是花朵,然而,刘超还是不搭理他,于是魏传统就决定直接一点。

他摘了一朵玫瑰花去找刘超,还在他面前吟诗:“玫瑰啊玫瑰,你有香有色,可你却有刺!”。

接连收到魏传统的情书,又被他当面表白,刘超烦的实在是受不了了,当时的她,一心只想着革命,根本不想谈恋爱,于是,她就把自己的女伴介绍给了魏传统。

此举,让魏传统很受伤也很生气,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依旧不断给刘超写情诗、情书,有一次,还把情诗揉成一个球,扔给刘超。

终于,在魏传统的情诗攻势下,刘超被打动了,同意跟他恋爱,并于1940年前后喜结连理。

有人曾问刘超,当时魏传统,究竟给她写了多少首情诗,刘超笑着说太多太多了,根本无法统计,还说要出诗集的话,恐怕能出几十本!

婚后的魏传统和刘超,相处十分和谐,因为魏传统也一直在延安工作,他们夫妇没有离别之苦,1940年11月,他们有了爱情结晶,女儿魏兰出生,几年后,他们又生育二女儿魏芸。

为人夫,为人父的魏传统,工作更加积极,不久,在当八路军宣传科长的同时,他又兼任教育科长一职,还负责主编《八路军画报》,在八路军的宣传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魏传统还担任过一段时间四川省委书记,后来又被调回担任解放军总秘书长等职。

新中国,魏传统做的,依旧是最擅长的文化和宣传工作,还曾当任宣传部副部长一职。

1955年,魏传统被授予少将军衔,而他的老同学张爱萍,则被授予上将军衔,虽然二人在身份和职位尚有很大的差别,但友谊一如从前。

1964年1月,解放军艺术学校成立,魏传统开始当任这所院校的院长兼政委,他开始把全部热情和精力,投放在军艺上。

可惜,到这所学校没多久,浩劫便来临了,魏传统也未能幸免,到1969年,这里的大部分干部教员,更是下放的下放,转业的转业。

作为院长的魏传统,处境更加艰难,好在一点,他的妻女对他不离不弃,给予他诸多鼓励,魏传统这才熬了过来。

九一三事件后,魏传统重新出来工作,又回到了总政宣传部,1979年,解放军艺术学校重新挂牌,已经71岁的他开心不已,又回去当他的院长兼政委。

在此期间,他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莫言、董文华、牛群、陈剑飞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从解放军艺术学校退下来后,他开始跟妻子刘超,过起了平静的晚年生活。

经历风雨的他们,更加恩爱,一次妻子过寿,魏传统又送了她一首诗:“耄耋夫妻笑语频,白头偕老自天成。思凡不负丹心在,携手泰山看白云”。

可惜,再恩爱的夫妻,也要经历生死离别,1996年,比刘超大10岁的魏传统,先一步离开人世,刘超失去了恩爱50余年的丈夫。

2008年,刘超也离开人世,享年90岁。

刘超离世后,两个女儿遵照父母生前遗愿,把他们的骨灰安葬在了老家达县通川区的烈士陵园,落叶归根……

0 阅读:3
一个用心的史迹

一个用心的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