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8岁高龄的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回答“先有家才有国,还是先有国才有家”的话题时称:
“儒家学说的精华,是这样回答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是先有家再有国。你如果家都管不好,还能治国、平天下?”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却持反对意见:
“何祚庥老先生把逻辑在先和时间在先两个命题搞混了。在哲学上,他还是个‘民科’……”
关于“先有家还是先有国”的命题争论,似乎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解争论一样,一直都呈现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
首先,从历史规律和自然常识上来看,在时间顺序上,家庭确实要早于国家而出现。
人类最先应是三五成群的游牧生活,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后,我们将之称为“氏族”,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所以,才有了“家族”的概念。
而人类祖先从个体的诞生,到为了生活、生育等基本生存,慢慢形成家庭的组合,主要是源于农耕社会的出现——从游牧到定居于土地之上,家庭开始正式出现,并成为人类社会至今的最基本组成单位。
于是乎,先有了家,由家再扩大为家族,家族的扩大与联盟,慢慢形成了部族;再由部族扩展成形为部落,最终,部落之间再形成部落联盟——于是,国家的模样、雏形与概念就渐渐形成。
但人类的封建时代和皇朝帝国时代,所谓“国家”却是专属于统治者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又称作“天子”,皇帝老儿是天的儿子,而天下臣民则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奴隶与附庸。
当然,时代总是在慢慢进步,皇朝帝王为了统治的安定与长久,像我们的历史上,也出现了所谓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口号——但其笼络民心的作用,才是真正的目的,封建社会与皇朝帝王的历史上,又何曾有过真正的“君轻民重”之现实呢?
皇帝们的宣传归宣传,小民甚至是贱民们轻信之,那就是小河流水穿脑过的问题了。
所以,历史上的帝王朝代,仍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城头变换大王旗”,“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都说明皇朝时代只有“王天下”,并没有什么“家天下”的现实存在。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几乎可以说,只要帝王想,就能对民众组成的家,做到予取予夺,包括小民之命。
但相对而言,朝代可以轮替,可家庭,及家所组成的族群和附着的相对固定的土地,已经有了我们所言的“国家”之雏形,却不会因“皇帝轮流做”而发生较大改变,而是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所以,我们的历史上,慢慢就有了“中国”之谓,但这仍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更多是指历史、文化族群意义的复合体。
真正进入近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后,才有了现在我们定义清晰的统一族群、疆域、文化、经济和政治理念之共同体下的国家。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当然是由元子化的个人、家庭、族群、社会组织等共同构成,且是人们让渡出部分个人或家庭、族群、部落的权力与义务,交付给国家——由治理国家的政权来行使。
当然,此时,现代国家之中的个体、家庭等细分部分,也同时新增了一些义务,即要维护“大家”——即国家的利益,以求共同推动国家发展与安宁,最终实现反馈和反哺于个人、家庭的安康幸福。
所以,这样看来,如果我们的一些人,仍在纠结于“先有家还是先有国”,其实这样的文字吵架、打嘴仗,意义就不太大了——让家与国在谁先谁后的争论中,产生了族群的撕裂性,反而成了“家与国”合体共进时的有害性思维。
也就是说,先有家、后有国,这在时间逻辑上,基本上是一个历史事实,像伟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对此问题早有回答: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家庭从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和对偶制家庭走向专偶制家庭,社会组织形式由氏族变成国家”。
而现在的国人玩嘴炮,争论这个问题的实质,大多并不在于“谁在时间上的先与后”,其实,主要隐含着“家与国谁是根本和谁最重要”的争议!——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与根本所在!
但事实上,如果二元对立的看问题,将国与家完全割裂开来分析,显然都是不完整的,也皆会是有害的。
我们之所以将家与国组成一个合体词:“国家”,相信创造这一词组与概念的人们,也是希望二者密不可分,是永远合为一体的含义。
当然,我们仍要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国家是一个历史、文化、地域、民族、经济、政治等多重、复杂元素的组合体,而管理国家的政府,并非天然地与国家合二为一。
所以,才会有上下五千年朝代(或政府)的不断更迭,而我们这个“中国”的国家概念与实体,却仍然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一个个家庭组成了整体的国家,其中,个人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安宁,让渡部分权力给国家,由国家认可的代表——政府,来实施管理与服务,就是要通过集合国家的强大,实行民富与安康的目标,所以,国家存在的终极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强大,而是在国家强大之下,能够最终带来个人、家庭的幸福与美好!
