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却错失一绝世高人!

二黑历史 2024-12-27 14:25:43

刘备识人的眼光到底有多好?请错诸葛亮,漏掉崔州平,真是一场旷世遗憾。

刘备这人,早年间靠着织席贩履起家,后来靠着“哭”和“忍”在乱世中占了一席之地。他的成功离不开用人,但也正因为用人,留下了许多争议。比如“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成就了一段佳话,却也因此错过了另一位绝世高人——崔州平。如果当年刘备能像对诸葛亮那样对崔州平多用点心,蜀汉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刘备太过执着于诸葛亮,忽略了其他人才

刘备是个急性子,徐庶一走,他就慌了。徐庶临别时给他推荐诸葛亮,说“此人比我强”,刘备就认死理儿了,觉得这人一定是天上掉下来的救命稻草。于是三顾茅庐,风里来雪里去,连张飞都看不下去了。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崔州平,甚至还误以为他就是诸葛亮,但刘备只是聊了几句就走了。问题就在这儿为什么对诸葛亮用尽千般耐心,对崔州平就这么敷衍?崔州平当时不仅是诸葛亮的挚友,还被诸葛亮视为“镜子”,能正己失误,这样的评价够高了吧?可刘备却没放在心上,错失了一次可能改变历史的机会。

2. 刘备更看重野心,而非能力的平衡

诸葛亮和崔州平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有野心,一个没野心。诸葛亮愿意逆天而行,辅佐刘备争天下;而崔州平则看得开,觉得“顺天者易,逆天者劳”。刘备需要的正是像诸葛亮这样能助他完成霸业的谋士,而不是崔州平这种“闲云野鹤”型的哲人。但问题是,一个团队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崔州平的理性和冷静,恰恰可以补诸葛亮的不足。诸葛亮太拼,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没了他就撑不住了。如果当年有崔州平这样的“稳派”在,或许能缓解蜀汉后来北伐劳民伤财的困局。

3. 历史大势决定了刘备的选择空间有限

其实,刘备的失败并不能全怪他识人不明。东汉末年,天下乱成了一锅粥,曹操北方平定,孙权东吴称霸,刘备偏偏夹在中间。对他能找到一个像诸葛亮这样愿意“雪中送炭”的谋士已经很不容易了。崔州平虽是大才,但他的观念和刘备不合“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就摆明了态度——他看不上刘备的处境,觉得这是一场注定劳而无功的逆天之战。刘备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即使崔州平才华横溢,他也无力挽留。毕竟,招揽人才不是单靠诚意就够的,还得看对方愿不愿意上这条船。

刘备错过崔州平,是个人选择和历史大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崔州平的理性,诸葛亮的拼劲,各有千秋,但刘备只能选一个。历史没有如果,但这段遗憾,确实令人唏嘘。

0 阅读:1
二黑历史

二黑历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