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未殉主,反而做了齐国的宰相,孔子说这才是大仁

蓝田岭老陈 2023-03-17 23:44:05

管仲、鲍叔相谓曰:“君乱甚矣,必失国。齐国之诸公子其可辅者,非公子纠,则小白也。与子人事一人焉,先达者相收。”管仲乃从公子纠,鲍叔从小白。国人果弑君。小白先入为君,鲁人拘管仲而效之, 鲍叔言而相之。——《韩非子·说林下》

关于管鲍之交的故事,《韩非子》里面也记录了一个版本。大意是说:管仲和鲍叔牙本来就是好朋友,两人都看到了齐国要乱,就相约各辅佐一位齐国公子,谁先回到齐国谁就先称王,最后鲍叔牙赢了。所以说鲍叔牙有慧眼啊,不仅选了最终称王的小白,还高风亮节,推荐管仲为齐国宰相。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可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对管仲很有意见: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子路问: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殉主,而管仲却没有死,这算不上仁义吧?

孔子回答:齐桓公没有靠战争实现九合诸侯,这都是管仲的功劳。这难道不仁义吗?孔子还一连说了两遍来强调自己对管仲的认可。

子贡又问: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仅殉死,还做了齐桓公的宰相,这怎么能算仁义呢?

孔子继续回答:管仲做了齐国宰相后,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扶天下,尊王攘夷,人民到现在还享受着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谁来抵挡北方的夷狄?估计我们早都成了披头散发的亡国奴了。

从这段孔子和子路、子贡的问答可见,孔子提倡的忠义,不是愚忠愚义,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去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诸子很多不会忠于一国一家,而是忠于整个天下,也即是后世人总结的“修正、齐家、治国、平天下”。让天下安宁,百姓富足才是他们最高的理想。

0 阅读:20
蓝田岭老陈

蓝田岭老陈

人到中年,客家人,80后,两孩子的爸,在深圳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