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不燎疳,四季不平安”,记住“三做三不做”,老传统别忘了

乡土山人 2023-02-12 20:12:32

明日正月二十三,是民间传统的“燎疳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二十三是燎疳节,到底要燎什么?明日不燎疳,四季不平安,别忘了“做3事忌3事”,分别指的是什么?

燎疳节的意义

燎的意思就是用火烧,有个成语叫心焦火燎,用来比喻心里着急像火烧一样。所以“燎疳”的意思就是用火烧走疳。书云:积为疳之母,所有积而不通乃成疳候。疳皆脾胃之损,亡津液之所作也。初为肥热,久为瘦冷,五疳诸积,腹大筋靑,面黄肌瘦。

小孩最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说白了就是脾胃脆弱,导致食物无法消化,郁积而成“疳”。春季木旺,木专门压制土,木为肝,土对脾胃,脾司运化,胃主受纳,这个位置不通,就容易导致堆积,所以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就是祭拜胃宿的节日。

《礼记月令》中说:仓廪,通指藏粮之所,脾胃也。脾司运化,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皆参与水谷的消化与吸收,故称仓廪之官,是包容五谷之地。木能生火,火又能生土,所以燎疳也就是用火来消耗肝木,以增强脾土之力,达到中和的作用。

明日是燎疳节,也是甲寅月的壬寅日,是寅月的第一个月建之日,此时岁气在卯,正是木气最强旺的时候,也是脾胃之土最弱的时候,是最需要燎疳的日子,也就是以火耗木而生土。也可以用灶心土和鸡内金来化开郁积,以增强土的力量。

明日做三事

一、燎疳

人们在燎疳节这一天,吃过早饭后,就会带上镰刀和麻绳去打柴。妇女们在家用纸剪成人的模样,俗称“疳娃娃”。到了天黑之时,燃起篝火,大人小孩都从火堆上跳过,被称为“燎疳”。目的就是用火来烧掉一切不顺之气,将“疳”烧走。

之后还要将“疳娃娃”放入火中一起焚烧,是一种驱病的习俗。人们还会将家里的吃饭用具,锅碗瓢盆等在火焰上烧一下,说是烧过之后就不会得病了。俗话说:一燎干,二燎净,三燎一生不得病。

二、填土

明日是兔年寅月的第一个寅日,是木气最强的时候,木强必然导致土弱,土弱也就是脾胃弱,这两者位于中焦。如果此位不通,则心火不能下降去暖水,肾水也不能上去灭火,从而导致上热下寒,水火不交,就像冬季天地闭塞一样,万物不长。

所以明日最该增强土的力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吃土,也就是灶心土。这种土专门针对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当然也可以用鸡内金。《千金方》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此要少吃酸的食物。

三、喝粥

明日是燎疳节,燎疳的目的就是用火赶走疳,其根源就是脾胃之土脆弱而导致的。明日木旺而土弱,要减少脾胃之负担,所以明日要喝粥。书云:此月宜食粥,有三方:一曰地黄粥,以补虚。二曰防风粥,以去四肢风。三曰紫苏粥。

当然心情也是最重要的,人们常说“气的吃不下饭了”,由此可见生气也容易导致“堆积”。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所以明日要心平气静,以火燎疳,耗木而生土。

明日不做三事

明日是甲寅月的壬寅日,是寅月的第一个建日,也是“往亡”之日。往者去也,亡者无也,为天门之日。寅月的寅日又是天刑之日,壬寅为六个“替病日”之一。明天月亮进入心宿,心宿也叫心月狐,专门给情侣之间制造误会,容易争吵。

明日是燎疳节,其本意就是驱逐“疳”的节日,也就意味着空气中弥漫着这种不顺之气,晚归就容易将“疳”带回家。俗话说:初五十四二十三,老君炉里不炼丹,外面有金莫去担,穷嘴老鼠不出庵。所以明日不去探望病人,不争吵,不远行不晚归。

虽然燎疳节只是一种习俗,但是人们用烤衣服和碗筷,也可以杀灭很多细菌,所以这种习俗还是比较靠谱的。

0 阅读:115
乡土山人

乡土山人

传统文化,节气节日,民间习俗,农谚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