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人们每天都在忙着除旧迎新,祈福求财。到了正月二十二这一天,迎年的习俗基本已经结束,所以这一天也是年俗大逆转的时候,有什么习俗?俗话说:正月二十二,散甘拖老爷,这一天要“一散一拖”,有吃有穿,分别指啥?
正月二十二是“散甘”日
立春之后,木气开始增长,木为少阳,少阳生发,也就是地气升腾,天气下降,两气交感,以生万物。天为纯阳,地为纯阴,地气与天气的交汇,也就是阴和阳的交汇,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所以春季正是万物繁衍生息的开始。
冬季草木枯萎,万物凋零,就是因为天地闭塞不通,万物都处于休眠状态。当冬至一阳之气初生之后,木气开始萌动,植物开始不断积蓄力量,但这个过程是隐藏不显的。当阳气冲出地面之时,植物抽出了新芽。
当阳气化为火,变为了老阳,季节就进入了夏季,阳气强大,植物也已经长大,因此夏为大。所以万物的生长,都是在阳气的催动下才产生的现象,太阳就是阳气的根源。所以只要控制住了阳气的增长速度,也就控制住了植物的生长时间。
比如人们在大棚里养花,想要让开花的时间推迟,就减少光照时间。想要让开花时间提前,那就在太阳落山之后,继续用灯光照射。计算出植物开花所需要的光照时间,平分到每一天,也就可以控制花开的时间了。
所以植物的生长都是阳气生发的结果,而阳气生发,地气升腾,表现出来就是降雨。因此立春后紧跟着为雨水,雨水滋养万物而生长。如果雨水不降,也就意味着天地之气还没有交汇,则万物不能生长。
正月二十二,正是雨水节气前后,当然今年的雨水节气推迟了,是最晚的节气,并且是阴历的小月,这时候就需要出现闰月了。往年的正月二十二前后,已是春气增强之时,是最需要雨水的时候,于是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祈雨仪式。
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将谷秆插到粪堆,土丘或者水路口,称为“散甘”,取“天散甘霖”之意,是一种祈雨的习俗。二十二散甘,二十三燎疳,正月二十三,老牛老马歇一天,之后就要下地干活了。所以正月二十二,宜雨不宜晴,有雨也就代表着天地之气已通,庄稼容易丰收。
正月二十二,打神拖老爷
正月是新年的开始,最多的习俗就是祈求上天赐福,所以人们在正月期间不说脏话,不骂人,不吵闹,甚至连倒垃圾,吃饭等都有讲究。而这一切讲究的背后都有目的,也就是希望上天赐福,于是人们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上天而无福。
然而这一切和谐的表象背后,都是一种压抑,那就需要释放。所以正月十六就是“挨骂日”,此日撩人骂,就是一种释放的表现。到了正月二十二这一天,又是人们发泄之时,人们发现年年求财年年穷,年年祭拜都无用。
于是到了正月二十二这一天,人们就将祭拜的对象拉出来,拳打脚踢发泄了一通,并拖着拉回庙中,被称为“托老爷”。说是在海边的一个地方,人们每年都以抽签的方式来祭拜,谁家祭拜就有好运,并且要请全村人吃饭。
那时候人们大多生活艰难,请人吃饭就变成了一种负担。有一年轮到了一个穷小伙祭拜,他没有能力请人吃饭,于是就非常生气,连夜将庙中的神仙拖到海滩上痛打一番,又怕村民找他算账,就连夜出海躲避。
后来小伙发了大财,回村后大摆宴席宴请村民,并重塑神像进行祭拜。村民们知道后,就认为神仙也是欺软怕硬,打他一顿还能让小伙子发财,于是人们都纷纷效仿,将神像拖出来殴打,被称为“托老爷”,当然也是一种求财的习俗。
所以民间还有一句谚语说:灶神欠拖。既然虔诚祭拜没有用,还不如拖出去打一顿解气。其实所有的民间习俗都与生活是一样的,软柿子常被捏,硬气一回说不定效果会不一样,而“打神拖老爷”就是这种思想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