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苏轼三首词,写尽一生的喜乐与心酸

诗词人柳月青 2025-02-12 16:01:50



汇集古诗词里的精华,让您的查阅更加便捷----❀❀---❀❀---❀❀---

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为元宵节。

年年光阴,年年月圆,望明月如霜,有暗香盈袖,见花灯璀璨,迎瑞雪新春。

剪一段时光,看万家灯火;写一段芳华,听歌舞升平。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又有多少年华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

月照千家,春回大地,又有多少光阴被写进了文化的长廊里?

一起读一读苏轼笔下的元宵节吧!这位一生辗转起伏的大文豪,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过着同样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有着怎样不一样的感想呢?

【1】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公元1075年,苏轼结束了杭州的任职,调任到山东密州。

回想起20岁时,他便名动京城,后因母亲父亲相继去世而回家守孝。再次还朝,朝中早已换了新颜——王安石的变法已然轰轰烈烈的拉开序幕。

苏轼看到了新法的弊端,却又无力改变,无奈之余他选择了外放为官,自此离开京都开始了外放的十年。

第一处任职地便是以景闻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苏轼也在热闹的杭州城留下了许多佳作。三年后,他被调到了穷乡僻野的密州。初来密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苏轼走在冷清的大街上,想到杭州元宵节的热闹情景,写下了此词。

回想起钱塘的上元夜,街头巷尾,华灯初上,热闹非凡。有明月皎洁如霜,洒下银辉,映照出人们如画般的美丽容颜。彼时人们身着盛装,欢声笑语,穿梭于热闹的街市。

帷帐之中,有人吹奏着笙曲,赏灯的人也被美妙的旋律吸引。香炉中香气四溢,淡淡的幽香弥漫。大街上清明如镜,没有一点尘土随着马蹄飞扬。

如今身处寂寞的山城密州,人已渐老。虽有击鼓吹箫之声,却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走进了农桑之社。密州的上元节显得格外的冷清,与繁华的钱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灯火渐冷,灯光稀少,霜露渐渐笼罩了大街小巷,天空中弥漫着昏昏的雪意,乌云低垂于旷野之上。原来,又一场风雪即将到来。

整首词通过对钱塘和密州上元节景象的对比描写,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又有对当下寂寞处境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思索。

火冷灯稀,耐得住寂寞,放得长久。

【2】

南乡子.宿州上元

宋.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元丰八年(1085年),苏轼已然走出了谪居了五年的黄州。

五年前,他死里逃生,从“乌台诗案”的劫难中捡回一条命,被贬到了偏远的江边小镇——黄州。

在这里,他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褪下一身锦衣,换上麻布粗衣,自耕自种,竹杖芒鞋,生活十分艰苦。可是在文学上,他却成长为千古大家苏东坡,完成了一系列惊艳世人的文章与诗词。

所以,1084年,当他带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潇洒走出黄州时,他的心境其实是宁和的。前方即使有再多的苦难,他都能够坦然面对。

1085年,苏轼路过宿州,此时恰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于是他写了这首《南乡子》。

一行人骑马游春,旌旗飘扬,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春雨如酥油般细密,刚落下不久便停歇了,为春游增添的一份清新与浪漫。

如此早春美景,能让从江东归来的老者也流连忘返。醇香的白酒,无声地流淌着,如同滑润的油脂,让人在沉醉中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烟花绽放,如同飞舞的火星,杂乱地散布在天空中,照亮了整个夜空。烟花灿烂中,有青山如黛眉,有春水荡漾,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元宵节不像白云乡外那般寒冷,而是充满了温暖与柔情。那就从这里出发,前方便是淮南的第一州。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游的欢乐场景、美丽的人物以及地方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小雨如酥,心怀希望,才能抵达故乡。

【3】

木兰花令

宋.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有1091年和1094年的争议。

且不论具体是哪一年,此时的苏轼均已经年过五十。

走过了年少的意气风华,也经历了中年的坎坷不平,此时回首来时路,那一蓑烟雨,那穿林打叶声,均已是过眼烟云,在山头斜照中从容归去。

又一年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到,月圆人和,佳节共团圆,一片太平景象。苏轼也闲来无事,受邀参加元宵宴会。

席间,见灯火璀璨,游人如织,杯酒流连间,苏轼兴之所至,写下了这首《木兰花令》。

元宵佳节似乎本就是欢乐游玩的好时光,更何况如今公庭之上的民事诉讼稀少。苏轼也得以摆脱平日里的繁忙与纷扰,饮酒作乐感受着节日的喜庆。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千家万户纷纷外出游赏,登上春台,漫步在灯火辉煌之中,十里长街如同神仙居住的海岛般令人着迷。

好客的主人十分热情,不像高阳那般高傲,大家不分贵贱,围坐在一起,互相敬酒,亲切而融洽,谈笑风生,共同分享着节日的喜悦。

座位之中有一位客人最为多情,被眼前欢乐的氛围感染,毫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一醉方休,以谢主人的殷勤款待。

整首词通过对元宵佳节热闹场景的描绘以及人们欢快心情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生动而美好的社会画卷,也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元宵灯火,与民同乐,共庆美好时光。

1 阅读:35
诗词人柳月青

诗词人柳月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