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三星,大战苹果!为什么是它?

正和小岛 2025-02-22 10:12:36
作 者:孙允广 正和岛内容总监、微信主编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一、硬刚三星、大战苹果,OPPO全球市场大起势2月20日晚,OPPO重磅发布了OPPO Find N5,引爆科技界,刷屏朋友圈。这款产品堪称全球最薄折叠屏手机,仅有8.93毫米,可谓是打破了“不可能”,带领折叠屏进入“8毫米时代”。而其搭载的自研钛合金天穹铰链,铰链最薄处仅0.15mm,更是刷新行业纪录。发布会后,体验区更是人山人海。很多数码博主,边拍摄边发出惊叹的声音。在央视网发出的视频中,有这样一段十分精彩的评论:

从5厘米+厚的大哥大,到8毫米+薄的折叠屏,中国手机用了整整30年,背后是中国精密制造的崛起。

嫦娥奔月见证中国高度;新能源领跑见证中国速度;中国手机见证中国精度。

这样的产品,让人感到自豪。亚瑟·克拉克说:“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但我愿意把这个魔法称之为中国制造的“重新定义能力”,这种定义能力是一种高端话语权,之前是被美国、德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所垄断。不仅如此,OPPO在全球的表现也十分亮眼。最新数据显示,OPPO目前业务已经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业绩贡献占比近60%。IDC数据显示,2024年OPPO全球出货排名前四;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OPPO在全球13个市场排行前三。除此之外,Canalys的数据还显示,OPPO在区域市场全面开花:

2024年,OPPO在东南亚市场登顶,超越三星,以18%的市场份额排行第一;

