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执行!慢性病患者开药处方大变动,一文读懂要点

逗逗玩转养护 2025-04-01 08:56:5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第96卷第3期,"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新政策解析"

2.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优化慢性病用药管理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4〕12号)

3. 《中国慢性病防治》2024年第2期,"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

我国有超过3亿慢性病患者,他们平均每月要往返医院2-3次,仅为了开药。而在4月1日之后,这一情况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不仅仅是一个日期,更是对数以亿计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大提升。

慢性病患者长期以来面临的"小病大排队"、"一药多跑"等问题即将迎来转机。

新政策将彻底改变我们熟悉的"每月一跑"模式,最长可一次开具12周药量,这对老年人和行动不便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新政策下的"三长一优"是什么?

作为一名在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工作了15年的医生,我见证了无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了每月取药而奔波的辛苦。记得有位78岁的张奶奶,患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每个月都要拄着拐杖从郊区赶来医院排队取药。

有时候碰上人多,从挂号到取药需要大半天时间,对她这样的老人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负担。

新政策的核心是"三长一优":长处方、长配药、长医保结算周期和优化支付政策。具体来说:

长处方:稳定期慢性病患者可一次开具最长12周的药量,不再是过去的1-4周。

这意味着患者一年最少只需跑4次医院,比起过去的12次,大大减轻了就医负担。

长配药:药店可按照医生长处方分次配药,患者不必一次性取走全部药品,可根据需要分批次领取。

长医保结算:与处方期限相适应,医保结算周期也延长至12周,确保患者不会因为一次性开药量增加而增加经济负担。

优化支付:建立更加灵活的医保支付方式,避免患者垫付大额费用。

哪些慢性病患者能享受这一福利?

新政策并非"一刀切"地让所有慢性病患者都能享受长处方。

只有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才能开具长处方。

我的一位患者王先生,今年55岁,患高血压已有8年,血压控制得非常稳定,每次测量都在130/80mmHg左右。按照新政策,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完全符合长处方条件。

而另一位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李女士,药物方案还在调整期,就不适合开具长处方。

根据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的联合文件,以下慢性病优先纳入长处方管理范围:

· 高血压(稳定期)

· 2型糖尿病(稳定期)

· 冠心病(稳定期)

· 脑卒中后遗症(稳定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 帕金森病(稳定期)

· 癫痫(稳定期)

· 精神障碍(稳定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扩大这一清单。

因此,患者需要关注当地医保部门的具体政策。

新政策会带来哪些变化?

新政策的实施将彻底改变慢性病患者的就医体验:

就医频次大幅降低:从原来的每月一次变为每季度一次,预计全国范围内将减少约7亿人次的门诊压力。

医疗资源配置更合理:减少了简单重复的开药诊疗,医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关注需要重点诊疗的患者。

患者经济负担更轻:减少了往返医院的交通费、挂号费等隐性成本,据测算,每位慢性病患者平均每年可节省900-1500元的相关费用。

用药依从性提高:一次性配齐药品,患者不会因忘记去医院而导致断药,用药更加规范。

在我的门诊中,有不少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断药,导致病情反复。例如一位60岁的糖尿病患者赵先生,因为出差忘记及时回来取药,导致空腹血糖从原来的6.2mmol/L飙升至12.8mmol/L。

有了长处方政策,这种情况将大大减少。

如何正确把握长处方的使用?

作为医生,我想提醒患者们,长处方虽好,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自我监测:即使不去医院,也要按照医嘱定期自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不要等到下一次常规复诊。

药品储存要合理:一次性拿回较多药品,要注意储存条件。

常温药品应避光、防潮、防高温;某些胰岛素、生物制剂等需要冷藏,温度控制在2-8℃。

用药记录要清晰:建议患者准备一个用药日志,记录每天的用药情况和身体反应,这样在复诊时能更准确地向医生反馈病情。

不可擅自加减药量: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也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

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坚持用药。

政策背后的医疗思考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深知这项政策不仅是简单的"开药周期延长",更是整个医疗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的重要一步。

长处方政策体现了"防大于治"的健康理念。通过减轻慢性病患者就医负担,提高用药依从性,有助于疾病的长期稳定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据统计,慢性病用药依从性每提高10%,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降低7%-12%。

我国正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长处方政策是完善这一体系的重要环节。

未来,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将在慢性病长期管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实现"大医院诊断、基层随访"的良性循环。

对于我们患者朋友来说,长处方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与医生的关系将从单纯的"看病开药"转变为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长期合作关系。

这不仅是医疗系统的进步,更是整个社会对生命质量重视的体现。

4月1日,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一改变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新起点。在享受政策便利的同时,也别忘了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定期监测,定期复诊,科学用药,健康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30 阅读:1487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3

用户10xxx03

22
2025-04-02 08:45

宁可不要报销,只要拿医生处方到药店能买到药,对于精神抑郁患者家庭来说就谢天谢地了。医院的药比药店贵3到4倍,药店比医药代表贵2倍。

老蓝

老蓝

20
2025-04-01 22:55

把病人折腾来又折磨去

用户38xxx27

用户38xxx27

8
2025-04-03 22:35

第一去开,药房没药,第二次去开才有,中间间隔3天,又得重新挂号排队,真的很折腾人!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

7
2025-04-01 21:59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21

用户10xxx21

7
2025-04-02 13:29

道道越多,套保的就越甚

用户10xxx48

用户10xxx48

6
2025-04-02 20:58

这改变只是少一点挂号费和少跑路,如果慢性疾病城乡医保者不要付费,那才是弱者的福音。

昵称

昵称

6
2025-04-02 20:08

本来方便门诊直接可以开的达格列净,现在非得每次去医生那里开,往返+排队至少2小时,方便门诊只需要5分钟

唐唐

唐唐

5
2025-04-02 21:24

给病患造成更多的麻烦,整天奔波在买药的路上,本来不重的病,折腾成重患!

路过

路过

5
2025-04-02 22:15

不知道哪个脑残定的规律,处方管理办法是可以开3个月的。慢病一个周期是六个月,没个周期开两次药,你现在让大夫开12周,12周是3个月吗,这样需要开三次药,患者又多跑一趟,脑残,应该让患者投诉你们。

日月檀

日月檀

5
2025-04-02 21:50

襄阳医保购药也要医院医生处方,典型违法行为

大漠胡杨

大漠胡杨

2
2025-04-01 23:18

慢性病不是每月有额度么?你一次开几个月的,咋个报销的?

买火柴的怪蜀黍

买火柴的怪蜀黍

2
2025-04-03 23:38

我们这医院一直都是最长可开3个月的药量,你这啥旧闻了?

UC网友16xxxx88

UC网友16xxxx88

2
2025-04-04 05:39

有文件吗?罚款医生的时候没文件就罚了

闲人

闲人

1
2025-04-01 17:02

省钱是好事[点赞]

用户12xxx83

用户12xxx83

1
2025-04-02 23:09

天天琢磨我们 从来没有好事

逗逗玩转养护

逗逗玩转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