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济公活佛”。他破帽破扇、破衣烂衫、饮酒食肉,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看似不受戒律拘束、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辞世颂
宋 · 释道济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济公的这一首《辞世颂》虽然仅仅只有24字,却字字都如金钥匙,浓缩了济公六十二年的智慧与感悟。
首句的“六十年来狼藉”:回顾一生的坎坷与混乱,写尽颠沛流离之苦。以自嘲口吻概括济公癫狂不羁的一生:他破衣烂衫、饮酒食肉,看似疯癫,实则以“疯僧”形象游戏人间,打破世俗对修行的刻板认知。他一生风餐露宿、漂泊四方、居无定所。看惯春花秋月、经历喧嚣繁华、悟透生老病死。
第二句“东壁打到西壁”:比喻在修行中不断碰壁与探索的历程,暗喻世俗追求的虚妄与无常。他犹如一只飘飘荡荡的小船走南闯北,从南又到北,从东又到西,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他一生随性而为,不执着于形式上的规矩,甚至以“打破”常规的方式点化世人(如拆庙门救贫民、以神通惩恶扬善等)。走过春夏秋冬、遍及五湖四海,足迹南北东西,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彻悟了人生的无常。
第三句“如今收拾归来”:道出无数磨难经历,超脱生死的豁达。他经历了无数繁华与落寞,经受了万种坎坷与曲折,求得了内心宁静与自在。他将死亡视为“归去”,是精神的返璞归真,而非终结。展现一种对生命终局的坦然接纳,象征放下执念、回归本心的终极解脱。
最后一句“依旧水连天碧”:以自然意象隐喻生命的本源,表达了对人生的终极领悟。他在历经纷扰世事多变,人生波折跌宕后回归清净本性的禅悟,达到了本真境界的回归。宛如一幅碧水蓝天的静态画卷:水天相接、碧绿无边,昭示着内心的清净无染、宁静致远的空明意境,象征超越生死、法性永恒的澄明心境。
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邃,以济公特有的诙谐与慈悲,采用口语化与禅偈的结合、意象的对比与升华的手法,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普世哲理,成为禅宗文学中“以俗诠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