在新兴市场中增长非常迅速,墨西哥增速为23%,在埃及增速为71%;‍‍‍

在成熟市场中,OPPO在西欧整体排名第5,在比利时排第5,在西班牙排第4,在荷兰、丹麦、芬兰、挪威排第3,在葡萄牙排第2。‍

更值得一提的是,OPPO在中高端产品上的持续突破。Canalys的数据显示,在600美元以上的价位段,OPPO在印尼、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市场排名前三。其中,去年在全球发布的、具有代表性的Find X8系列,在新加坡、意大利、西班牙、泰国等国家,销量比前一代有一到两倍的增长,马来西亚更是创了Find系列首销纪录。讲这些数据是想说,今日的OPPO,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了解手机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一数据其实并不容易。今天,手机是中国制造的骄傲,如今能上得了牌桌的一线品牌,除了中国“五虎”(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剩下的就是苹果和三星。在最开始的功能机时代,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是王者。当年松下、西门子也出过手机产品,后来销声匿迹;2005年前后,韩国品牌三星、LG开始崛起,LG凭借一款巧克力手机,经典的“I chocolate you”火遍全球。后来在iPhone的引领下,智能手机崛起。先是中国台湾地区的HTC成为全球安卓老大,尽管这个品牌如今的95后年轻人很多都没听说过,后来它被三星取而代之。中国当年还是“中华酷联”时代,如今除了华为其他三家都萧然黯淡。30年时间里,手机行业从过去的欧美品牌引领全球,再到日韩品牌风靡,到如今迎来中国品牌的高光时代,OPPO无疑成为中国手机全球化的佼佼者和代表者。最近爆火的《哪吒2》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在过去,人们总有一些“固有偏见”,认为中国的产品价格低、靠量取胜,不够高端。如今在很多市场调研中,这一“固有偏见”早已被打破,在墨西哥、东南亚等很多国家的调研中,OPPO的品牌力很强,在消费者心目中不比三星弱,很多人对OPPO的认同感更强。也就是说,OPPO不仅市场占有率高,而且品牌偏好度强。而且,OPPO不仅在像新加坡这样人均GDP 8.5万美元的发达国家市场取得领先(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还在很多西欧国家领先。在全球市场,OPPO可谓硬刚三星、大战苹果,让中国手机从过去的“追光者”成长为如今的“发光者”。为什么OPPO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OPPO做对了什么?二、OPPO的三大法宝我长期观察中国商业趋势,与OPPO也保持多年的沟通和研究,其全球化制胜秘诀可谓有三大法宝:聚焦中高端爆款、用户导向、本地化运营。这是一个不可拆分的“三角关系”,彼此循环,互为因果。聚焦中高端爆款是OPPO的战略选择,而用户导向和本地化运营则是OPPO的工匠精神与产品主义。先说战略选择。OPPO为什么聚焦中高端爆款呢?主要有两个关键核心:其一,与高手对决,是一种战略眼光和长远格局。过去中国很多企业擅长“以量取胜”,但往往发现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辛苦却不赚钱,甚至容易打价格战。OPPO的理念是“微笑前行”,从一开始就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其自出海的那一天就选择“打价值战”而不打“价格战”,选择“与高手过招”才能成为高手。墨西哥市场就是个典型的案例,该市场是其去年的王牌市场。OPPO最开始就是先瞄准6000—10000比索的中间地带,推出了品质过硬、拍照效果最好的Reno系列,再之后,OPPO聚焦爆品战略,推出更高端的折叠产品,其内部讲叫“以少打多,以快打慢”。OPPO在2023年的折叠屏竞争中,凭借极强的产品力,甚至一度让三星调整了产品策略。我们后来去印尼市场调研的时候,也是如此。OPPO在雅加达的一个旗舰门店位于Gandaria City商场,同行人说这是“雅加达的SKP”,里面大牌云集,OPPO没有在数码区,而是在最显眼之处,把产品当成高端时尚品来卖,其店里的画册非常有艺术感。相比之下,三星竟然隐匿在商场负一层的一个隐蔽角落。其二,大道至简,这也是由OPPO产品属性和工业能力决定的。以这次OPPO发布的Find N5为例,其产品薄得跟直板手机一样,很多人都感慨说,能阻挡OPPO做薄的可能只有充电口了。前面讲过,这是中国制造的“重新定义能力”,是一种领先者的开创,精密制造比的就是这种能力。就像三星最先发布了折叠屏,重新定义了手机形态。而如今,OPPO Find N5获得德国莱茵TÜV「无感折痕」和「折叠无忧」双认证,折痕几乎看不到,遥遥领先三星。而且OPPO是软硬双修,此次的Find N5全面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并且接入了专属网络。今年OPPO升级了全球的双旗舰战略,一面是Find X系列,影像旗舰直板手机,一面是Find N系列,生产力旗舰折叠手机。给苹果用户多了一份选择。这意味着,OPPO本身的工业能力就是其最大的底气。产品足够硬核,也决定了其自身在战略上就不可能说非要去做低端、打价格战。就好比通俗点说,你不能说,我是一个武林高手,却非要选择与草寇为伍。中国哲学讲“大道甚夷”,正确的路从来都是光明的,OPPO的实践也证明了,最开始“难而正确”的那种“难”,成了一种厚积薄发的积累。这其实反倒是中国企业最“好走”的路,也是应该走的路。OPPO全球化另外两个重要维度是“用户导向”和“本地化运营”,这是OPPO的产品主义和价值主张。在一次访谈会上,我问了OPPO海外营销和服务总裁张洲川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说高价值出海,该怎么去理解OPPO的品牌进阶呢?张洲川讲了几个例子,他认为一个品牌首要的核心就是要有用户可信赖度。有一次,一个波兰的运营商客户告诉张洲川说“你们一定要坚持做好品质”,因为他认为这是OPPO最重要的特色。还有一次,张洲川去巴基斯坦走访市场,在路边问一个店员,店员告诉他某品牌虽然价格低,但总是卡顿出问题,退机率超过40%,而OPPO从不出这种问题。相比之下,OPPO的售后真是个闲差,比较轻松。去年,张洲川去尼泊尔调研,一个小哥用着OPPO在2016年5月份发布的A37。这是一款入门级产品,在尼泊尔卖得很火爆,因为这个3000多万人口的内陆国家,经济并不发达。用了六七年,这个手机还很流畅,这小哥推荐全家人买了OPPO的产品,小哥一边介绍,一边给他刷起了ins来展示。对于所有的企业,产品永远在营销之上,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OPPO在国内就是有名的“做工狂魔”,不仅高端产品扎实,入门产品也很舍得堆料。比如,针对外卖小哥的痛点——电梯信号不好、经常摔、下雨进水等,OPPO设计了大声音、高亮度、防水耐摔的产品。回到OPPO的全球化,所谓的用户导向,是指把用户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全球的消费者不同,喜好和诉求自然不同,OPPO的产品要怎么卖到全世界呢?在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看来,就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产品调整、软件设计和营销策略制定等。这是OPPO构建全球品牌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品牌力其实包含了很多维度,既有产品力,也有消费者的情感投射和价值认同。关于品牌力,剑桥大学尹一丁教授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

简单而言,品牌力就是品牌的牵引能力。这种牵引能力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外“牵引用户”,形成对销售的强推动,带动公司穿越周期增长,比如乐高、大疆,露露乐蒙和巴塔哥尼亚等;

对内“牵引员工”,让组织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让员工齐心协力朝着目标奋斗,比如苹果、名创优品等。‍

