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曲《长恨歌》,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渲染得如泣如诉,让人唏嘘不已。这段爱情,在历史的洪流中,被赋予了太多的浪漫与传奇色彩,可其中最让人好奇的,还得是杨贵妃的最终结局。到底是香消玉殒在马嵬坡,还是真如传说那般,逃到了日本呢?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
帝妃恋曲:从初见倾心到盛宠无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那简直就像一部精彩绝伦的爱情大片。当年,唐玄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自己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这一眼,就像被丘比特的箭射中了,唐玄宗彻底被杨玉环的美貌和才情迷倒。为了能把杨玉环纳入后宫,唐玄宗那可是费了一番心思。先是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 “太真”,等过了一段时间,再把她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自从杨贵妃进了宫,唐玄宗对她的宠爱,那真是到了极点。“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就专门派人从南方快马加鞭地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那时候可没有飞机、高铁,全靠人力和马匹,一路上累死了多少匹马,只为了让杨贵妃能吃上一口新鲜的荔枝,这得是多深的爱啊!
杨贵妃也确实有让人着迷的地方,她不仅长得倾国倾城,而且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唐玄宗也是个文艺爱好者,两人在一起,那真可谓是琴瑟和鸣。他们一起在宫中举办宴会,杨贵妃翩翩起舞,唐玄宗则亲自为她伴奏,那画面,想想都觉得浪漫极了。在那段时间里,杨贵妃就是唐玄宗的心头宝,整个大唐后宫的焦点。
安史之乱:繁华落幕的悲歌前奏可这美好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唐朝的繁荣背后,早就隐藏着重重危机。公元 755 年,节度使安禄山打着 “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 的旗号,在范阳起兵叛乱。安禄山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同年 12 月就攻陷了东都洛阳。这安禄山叛乱,表面上是要讨伐杨国忠,实际上是觊觎唐朝的江山。而杨国忠,正是杨贵妃的哥哥,仗着妹妹受宠,在朝廷里飞扬跋扈,早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当时,唐玄宗虽然宠爱杨贵妃,但国家大事也不能完全不管。面对安禄山的叛乱,他也想派兵镇压,可这时候,朝廷内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太子李亨和杨国忠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杨国忠仗着杨贵妃的势力,在唐玄宗面前没少打压太子。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安禄山叛乱后,唐玄宗想让皇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监抚军国事,杨国忠却害怕太子掌权后对自己不利,和杨贵妃等人一起想办法阻止,杨贵妃甚至还 “衔土陈情”,希望唐玄宗不要让太子监国。这一下,可把太子李亨给得罪死了,也为后来杨贵妃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马嵬之变:香消玉殒的无奈结局公元 756 年 5 月,安禄山的叛军步步紧逼,唐玄宗实在没办法,只好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仓皇出逃。一路上,人心惶惶,士兵们又累又饿,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高。当他们逃到距长安百里之遥的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境内)时,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发生了。
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驿站内休息,驿站外,随行的吐蕃使者因为没有东西吃,和杨国忠争吵了起来。这时候,早就被太子李亨收买的禁军大将陈玄礼,觉得时机到了,他趁机向禁军官兵宣布:“杨国忠打算谋反。” 一些不明真相的士兵,本来就对杨国忠不满,再加上陈玄礼在一旁添油加醋,说杨国忠要挟持皇上进行政变,士兵们顿时群情激愤,乱箭齐发,当场就把杨国忠射死了。
杨国忠一死,杨贵妃的厄运也随之而来。《旧唐书・后妃传》中记载:“(玄宗一行)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继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覆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宝,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意思就是说,陈玄礼杀了杨国忠后,士兵们还是不肯散去,他们认为杨贵妃是杨国忠的后台,也是祸国殃民的根源,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一开始还想保住杨贵妃,可在陈玄礼和士兵们的逼迫下,他最终还是无奈地赐死了杨贵妃。杨贵妃就这样在佛堂里,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年轻而又绚烂的生命,被埋葬在了驿站西边的路旁。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这件事记载得更为详细:“上(玄宗)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陈)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日:‘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隶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日:‘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高力士日:‘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与尸置驿庭,召玄礼等人视之。”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玄宗当时的无奈和痛苦,一边是自己深爱的女人,一边是自己的性命和江山,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传说迷雾:杨贵妃东渡日本?虽然历史记载明确表明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但民间却一直流传着她逃到日本的传说。日本知名女星山口百惠在 2002 年接受访问时,曾宣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代,这一下可把这个传说炒得更热了。据说,日本不仅有杨贵妃的坟墓和塑像,还有一个被称为 “杨贵妃之乡” 的久津村。很多人便开始相信,当年杨贵妃在马嵬坡兵变的逼迫下,其中一名侍女代替她而死,杨贵妃在遣唐使的帮助下,乘船离开了大唐,辗转到了今日的日本山口县久津村。
这个传说听起来确实很美好,让人忍不住幻想杨贵妃在日本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传说实在是站不住脚。首先,陈玄礼是最关心杨贵妃死活的人,他发动兵变,杀了杨国忠,就是怕杨贵妃日后找他报仇。在那种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随便找个宫女代替杨贵妃,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隐患呢?而且,杨贵妃可是唐玄宗的宠妃,她的容貌和气质,岂是随便找个宫女就能模仿的?在当时,要找到一个跟杨贵妃如此相像的宫女,简直比登天还难。
其次,从唐朝的交通和航海技术来看,要从中国逃到日本,那也是极其困难的。当时的船只,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随时都可能遭遇风暴、海盗等危险。杨贵妃一个弱女子,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顺利地逃到日本呢?
历史铁证:杨贵妃确葬马嵬坡其实,从《旧唐书・后妃传》的另一段记载中,我们也能找到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的有力证据。“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土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这段记载说的是,唐玄宗从蜀地回到长安后,派人去祭奠杨贵妃,并想把她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担心改葬会引起士兵们的怀疑和不安,所以建议不要改葬。但唐玄宗还是秘密派人把杨贵妃改葬到了其他地方。当打开坟墓时,发现杨贵妃当初是用紫褥裹着下葬的,虽然尸体已经腐烂,但香囊还在。这就足以证明,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而且尸体也确实葬在了那里。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的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里的 “不见玉颜”,应该理解为 “尸体已腐”,而不是 “不见尸体”。因为后来改葬时,确实发现了杨贵妃的尸体,只是已经腐烂了而已。
我看杨贵妃之死在我看来,杨贵妃的一生,就像一场绚烂而又短暂的烟火。她从一个普通的王妃,成为了唐玄宗的宠妃,享尽了荣华富贵;可又因为一场政治变故,香消玉殒在马嵬坡,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她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政治,但她的存在,却间接影响了唐朝的政治格局。她的哥哥杨国忠,仗着她的势力在朝廷里为非作歹,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让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杨贵妃这样的人,他们因为自身的某些特质,或者因为周围人的关系,被卷入了一些复杂的事件中。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因为和公司老板的亲戚关系比较好,就被提拔到了一个重要的岗位上。可他并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这个岗位,在工作中犯了很多错误,最后不仅自己丢了工作,还连累了公司。这就和杨贵妃的遭遇有点相似,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关系,被卷入了一场无法掌控的政治漩涡中,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杨贵妃到底是死于马嵬坡,还是逃到了日本,这个谜团也许永远都无法彻底解开。但无论她的结局如何,她的故事都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对杨贵妃的结局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聊聊这位传奇女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