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元化债落下“及时雨”对科技创新传达哪些利好?

凝蝶猜猜 2024-12-08 22:00:32

10万亿元化债落下“及时雨”

近年力度最大的化债措施推出

在11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蓝佛安表示,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不断凸显,其规模庞大且利息负担沉重,不仅存在“爆雷”隐患,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

为有效缓解这一压力,政府采取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的举措。其中,存量部分为4万亿元,分5年实施,每年8000亿元;增量部分为6万亿元,分3年实施,每年2万亿元。如此一来,直接增加的地方化债资源总计高达10万亿元!称得上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

关于政府化债

政府化债的概念

化债的全称是 “化解债务”。而政府化债的对象——被化解的债主要是:地方政府的短期限、高成本的“隐性债务”,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中提到的:“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措的债务”。

政府化债主要是指政府针对自身所承担的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类债务,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手段,降低债务规模、减轻债务负担、优化债务结构,以实现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政府化债的方式

· 短债换长债:将短期债务转换为长期债务,延长偿还期限,减轻短期偿债压力。

· 高息债换低息债:将高息债务置换为利率更低的债务,降低利息支出,减轻债务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政府提供10万亿元的“化债资源”而非直接现金。所谓化债资源,指的是中央政府为地方政府提供的用于化债的政策支持和债务置换资源,如低息长期债务额度等。

政府化债的措施

· 债务重组:政府与债权人协商,对债务条款予以调整,例如延长偿还期限、降低利率等。通过这种方式,政府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偿还债务,进而缓解财政压力。

· 债务置换:政府通过发行新的债券来替换旧的、高成本债务。置换后的新债券通常具备更低的利率和更长的偿还期限,这对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极为有利。

· 债务展期:政府与债权人协商,将债务的偿还期限延长,以减轻短期的偿债压力。这有助于政府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财政安排。

· 资产处置:政府通过出售其所持有的资产,包括土地、建筑、企业等,以此筹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这种方法能够快速筹集大量资金,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谨慎权衡资产的长期价值。

· 预算调整: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来调整预算,以缓解债务压力。提高税收、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或者优化政府支出结构都是可行的办法。

· 债务证券化:政府将未来的收入,如税收、收费等进行证券化处理,以此筹集资金偿还债务。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政府的融资能力,但也可能会增加其未来的财政负担。

· 引入社会资本:政府通过公私合营(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还能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深度解析:对科技创新传达哪些利好?

近日,国家推出10万亿化债的重大方案,其规模之大、力度之强,堪称前所未有。从直接作用来看,这一方案稳定了我国未来几年财政收支的基本盘,缓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燃眉之急,以“良币驱逐劣币”,更好地刺激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从更长远意义来看,化债是由政府统筹、快速调配,兼顾短期问题和中长期发展的一次协同,为经济良性运行腾出了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要素资源的一次重新洗牌和配置优化,将对科技创新稳步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收获长线“红利”。

首先是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释放财政空间。10万亿化债方案通过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以及连续五年每年新增8000亿元专项债券用于化债,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这一举措使得地方政府得以从沉重的债务负担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同时利息支出也将大幅的削减,根据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约6000亿元地方利息支出,这些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被重新分配到科技创新、教育、研发等关键领域,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第二是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创新活力与信心。化债举措能够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信心。这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科技创新领域,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那些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表明了政府无论从政策层面、财政层面都将坚定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激发创新活力。

第三是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化债方案将为关键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这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使经济从依赖传统产业向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变,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第四是畅通金融链条,引导资本更多流向科技领域。化债方案还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稳定的金融环境,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市场支持。在过去,由于隐性债务问题的存在,地方政府的金融链条往往受到一定的制约。而现在,随着化债方案的实施,地方政府的金融链条将更加畅通,资本市场对地方政府的信心相应增强,这将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推动更多的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独家专访

余洪波 方升研究创始人、董事长

10万亿化债是中国科创产业发展重要窗口期

我们国家对于债务实行严格管控,但目前发展现状是背负的债务过高。从债务的总体情况来看,中央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隐性债务、房地的产债务、居民个体的债务等等加起来,差不多是两百多万亿,是国家GDP的两倍,债务过高也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有些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家推出了10万亿的化债举措,给予地方政府一些“喘息”的空间,同时也是调整重心、腾出精力,专注面对未来的转型和发展。

近期我们可以看到,有400多家地方城投公司密集更名为产投公司,从“城投“到”产投“,一字之差显示出了政府的深远用意,也与化债息息相关。此前地方政府一直处于土地经济的逻辑之下,卖地拿钱、投项目、做基建、继续卖地......资金流转和土地深度绑定。而如今,土地经济逐渐呈现出停摆的趋势,地方政府已然无法提供相应的补贴,城投的资金流开始断裂,转而被累积的债务所压。如今城投公司又迎来了一次化债的机遇,但这次化债和以往历史上几次化债不同,有了根本上的质变,从投资土地的基础设施到投资产业的基础设施,投资方向也将更多地转向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上去,这也是城投密集更名为产投的一个底层逻辑。

那么化债的最终影响会体现在哪里?我觉得还是会体现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上。之前房地产的腾飞给中国的科创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掩护”,政府从房地产中获取的利益给予产业各式各样的补贴,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新能源汽车。比如特斯拉在美国由于缺少政府补贴,发展不是很顺利,所以他跑到中国,双方一拍即合,共同把这个产业做大。但是这两年政府通过房地产的收入大幅萎缩,债务积累也是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再给予科创产业更多的补贴,这样就会形成一潭“死水”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化债让财政管道中有了一定的“活水”,从而将这些“活水”逐步引入到科创产业的发展当中,用未来时间换取当下发展空间,因此这次化债是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必须抓住的重要窗口期。

除了10万亿的化债之外,最近还出台了一系列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经济刺激政策,这是一套“组合拳”,主要目的是“保经济”与“促转型”。在当前全球竞争的形式与趋势下,中国不能再走房地产经济的老路,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找到新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一线大城市的科创发展带动二三线城市一起转型,让中国经济逐步从土地财政模式转变到产业税收模式,这才是出台10万亿化债等政策组合拳背后的真正动机与原因。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中国人大网、中国政府网、澎湃新闻、中国基金报、人民日报及其他网络平台。

来源:上海技术交易所

0 阅读:0
凝蝶猜猜

凝蝶猜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