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辞世颂》是南宋道济禅师(济公)临终前所作的一首禅诗,以洒脱超然的笔触总结了毕生修行,暗含深邃的佛理禅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第一句:"六十年来狼藉"济公以"狼藉"自嘲六十年看似疯癫的行迹。作为以"癫僧"形象示人的禅者,他破衣烂衫、饮酒食肉的行径在俗世眼中确如狼藉,实则暗合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外在的混乱恰恰是对形式主义的反叛,直指"心性本净"的禅机。
---
第二句:"东壁打到西壁"此句以空间上的碰撞隐喻修行历程中的破执过程。"东壁西壁"象征二元对立(如善恶、生死、净垢等),而"打"则是禅宗特有的峻烈手段——临济宗的"喝"、德山棒的"打"皆为此理。济公一生看似癫狂的"打",实为击碎世人执着,暗合《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破相智慧。
---

"收拾"二字蕴含三重禅意:
1. 生死一如:临终如同整理行囊,体现对死亡的从容。
2. 放下万缘:放下六十年的"狼藉"表象,回归本心。
3. 牧牛归家:呼应禅宗十牛图中"人牛俱忘"的终极境界,心性彻底解脱。
---
第四句:"依旧水连天碧"以天地浩渺之景作结,暗藏三重证悟:
1. 本来面目:水天澄澈喻指人人本具的佛性从未污染,如六祖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2. 无生法忍:生死变迁如同水天相接处的波纹,本体恒常寂静,契合《心经》"不生不灭"之谛。
3. 法界圆融:打破物我界限,个体生命融入法性之海,正是华严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境界。
---

全诗呈现"起(狼藉)-承(破执)-转(放下)-合(证空)"的禅悟轨迹。前两句以俗谛示现颠倒相,后两句以真谛揭示实相,形成强烈的张力,恰如禅门公案中"烦恼即菩提"的悖论修辞,引导读者跳出文字相,体认"言语道断"的终极真实。
---
[烟花]终极启示:济公透过这首辞世诗,以疯癫表法相,以生死演无常,最终指向"生死不二"的涅槃之境。正如永嘉玄觉《证道歌》所言:"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此诗恰是禅者于生死关头对"无生"境界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