因此,何祚庥院士这句“你如果家都管不好,还能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还是绝对值得点赞的!
所以,家与国,应是“互助互利”的性质——个人与家庭,要齐心利国,共同让国家富强;而人民一起促进国家的强大,也是最终为了个人得到国家的佑护,并因此变得生活越来越美好,安全感与幸福感不断提升。
所以说,现代意义上的家与国,应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家与国要互利,而不能互害,才是我们应有的理念与坚守!【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国以民为本,则国和家是一体,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国以民为奴,则家和国是割裂的,是对立的,那肯定是先有家后有国。
何院士,年纪虽大,心挺清[点赞][点赞][点赞]
老而不死是为贼。
既然说中国在物理学界毫无建树,那何蚱蜢院士还是去做一些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事吧,否则愧对院士头衔啊。转入正题,何院士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解过于狭隘了,提高个人整体素质的“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但“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不是递进关系而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必须权衡时,国家永远是第一位的。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就算治国良才也未必可以做到“齐家”,至于“平天下”的开疆辅政之责一般人更是难以做到,家的事再复杂对于国而言也是小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家、国、天下”的选择作为一个有民族精神和正义感的人而言,首先必是“国”而非“家”,抗战、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时期多少英雄离开家乡甚至国门舍小家保大家,我们今天能享受和平安宁的日子,享受小家的温馨,这一切的一切,是多少先辈们当初放弃小家换来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小家为国家才是中华民族子孙应有的传承。
修、齐、治、平的顺序有错吗?如有错,那么都是扯淡……,别以为牛马都很蠢,往往是恰恰相反
一个正直的人
其实,“先有家还是先有国?”这种问题,战火纷飞中的人们最有发言权!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最有发言权!那些参加了开国大典的各界人士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都曾经亲自体验过,从头到尾。
他对儒家有误解,儒家是说先端正自已才管好家庭,管好家庭才会治理如国家!
必然先有家!国只是大一点的小区!小家保障不了,要小区何用?保卫小区,核心目的是保卫自家!
当然先有家
这是一个基本操守和境界的问题,以家的视角来看,国家是千千万个家的集合!所以国家利益与小家,肯定是先国后家!
绝了,天天这么刷存在感的“院士”大概全中国仅此一人[笑着哭],“先有国还是先有家”这个语境,指的是优先而非存在的先后,这个问题你就看看加沙这种地方,有什么可争的?
非洲地大可立国?但鬼都没有何况人?
物理学家研究哲学,物理学院士说中国物理毫无建树。
曹和平是谁,砖家还是叫兽[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天王老子来了也是先有家后有国,先有个体后有集体
国与家相辅相成,国为“纬”,家为“经”。人类最基础的逻辑:一.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二.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那些只携带个体基因的,早在猿从树上下到地面学会直立行走的时候,因单独出去觅食而被彼时的猛兽给吃了,那组基因也就被淘汰了。
国与家相辅相成,国为“经”,家为“纬”。人类最基础的逻辑:一.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二.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那些只携带个体基因的,早在猿从树上下到地面学会直立行走的时候,因单独出去觅食而被彼时的猛兽给吃了,那组基因也就被淘汰了。
没有国家,杀人、抢劫、强奸都没人管,家能存在吗?
一个年轻人在他出生的时候国就存在了,说什么先有国还是先有家,就个人而言,成家的时候未必成熟,给你国也治不了,能治国的人未必不离婚,治不好家的未必能力学养差,当今世界治国和治家都不一定有必然联系,说什么先家后国,通篇偷换概念
世界上只有亚洲才有国家的概念,亚洲的国家概念其实是跟文化、民族、文明传承是一体的,跟朝代政权更替无关,不管是哪个政权都是这个国家的文化文明传承。而欧洲则不一定,换了一个政权国家就灭亡了。所以才有四大古国其他三个都叫古XX,中国前面不带古字。
从人类发展角度,先有部落,也就是国,后有家,所以老贼还是老贼。
有国才有家!逻辑混乱的说了那么多废话!
没有国的家你得像狗一样的生存
有人先组成了家,家多了才成了国。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那些砖家来一套一套的论证?
你去加沙安个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