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迷茫,找不到意义,焦虑,不安,伤感”,这些情绪总是阶段性冒出来。
就像身体的某些部位开始旧病复发一般。
似乎焦虑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常态,而我也因此一直处于精神紧绷下。
我会因为“刷视频度过一个休息日的下午,而感到懊悔”
也会因为“既然都熬夜了,为什么不做些有意义的事,而是花费在吃瓜去影响睡眠,心生自责”。
验证了,我就是这种“只要足够焦虑,任何快乐都会带有负罪感“的人。
我也会在醒来的下午,看着昏暗的房间,只有窗外微弱的夕阳照耀洒进来,让房间看起来略有微光,望着望着就会莫名的感伤。
我不知道自己在难受什么,只是这种情绪很快就被清理掉。
晃过神发现自己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
前段时间,【年轻人应不应该选择“躺平”】的观点被推上热门。
我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并不想去辩论选择这种生活状态的对错。
曾经我们都是那群满腔热血的后浪,想要在这个社会弄出点成绩。
经过一番生活的打磨,踩进社会埋下的坑后,有一部分人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想换一种舒服的生活状态。
对于什么都没有的我来说,我是羡慕那些选择“躺平”的同龄人。
因为现在的我没有选择“躺平”的资格。
我也曾被生活抛出的一道道难题后,闪过放弃的念头,有退缩过,甚至颓废过。
但我的规划,不允许我长期处于这种低迷的状态。
我同剩下的另一部分一样,深陷泥潭,掉进深坑,摔倒在地,也只能咬牙继续往上爬,才能看到阳光和希望。
因为我们身后没有退路。
我依然相信水滴石穿的原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比普通特别一点“。
02.
我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背景普通,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
但我不想因此成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我想和同龄人拉开距离的筹码,就只有时间。
我们的起点不同,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一天拥有24小时。
我已经20几岁了,人跟人之间的距离是慢慢被拉开的。
从20到30的阶段,虽然只有10年却足以让一个人翻身脱胎换骨,同样能让人跌入谷底。
“怕掉队”的心理持续了好些年。
我也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立志想从普通的大队里能够脱颖而出,于是我开始很用力的生活。
之前看到涂磊在主持求职节目里说到这句:
“她不需要跟你一样很用力的生活,她可以不用把生活都规划好再走,她的人生是可以很轻松的。”
我听完挺感慨的。
有些人来人间一趟仅仅是体验生活疾苦。
而有的人为了能够在人间生存却谨小慎微,生怕自己的哪一步选择走错,导致全盘皆输。
其实挺想冒险的,却也怕最后输得体无完肤,只能一步步精打细算,规划好行走的方向。
走错路,迷路的试错成本,对我来说,太高了。
所以,要不要选择“躺平”,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向有退路的人提问的。
身后没有退路可走的人,选择“躺平”的生活方式,只是持续在什么都差不多的节奏里。
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对我来说,太可怕了。
03.
步入社会一年半载了,我一直在追求心里想要的那份自由。
或许和很多人口中的“躺平”有些类似。
像裸辞高薪去做喜欢的事情,或者不为金钱折腰,选择舒适的生活方式等等。
那天,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篇关于跳槽的小故事,
那个女生辞去需要日常无效加班的固定工资5000的工作,从事了一份2500底薪的销售工作。
她说:做这个决定,是想体现自己的价值,比起无所事事的在混日子,不如各凭本事拿薪资。
“我男朋友挺支持我的,他不想我不开心,只要有个班上就行了。”
看完那篇小故事,她最想表达的核心点,我想就是这句吧。
也许生活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片刻。
但她身后有人支撑着她,可以毅然决然选择舍弃一份让自己不开心的工作,选择自己所心仪的。
她是快乐的,但我时常发现,身边有很多像我一样经常感到焦虑的一群人。
而焦虑的人会比别人更难感到快乐。
有人会因为拿着一份五六千的工资,感到心满意足,却也有人日常期望着:什么时候可以月入过万。
当生活的节奏已经习惯保持在一定的速度上,就很难停下来去享受慢生活的日子。
也许是普通人的生活过久了,也会希望自己往上爬去看看。
去体验那些“特别一些”的日子会是什么样。
04.
想要得到什么就需要舍去一些东西。
所以我愿意让我的生活有焦虑的存在,暂时舍去一部分的快乐。
所以,每个人的人生是选择轻松还是用力,和开启一盘游戏进入选择什么类型的模式。
这其中的体验感自然大不相同。
在通关打不过时,选择充值买道具助力还是重开一盘,提升技术。
和我们遇到挫折是需要别人助力一把,还是自己站起来重头再来,是一样道理的。
没有对错,只是选择不同。
只是我希望和我一样努力生活的年轻人,在做要不要选择“躺平'的选项时,清楚选择后需要承担的后果以及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20几岁,是挺年轻的。
但不要抱着“我还年轻,我就该怎样”的心态去挥霍。
从20岁过渡30岁的短短十年,就足以让一个人重生。
既然这样,那就利用好这十年,让30岁的自己可以稍微快乐一点,自由一些。
可以短暂休息,这并不是放弃,但不能往后退。
那么,我先发财,再“躺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