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十几米长队,让人忍不住想尝尝:今年多家老字号冷面提前上市了

饭饭没食物屋 2025-04-10 16:38:48

四如春冷面回归,吸引众多食客排队

在上海这个夏天,走在街头,很可能会被一股面香味吸引。

那是人们为了一碗冷面而排起的长队。

午后的阳光下,坐落在石泉路上的四如春门口,几十米的长龙格外耀眼。

他们排着队,只为尝一口熟悉的味道,不禁让人问:这碗面有什么魔力,让那么多人心甘情愿站在炎热的夏日阳光下等待?

其实,冷面对于上海人可不是简单的一顿饭,它是一种情感维系,更是一种记忆连接。

当四如春的冷面在今年五月提前回归的时候,大家纷纷涌向这里,似乎想抓住夏天的尾巴。

冷面师傅们用风扇降温的独特制作工艺,为这家店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面对人满为患的场景,就算没有座位,食客们也宁愿站着吃;这种热情和长队本身,仿佛成为了城市夏日一道独特的风景。

老字号的独特冷面制作工艺

四如春的名号在上海已经传了几十年,而真正让顾客流连忘返的,是他们制作冷面的独特工艺。

一碗看似简单的冷面,其实背后藏着百转千回的心思。

四如春的面条色泽清亮、韧性十足,独特的风扇降温方法正是它的秘诀之一。

面条经过风扇的吹拂,自然降至适口温度,保留了胶韧的口感。

和着浓郁的酱油、麻酱轻轻拌动,一碗寒面在三几下拌动后就呈现在你眼前。

这种冷面做法,曾经因为独到而被“上海党”视为当地冷面的标志,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过水冷面。

来四如春吃面的,不仅是为了饱腹,也贪恋那份工艺带来的舌尖体验和从中感受到的匠心。

各大老字号纷纷提前供应冷面

四如春并不是唯一一家让人垂涎的老字号。

在上海,冷面大赛可以说已是如火如荼。

比如,位于杨浦区的一心斋,在大家还没意识到夏天真切来临之前,就已开始供应冷面。

其冷面的多样品种浇头,从常见的鳝丝到牛肉煎包,无不让人食指大动。

众多的餐饮老字号在这个夏日,不约而同地提前上市冷面,像是对大家的一份城市默契。

万寿斋的锅贴和冷面组合,德兴馆的老牌供应,甚至王家沙的几款特色冷面,每一家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吸引客人前来尝鲜。

为了早点尝到第一口冷面,上海人愿意提前一个小时去排队,只为寻得那份盼望许久的清凉。

上海冷面的历史与文化

得益于老字号的传承,上海冷面的历史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

在上世纪早期的报纸上,早已出现过关于冷面的记载。

最初,它作为街头小吃因卫生问题被陷入争议,但经过改良后,冷面成为了餐馆堂食的精华小吃。

与外界不同的冷却方法,独特的风味浇头,都是老字号师傅们历经岁月积累的智慧结晶。

上海人吃冷面,贯有讲究的食用习惯,像是裹紧花生酱的方子,或是配上一碗暖心咖喱牛肉汤作为搭配。

这份独特传统让上海冷面的故事远不止于食物本身,更是关于过往生活的凭吊。

每年九月过后,冷面渐渐退出市面,上海人惜食而不贪,大概正是如此绝而复得,令冷面成为了每年夏天独特的期待理由。

小结:这份简单中的美好

在上海,冷面不仅填饱的是胃,还有那颗热衷于传统和品质的心。

关于它的话题总能引发上海人无数的唠叨,说不完也说不尽。

但是,连年来自各地的新人纷至沓来,对这碗老上海的冷面也同样钟爱,因为这不单单是一道食物,更多的是传递了生活的态度。

与挤满现代感的都市脉搏同频,这碗夏日里的冷面,用最质朴的方式传递了一种简单且恒久的美好。

身处繁华都市,去寻一碗冷面,或许你会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清凉心境和夏日小确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