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腊八当天,记得“1粥要喝,2物不吃,3事不做”,为家人祈福纳吉,事事粥全!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气,节期在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这天,由于腊八节通常在小寒节气前后,因此,这天有喝腊八粥庆丰收的习俗。
在《礼记·郊特牲》中就有记载说:“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古人在农历十二月打猎,一方面是可以补充粮食的不足,一方面用打回来的猎物祭祀,用祭祀祈求平安和五谷丰登,谓之“逐疫迎春”。
总的来说,腊八节起源于上古时期,最早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的节日。后来佛教传入,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为纪念这一事件,佛教徒在这一天诵经祈福。
后来,到了北宋时期,腊八节终被固定下来,成为一个全国性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吃腊八蒜等,寓意吉祥平安、驱邪避灾 。
腊八当天,记得“1粥要喝,2物不吃,3事不做”,为家人祈福纳吉,事事粥全!都是指什么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腊八节“1粥要喝”
1、喝腊八粥
腊八节这天喝腊八粥是其主要的习俗,按传统腊八粥讲究不能一次全喝完,有剩余才好,取“年年有余,生活富足”的美好寓意。并且,腊八粥要在中午之前喝,取“早喝粥早丰收”的美好寓意。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流传的版本较多,其中有一个版本是说,古代时有一个游手好闲的懒汉,在冬日里饥寒交迫,靠着杂粮熬成的粥才活下来,于是后人煮腊八粥以示警醒。
熬制腊八粥也是有讲究的,材料里要有五色豆,意思是顺应五行,预示着五谷丰登,还要有大米和糯米调和平衡,预示着风调雨顺。腊八粥除食用之外,一些地方还有用腊八粥来祭祀,祈求丰年、辟邪驱疫。
所以,腊八节到了,别忘了熬制和喝腊八粥。为家人祈福纳吉,事事粥全!
当然,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和风俗并不一样,有的地方,还会在腊八节这天吃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麦仁饭、腊八醋等。
二、腊八“2物不吃”
1、不吃辣椒
这里说的“不吃辣椒”不是说辣椒一点也不能吃了,而是说要少吃。其实,进入冬天后,不只是要少吃辣椒,辛辣的都要少吃。
因为,冬天不仅寒冷,还干燥多风,尤其是到了小寒节气之后,冬燥快达到定点了,吃辣会加重体内燥热,导致上火,可能出现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便秘等情况。
再有,我们都知道,像辣椒等这类辣味食物会刺激肠胃,尤其是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人,到了冬天肠胃会更加脆弱,过多食用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如胃痛、胃酸过多等一些情况。
所以,腊八节之后,我们最好要少吃辣椒等辛辣食物,顺应时节的变化,有利于身体健康!
2、不吃全素
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而设定的节日,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在古代,腊月主要祭祀哪些神灵呢?
在我国古代一些地方腊月主要是祭祀屋里屋外5位神灵,分别是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用来祈求丰收和吉祥。其实,发展到今天,腊月里民间大多地区,只是祭祀祖先和“灶神”。
所以,按旧时传统,腊八节这天要祭神,不能吃全素的食物,并且,还要保证祭品丰富。
当然,现在人们其实很少在腊八节这天祭祀了,顶多是喝点腊八粥,但不影响我们去了解古代民间文化。
三、腊八节“3不做”
1、腊八节不回娘家
按旧时传统,腊八节这天是不能回娘家的,在民间有“腊八不吃娘家饭,祖祖辈辈还不起”的说法,认为腊八节回娘家不吉利。
当然,这个习俗显然不适合现代了,现在家里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期盼回来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忌讳子女回来。
所以,这点应该与时俱进,可以不用去照作。不过,老传统不能丢,我们就把它当作民间习俗来了解就行。
2、腊八节这天不能不清洗物品
按传统习俗,腊八这一天要清洁家中物品,寓意去除晦气 。所以,腊八这天,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可以把家里的物品清洗一下,图个吉利。
3、腊八之后不能再欠钱了
老话说“送信的腊八,要命的糖瓜。”在古代,腊八这天讨债的人会去欠债的主家去提醒要该还钱了。如果,到了腊月祭灶这天前还没有还,讨债的就从祭灶这天开始天天来讨债,一直到大年三十这天就不讨了,这对于欠钱的人来说可是要了命了。
当然,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还钱可能几辈子都会受穷,甚至翻不了身。
所以,到了腊八以后我们就不能再欠钱了,要赶紧给还上,即便还不上,也要主动给人家打电话或者去说明情况,重新约定归还时间,给人家留个好印象,以免人家上门讨要,那就尴尬了!
腊八节,是求得新的一年诸事粥全的日子,所以记得“1粥要喝,2物不吃,3事不做”,为家人祈福纳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