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多年前,匈奴就有了“生化武器”?专家:中原人口锐减5000万

律令9章 2021-11-12 13:32:19

说起“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那就应该是汉武帝了,其最为知名的功绩就是“灭匈奴”了;当然,匈奴并没有被“灭”,汉武帝仅将其驱逐,不再对中原构成威胁。乍一看,史书中的“汉武帝灭匈奴”大获全胜,殊不知,这场战争的结果其实是“两败俱伤”;从某种角度看,匈奴逃遁是汉武帝的战略胜利,但在后世数千年中,无数人却因“匈奴”而病亡,原因竟然是当年匈奴人使用了一种“生化武器”。

当然,比之战争,人类数万年发展中最大的敌人其实是疾病,尤以“瘟疫”造成的危害最大;大抵可分为:鼠疫、霍乱、天花、疟疾等,《周礼》有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简单解释这句话,古人以为:瘟疫在四季中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时令之气的不正常”造成的;东汉神医“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文中就曾以自己为例子,叙述了汉代瘟疫的严重程度“我的家族200多人,自建安元年,不到10年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死于伤寒。”

张仲景,不用多做介绍了吧,后世尊称“神医”;可就是这么一位“神医”,却连自己家族中的亲人都医不好,由此足证汉代瘟疫的严重程度。说到这或有朋友问“伤寒,不就是今天的感冒吗?古人得了感冒就这么严重吗?”解释一下,这里的“伤寒”可不是如今影视剧中的“伤风感冒”,那可是影响中国长江以北数千年的瘟疫;而其罪魁祸首,或许就是匈奴人使用的“生化武器”。

先简单介绍一下“伤寒”,病人身体出现斑瘀谓之“伤”;病人因高烧而出现苦寒之状谓之“寒”。再说“罪魁祸首”匈奴,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最初汉军其实是不敌这些游牧骑兵的,自刘邦开始,历代汉帝都曾以“和亲”为名向匈奴求和;即便如此,匈奴骑兵仍经常南下骚扰中原,若不是有“长城”为屏障,或许汉朝早已灭亡。

也是为了对付匈奴骑兵,汉朝数代帝王皆大力养马,但真正的战马、好马并不多;史料中就经常出现匈奴人赶着马群在长城下挑衅汉军的案例,说“你们不是想要马吗,我们给你们送马来了,出长城来取啊!”这明显是一种挑衅和诱敌策略,但除了军事目的之外,匈奴人其实是在用“生化武器”,即:散布病毒。直白点解释,匈奴人牵来的马都是患病的,而正是这种“病马”才引起了后世中原长达数千年,此起彼伏的“瘟疫”。

当然,匈奴人使用“生化武器”的手段并非一种,除了“送马”外,还会用草原上病死的牛羊污染水源,据专家称,汉朝在短短八十年中就减少了5000多万人口;再说的大一点,即便后世匈奴逃亡欧洲,一路上不仅在各地引发战争,也给当地带来了“瘟疫”,其影响至今。这里单说汉代,虽然匈奴最终战败,但“瘟疫”影响却在不断显现,到了公元184年,也就是黄巾之乱时,中原瘟疫达到了鼎盛;以史料为据,黄巾之乱前,汉朝人口约5650万,但到了三国末期,魏、蜀、吴“三国”的合计人口才560万,这组数字够可怕的吧。

说到这或有朋友不信“别瞎扯了,东汉战争不断,人口锐减是必然结果,凭什么说是匈奴人造成的结果?”这里解释一下,在古代,流行疾病被统称为“瘟疫”,今天又细分为鼠疫、天花、疟疾、霍乱等,2000年前这些都是巫医口中的“蛊”;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汉武帝就曾受到过“巫蛊之害”,追根溯源就产自匈奴群居的北方草原,当然,这种说法有点武断了。

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匈奴军中是没有“医生”的,但“巫医”却地位崇高;其不仅扮演“军医”的角色,同时也是一类“兵种”,主要手段就是给敌人“下蛊”。当然,今天也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下蛊”的,说白了就是传染病的溯源;据专家称,草原气候多变,因此各类传染病层出不穷,但由于人口密度不高,因此即便有人得病也不会引起大规模的感染事件。

相对于人类,类似牛羊的动物密度可就高很多了。以“伤寒”为例,这类疾病可以感染牛羊,动物虽然会出现病态,但并不会立即丧命,甚至一段时期内肉眼看不出异常;但人类可就脆弱得多,一旦感染“伤寒”,或许这一家人就此灭门,还是因为人口密度小,因此多不会造成影响。“大”的影响是没有,但这些早已被“巫医”看在眼中,并以此研究出了“蛊”;说起来没什么神秘的,因为“巫医”发现了病毒的携带和传播源,就是草原上随处可见的“老鼠”。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匈奴人利用携带病毒的牛、羊、马,以及“鼠粪”污染水源等手段,结果造成病毒在中原反复肆虐;当然还有“气候”原因,史料记载的数千年中,曾多次出现极端天气,甚至造成了某个王朝的动荡;另一种角度看,极端气候也迫使“草原鼠”南下,再与“中原鼠”互相感染,这大概就造成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结果。

当然,毕竟是数千年前的历史,当时的“瘟疫”究竟是什么,今天还有争议。有专家根据历史记载推断,当时的“瘟疫”应该是流行性出血热;也有专家认为,既然是鼠类传播,鼠类本身也有病毒,因此很大可能是“鼠疫”。

2 阅读:2312
评论列表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