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烧香两不许,拜佛五不求”,烧香拜佛的讲究你作对了吗?

蜗牛春秋文化 2024-08-01 00:21:25

自远古时期,人们生烟以祈求天地赐福,求神灵赐福于民间,求风调雨顺,求安康幸福。但是,古代可没有现代这种“香”。新石器时代,人们只是对于带有香气的物品有种莫名的亲近感。

在秦汉时期,出现了“和香”,是古代术士结合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可以说“和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香”。

唐朝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文化普及甚广,就连皇室中信佛者也比比皆是。烧香拜佛成为了一种文化,烧香拜佛在民间也盛行开来。可是,烧香拜佛这种貌似简单的文化,其中却蕴含着深奥的文化。

比如右手持香,左手上香,不仅仅是左为尊的缘故,左手代表的善,右手代表的恶。故左手上香。

又如“双手合十”,很多人习惯性的理解成“双手合实”,其实是不对的。双手伸直,举至胸前,呈45度角。切忌双手贴的太实。要双手手背微躬,两掌之间要有一定的真空。且两个大拇指要内扣朝向掌心。很多人在双手合十时,习惯性的大拇指朝向外侧,这是错误的。

烧香拜佛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富,不是一两句就能讲明白的。今天着重讲另一个知识点“烧香两不许,拜佛五不求”。

烧香两不许,拜佛五不求。

在这句俗语当中,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许”和“求”。很多人容易将他们混为一谈。实则,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在烧香拜佛时,基本上可分为许愿,求愿。

许愿,就是我们在烧香拜佛时,在佛,菩萨面前许下的诺言。施动者是自己,而不是佛,菩萨。是祈求神灵的帮助的同时,向神灵许下的承诺,这相当于等价交换。

求愿,基本上可以理解成是单向的,是求愿者单向的祈求神灵的帮助。这其中并没有向佛,菩萨做出任何的承诺。

弄清楚了许愿和求愿。那么,理解这句俗语就容易得多了。意思就是:在佛,菩萨面前不要许下这两种诺言。而请求佛,菩萨赐福时,不要希望菩萨赐福这五类事。“烧香两不许”和“拜佛五不求”分别指的是什么?接下来,一一阐述。

一,烧香两不许。

1,不许无法达成的愿。

每个人的能力范围有限,这个因人而异,有的人坐拥亿万身家,即便他许下重新建造寺院,他也是能做到的。而有的人,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奔波,他如果也许下重新建造寺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佛法中讲求“因果循环”,佛,菩萨帮你达成了愿望,你就要兑现你曾经在神灵面前许下的承诺。因已经完成,果却没有付出行动,说不好听点儿,就是欺骗神灵。要承受因果的。

2,不许心不诚之愿。

佛法中讲究“心诚则灵”,在烧香拜佛时,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一颗诚实的心,要一心礼佛。如果你根本就不相信这些,别人烧香拜佛,你也去跟风,也去烧香礼佛,可你的内心深处是排斥这种行为的,那就不要在神灵面前妄下承诺。就会受到因果的影响。

二,拜佛五不求。

1,不求财。

正所谓有舍才有得,只有你曾经舍财布施,才会有得财的可能。舍财是因,得财是果。不要总妄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如守株待兔一样,或许某一次幸运女神会降临到你身上,但最终的结局,也会像守株待兔的结局一样,成全了惰性,成全了依赖心里,成全了不劳而获的心态,即便偶然得财,却无法保一生荣华。自己命中的财,是靠自己修行而来,并非施舍而来。

2,不求健康。

佛法有云: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人若一世无病无灾,就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人吃五谷杂粮,岂能不生病,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的一生的循环法则。生而老,病而死,这就是法则的力量。人若一世小病小灾都没有。贪欲就会无限放大,也就不存在自律性的说法。

3,不求邪淫。

邪淫本就是德行不良的表现,佛家讲究心要清净,要一尘不染,邪恶的念头,本就是对佛祖的侮辱,那种邪淫的想法,佛祖又怎么会将让邪淫的求愿得逞,这就成为了助纣为虐。

4,不求清白。

清白源于自身,源于心性。自己是清是浊,并非佛祖赐福的结果,而是自身内心修行的结果。自己若不做有失清白的事,又何来请求佛祖赐福清白之身,一切的一切,皆因前面种下了有损清白的因。

5,不求损人利己。

损人利己本就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行为。佛法讲究普渡众生,非某一个人,某一群人的利用工具,佛法是有大爱的,非你的“损人利己”的的求愿,所能左右的。佛祖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有辱自身的清修。

老话说的“烧香两不许,拜佛五不求”,其实说的非常有道理,佛祖的思想境界远在普通人之上,那些不洁,龌龊的想法,他们又怎么会如你所愿。求佛不如求自己,自身就是佛祖,自己身正则邪不侵,自身清白又何须求佛证清白,自身懂得努力拼搏,何须请佛赐财,自己懂得如何管理好身体,疾病和隐疾就会远离,何必请求佛祖赐福健康。心中有佛,何须佛祖施舍,烧香拜佛,修的是自身的心,修的是自身的性。

1 阅读:68

蜗牛春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