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得快到你以为都不真实。
作为一个80后,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日子,真是恍如隔世,改革开放真是百年大计!
比如,我小时候不光玩过粮票,还拿着粮票去买过东西(用粮票便宜5分钱),属于计划经济的余波。那时候,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工厂宿舍楼(更惨的平房也有)、筒子楼(赫鲁晓夫楼)居多,有独立卫浴的家庭大概只有一半。
粮票,记得还分全国票和市票,价格不一样,不过90年代的时候,已经不是分得这么细了。
当时很流行的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青岛这个城市差不多要90年代中期才能勉强实现电话入户(电话初装费3000块是一笔巨款),最早是6位电话号码,后来升到7位,2005年升到8位。以及,当时电话费也是挺贵,很少打出。而最近10年,我已经很少接到固定电话了。记得当时看过一部香港电视剧《我本善良》,对于里面的游艇豪宅私家车印象深刻,感觉我的生活跟主演温兆伦、邵美琪的生活是两个世界的人。
当时对于普通中国人对欧美国家有厚重的滤镜,香港还没回归,还算英国的殖民地。当然,十几年后我才知道,香港人的生活也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好,很多普通香港人的生活,并不比当时我家条件好多少(尤其是居住环境,我家当时三口人,居住面积50多平米,已经是香港500多尺的住宅了)。
电视剧《我本善良》剧照。现在看来,就是很普通的两个年轻人在谈恋爱(忽略颜值),在中国任何一个三、四线城市,遍地都是这种车和年轻人。
90年代港剧里的移动电话(大哥大),90年代中国几乎不可见;家用电脑也是90年代末才渐渐开始流行(2000年我家买了第一台个人PC)。
“大傻”成奎安已经故去,他的霸气表情永存。
2003年,我上大学的第一学期,班里只有2个人有手机,我的手机也是刚买的。之前高中的时候还用了几年传呼机(买传呼机送3年服务费,还没用完传呼机就摔坏了)。当时还不能叫智能手机,只能算机械手机与智能手机之间过渡的机型。
就算是彩屏手机,这种彩色也是8位的彩色,肉眼都能分辨出不真实,更别说还有很多黑白屏手机。
之后就是各种手机品牌和山寨机大混战,到这时还不知道中国手机技术领先。直到我2007年出国,到了发达的欧洲,我才发现,我的这款诺基亚手机(下图),是周围人最好的。然后,欧洲几个国家,小偷遍地,狗屎遍地,都是旧房子,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就那样,不过素质普遍比中国人高一些(很多中国人是打黑工去的欧洲)。但是欧美滤镜在我心中已经碎了,待了几年就迫不及待地回国,实在不习惯,还是回家好。
这是前智能手机时代的巅峰产品了,欧美人都用不起。
现在,中国的美食是世界中心,工业是世界中心,最先进的电子产品,最快速度的高铁,最大的贸易量,最繁华的城市...基本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能从中国找到。不是有句笑话,”世界有什么风吹草动,义乌先知道。”
40年走过了别人200年的路,虽然也会暴露很多问题,但是趋势还是向前的。
这是北京,比这还繁华的城市,全世界也没几个。
总结,现在看国外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有滤镜。”哪里都不如中国好”,这句话是去过十几个国家的老爸老妈亲口认证的。顺便说下,他们退休以后,去过日本、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退休前去过瑞士),放到上世纪90年代,这都是不敢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