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历史长河中,火车站往往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记忆。对于长春这座城市而言,宽城子火车站便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不仅是长春铁路交通的起源,更是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见证者。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宽城子火车站,探寻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
01.初现曙光:宽城子火车站的诞生1898 年,中东铁路南支线开工修建,沙俄在长春北部的二道沟附近规划了一座火车站 。关于其名字 “宽城子” 的来历,在清朝时期,长春南关区被称为宽城子,虽然火车站建于二道沟,距离今日南关、当时的宽城区比较远,但沙俄为了体现对这片土地的 “掌控”,同时也考虑到宽城子在当时的知名度,便将这座火车站命名为宽城子火车站。
其现存地址位于今长春市凯旋路长春机车厂院内南侧。在当时,这一选址看似远离老城区,但却为日后长春铁路交通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犹如在城市的发展蓝图上落下了关键的一笔,为长春日后的铁路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
02.坎坷历程:建设与更迭的岁月然而,宽城子火车站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1900 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宽城子站的站房被焚毁。在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这座火车站的建设进度被严重拖延。在中国民众的顽强反抗之下,本应于 1900 年完成的工程,直到 1903 年才最终完工。此后,宽城子火车站又经历了诸多波折。1935 年,日方控制的 “满铁” 正式从苏联手中接管了这座车站及其建设用地。1945 年,中东铁路改称 “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直到 1952 年,这条铁路才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而宽城子站也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走向停用。1958 年,宽城子站站舍被拆除,只留下一段段历史记载,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03.
新的崛起:长春站的修建随着城市的发展,长春的第二座火车站 —— 长春站开始修建。
1907 年,日本为了与沙俄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开始修建长春站。长春站的建设是日本在东北进行殖民扩张的一部分,它的建成改变了长春的交通格局。长春站选址在当时的城市边缘,随着火车站的建成,周边地区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新的商业和交通中心。与宽城子火车站不同,长春站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日本特色,并且在设施和规模上都比宽城子火车站更为先进。它的建成,使得长春的铁路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也进一步推动了长春的城市化进程。
04.
历史的馈赠:宽城子火车站的印记宽城子火车站虽已不复存在,但它却给长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见证了长春历史上第一块经过统一设计、建设的近代城市街区的诞生。当时的铁路规划呈长方形,有站前广场以及两条主干道,还有宽阔的广场、规整的住房和近代化的公共设施,甚至还有长春最早的城市街路绿化。火车站铺设的长约 2 公里的输水管道,把伊通河水引入站区,这是长春最早的近代城市供水系统。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不仅是宽城子火车站的遗产,更是长春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
出品:一点资讯吉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