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中国收复了南坎,为何又失去了?

世界纵横 2025-02-22 12:23:14

南坎位于瑞丽江南部,现在是缅甸北部掸邦的一个镇,隶属于缅甸掸邦木姐县。南坎和我国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弄岛镇隔江相望,属于瑞丽江南岸的一个坝子,因此得名南坎。南坎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朝末年被英国实际控制,二战时期,中国一度收复南坎,但后来又失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历史上归属中国。1253年,忽必烈率领大军进攻大理国,忽必烈灭亡大理之后,设置“大理国总管”管辖大理国故土。1274年,元朝在大理国故土的基础上设置云南行省,下辖有三十七路、五府。当时南坎属于云南省下辖的麓川路。元朝对麓川路的管理实行土司制度,任命地方势力最强的部落首领担任麓川路的总管,也就是路的长官。

1382年,明朝设置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包括元朝的平缅和麓川两路,任命当地最强部落首领担任朝廷的宣慰使。但当地部落首领不愿接受明朝管辖,1387年,麓川反叛,明朝出兵镇压,麓川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明朝通过武力,稳定了在麓川的统治。但这次稳定统治,也只是持续了大约半个世纪。到了1440年前后,麓川恢复元气,再次反叛,宣布不再接受明朝统治。

1441年,明朝派定西伯蒋贵为将军,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发兵十五万征麓川。明朝大军压境,麓川使用象阵对抗明军,依然被明军击败,麓川王南逃进入缅甸地区,明朝再次恢复在这里的统治。到了1527年,麓川再次崛起,脱离了明朝控制。1542年,缅甸东吁王朝崛起,不断向北扩张,1604年,缅甸东吁王朝控制瑞丽江南部的南坎地区。

1644年明朝灭亡后,吴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军入关。吴三桂领兵充当马前卒,一直打到了云南,还进入缅甸,杀害了南明永历皇帝。清朝时期,逐渐稳固了在南坎地区的统治,特别是乾隆年间,清缅战争结束后,南坎地区完全归属中国。这场战争,清军迫使缅甸臣服,收复了万历年间被缅甸掠夺的孟养、木邦、蛮暮等土司,不过清军也损失惨重。此后清朝的《大清一统志》地图,《云南全图》,都包括南坎地区。由此可见,在明朝之前,中国对南坎一带的控制并不稳固,主要采取土司制,利用当地部落首领管辖这些地区,但时有反叛,直到清朝时期,才完全建立了统治。

第二,英国侵略。19世纪初,英国稳定了在印度的统治之后,开始入侵缅甸。1824年,英国发动第一次英缅战争,迫使缅甸签订《杨达波条约》,将大片土地割让给了英属印度。1852年,英国挑起第二次英缅战争,吞并了阿拉干、勃固和丹那沙林等地区,建立了英属缅甸殖民地。1885年,英国决心灭亡缅甸,挑起第三次英缅战争,俘虏缅甸国王锡袍及王后,完成了对缅甸的吞并。英国吞并缅甸后,继续向北扩张,开始入侵我国云南。1897年,英国出兵南坎地区,要求清朝割让这块土地,但被清朝拒绝,于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缅条约附款》,将南坎地区租借给了英国,租金每年只有一千卢比。

第三,得而复失。清朝灭亡后,英国继续控制南坎地区,这块土地位置重要,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地区的门户。英国控制南坎之后,中国失去了这块战略要地,南坎成为了英属缅甸北部的重镇和门户。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和英国先后对日宣战。1942年1月4日,日军第55、33两个师团进攻缅甸土瓦、毛淡棉,3月8日,日本占领仰光。此后日本兵分三路向缅甸北部进攻,试图切断滇缅公路。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派遣军队进入缅甸作战,1942年3月16日,中国远征军和日军遭遇,发生激战。为防止日军进攻云南,中国远征军收复了南坎地区,在当地部署军力抵抗日军。中国收复南坎之后,设置了一个乡,命名为“光复乡”,意思是光复了南坎这块历史故土。此后到二战结束,南坎一直由中国控制。

但到了二战结束后,英国向国民政府发出照会,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南坎,将其交给英国。英国的做法引起了南坎地区中国军队的抗议,因为这块土地是中国故土,而且是中国军队付出很大牺牲从日军手中夺回,因此他们不愿撤离。但英国不断向国民政府施压,提出这块土地是清朝租借给英国的土地。最终国民政府迫于压力,撤销了光复乡建制,下令中国军队撤离南坎,将其交给了英国。就这样,这块历史故土得而复失,又被英国控制。

1 阅读:74
世界纵横

世界纵横

记录历史,给你好看的历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