也就是说,一手团结内部,利出一孔;一手连结外部,形成价值认同。凝聚内部好理解,任何人为一个优秀的品牌工作,内心都是充满热情和喜悦的,这种真心的认同会激发强大的凝聚力。那怎么能在外界形成较强的认知优势呢?尹一丁教授认为,传统的仅有大众认知的品牌是不够的,今天世界的维度更丰富,品牌不但要为产品的质量代言,而且还要成为用户的伙伴和顾问。不但能够随时和用户互动,而且还要向用户交付多元化的服务和体验。刘作虎多次讲过一句话,最好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他对OPPO的全球化战略有清晰的定义——“坚持本地化运营,通过洞察当地用户需求后定制的产品,渗透毛细血管的服务,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对本地员工的赋能和关怀,让海外市场的用户觉得OPPO就是本地的品牌。”一个是世界级名校学者,一个是世界级手机品牌掌门人,二者的思考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剑桥尹一丁教授认为,本地化最高的层次是“治理本地化”。在这个阶段,企业不但深度融入本地生态,而且具有影响甚至引领本地用户、生态和社会的力量。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印尼。我们去OPPO在雅加达的工厂走访的时候,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熟练地赶制OPPO新产品。工厂给的工资比当地平均工资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市场。采访时候,很多工人都流露出真心的感谢之情。而且,OPPO在印尼95%以上的管理人员都是本地人。OPPO还针对印尼下雨天比较多的情况,专门对产品做了防水优化。印尼人爱喝咖啡,OPPO就在手机店里增设咖啡角,成为当地人喜欢的社交场所。这就是刘作虎说的“渗透毛细血管的服务”,也是张洲川说的“要真正地走到消费者中,一对一地跟用户交流,会发现你想象不到的细节”。墨西哥市场也很有意思。拉美文化热情开放、情感丰富、载歌载舞、热爱足球,善于表达自我。OPPO敏锐地发现这个需求,相比于国内的自拍人像美,在墨西哥市场的产品设计上要更有“社交娱乐效应”。2022年情人节期间,OPPO宣布拉美歌手Maluma担任Reno系列代言人。Maluma在拉美的地位类似于周杰伦在中国,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OPPO在TikTok上发起了品牌挑战赛,邀请粉丝与Maluma合拍视频、隔空共舞,Maluma还会将标志性的墨镜、情人节玫瑰,以及Reno系列新品手机“送给”合拍粉丝。因为OPPO的手机有前后双摄功能,能把场景和人拍在一起,无数用户通过手机与Maluma视频同框,点燃了分享欲,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据悉,挑战赛投稿数72.3万+,视频曝光量10亿+,这场合作也极大地提升了 OPPO在当地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对这个例子,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博士有一段精彩点评:如果企业不能够系统性地建立起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模式,企业就不可能在多变、复杂、多元的国际市场中取得胜利。而企业一旦建立了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模式,便能够在深入理解本地客户需求上相对竞争对手“更胜一筹”,而且,这种与客户深度链接的能力难以复制,可以为企业建立竞争壁垒。也由此可见,刘作虎说的“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保护”,不仅仅停留在纸面,更是镌刻在实践中。这是OPPO全球化的三大法宝,也是中国企业发出的新商业文明之光。三、OPPO全球化的启示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有一句话,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就需要向全球化迈进。如今全球化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再多赘述,OPPO在全球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保持开放和更新。OPPO的全球化策略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其海外市场是沿着东南亚、欧洲再到拉美演进,先摘“低垂的果实”,先在与中国相似的市场调用国内的成功经验,形成粮仓市场,然后带着这些经验进入高势能市场,打开全球空间。所谓的“开放”,是说OPPO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故步自封,也不是拿着一个模式去复制全球,而是因地制宜,这也是所谓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皆因“变化”而取胜。剑桥大学尹一丁教授认为,衡量一个企业出海是否成功,有三个标准:可持续性,健康的利润率,良好的品牌形象。其实在很多时候,“慢”就是“快”,过度追求“快”反而“慢”了下来。企业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率,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高很容易被KPI绑架,滋生短期主义,导致动作变形。张洲川在访谈中讲,OPPO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我如果对消费者比较理解,就没有什么竞争对手。”《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你是有力量的,而只有战胜过去的自己,战胜人性中的懈怠、异化,战胜不确定性和熵增,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强者。OPPO这些年来,不像很多企业一样四处出击、追逐风口,而是保持专注,如同阿甘,心无旁骛,才能够“微笑前行”。“更新”是指OPPO的“自我否定基因”,无论是在产品还是用户服务上,不时去接近用户,打出一个又一个的好产品。而又能时刻保持“空杯心态”,不吃老本,不因一个产品打爆就陷入了飘飘然的自我满足中,而是继续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在与张洲川的访谈中,我听过一句最朴实的话——他说,我去年去了20个国家,跟一线用户访谈。这也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我想,这种开放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是一个全球化企业必备的心态和素质,也是基业长青的基础,值得中国企业界学习。最后,愿所有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顶峰相见。

参考资料:[1].《中国企业出海如何才能成功?》,FT中文网,尹一丁、彭博[2].《OPPO:全球化战略与本地化运营》,长江商学院,李伟、孟繁怡[3].《OPPO:全球化战略的历程与模式》,曹仰锋排版 | 十一‍‍‍编辑 | 知夏 主编 | 孙允广‍‍
0 阅读:2
正和小岛

正和小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