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个大机遇

正和小岛 2025-02-22 10:12:38

当下,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波动冲击不断,中国经济与外贸,也站在了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应对特朗普及其政策新走向,我们的独特优势又在哪里,未来出路在何方?

相信这是很多企业家关心的大话题。

2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浩在阿里巴巴北京中心举办的《1688产业带强势复苏计划发布会暨厂二代接班潮论坛》上,作了“2025宏观经济和制造业走向”的主题分享。

魏浩有很多精彩的观点,比如“与发展中国家比质量、与发达国家比性价比”,“以开放促发展,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安全”,很多思考充满洞见。

以下是其分享内容精编,正和岛经授权发布,愿中国经济继续稳健前行!

口 述:魏浩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 辑:一厘米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尊敬的各位领导、媒体朋友,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来分享对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中国外贸发展的心得,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中国经济面临的6大挑战

2024年,中国经济和贸易表现均达到预期目标,其中进口发展态势从数据来看是不错的。目前,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出口份额占比已达到15%,进口占比约为11%。

无论是2024年还是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疫情放开初期许多人的预期并不一致。2023年难,2024年更难,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目标还是克服了各种困难。

展望2025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外部环境,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是特朗普新政府的政策走向,其政策调整不仅影响美国,还将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特朗普政府已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并取消了小额关税的免征税额,未来可能进一步调整政策。

无论政策如何变化,核心问题在于对中国出口产品征税只是时间、方式和税率的问题,此外还可能涉及税收以外的综合性政策措施。

尽管关税问题被媒体炒作得很厉害,但实际上,中国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

总的来说,主要面临6个方面的挑战:

1. 取消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也就是最惠国待遇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美国国会每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要进行年度审核。这也是当年中国积极加入WTO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形势似乎有倒退到20年前的趋势,而且这种政策已经在路上。

如果美国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意味着美国将重新对中国贸易政策进行年度审核,有可能2025年和2026年的政策完全不同,这对中国的外贸企业来讲就是一种不确定性。

这个政策其中一部分也涉及到关税,对不同类型的产品,一是战略性的物品,二是非战略性的物品,这里关税的税额不是目前所知道的10%,也不是报纸报道的60%,很多产品的税率远超这些产品。

这种地位变化相当于美国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综合性的,而且比关税还不确定。

2. 增加关税

在特朗普上一任政府时期,已经对中国实施了增加关税,当时已经使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关税提高至16%左右。

新政府有可能提高的比例还要大,这些问题会影响我们的外贸、出口和进口,而且会影响中国的产业发展,影响中国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中国国内产业的空心化。

所以不仅仅是税收问题,而是税收引发的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3. 301调查

“301调查”这种贸易制裁的手段,是美国赋予美国总统的特殊权利,只要他认为贸易伙伴存在不公平、不合理,具有歧视性的政策,就可以签署文件对这个国家进行制裁,这比反倾销、反补贴冲击还要严重。

目前这种政策已经在路上,1月16日已经发布对物流业、造船业的301调查结果。结论是,中国针对这些行业的垄断地位是不合理的,给美国商业带来了负担或限制,因此,根据301条款可以对中国提起诉讼。

4. 出口管制

出口管制不是新内容,但其影响超过我们的认知。美国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国家为了应对,建立了一套对应的中国自己的出口管制体系。

这种出口管制不仅仅是美国不允许把它的产品卖给中国,而是出口产品也不可以卖给中国,美国出口的产品卖给越南,越南再卖给我们也是不可以的。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出口再出口到货国境内的转移,比如说很多出口管制的产品不允许进入中国的军工企业,那么生产型、商业型的企业是否可以购买这种产品,或者机器设备自己用可以,但不可以再私下转给中国相关他们认为是军工的企业,这里涉及到最终目的地、最终用户、最终的用途,就是全方位的。

二是国外对中国的出口管制,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只要涉及到技术有关系的产品,即使是商用,也可能会出现出口管制。

所以这对中国以后非军事生产,也就是正常的商用生产领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因为很多的机器设备、很多零部件会无法进口,从而影响国内的正常生产。

没有正常的进口,基本很多生产没有办法正常进行,所以出口管制的影响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正因如此国家专门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而且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越来越聚焦,同盟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不仅仅是我们所知道的半导体芯片,包括2024年对管制清单频繁进行调整,只要涉及到生产领域,对企业就是致命的打击。

这里制裁的领域不仅仅是军事、政治,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方面,比如人权,以意识形态为借口进行贸易或经济上的打压。

5. 汇率风险

要以史为鉴,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他们曾经走过的路就值得我们借鉴。我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会成为未来需要面对的特别严峻的挑战。

汇率有多重要?有一天一位企业家跟我们讲,他们一年的盈利率、净利率是2%、3%,如果汇率波动2%、3%,一年相当于白干。

所以汇率对外贸、对很多生产型企业是致命的,曾经日本出口特别多,美国打压它就是让日元升值,怎么升值?签了“广场协议”,在三年之内日元升值1倍,在1985年到1996年十年期间,升值了3倍,对于出口企业来讲,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就没有了,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的价格抬升,那么,中国的企业怎么生存下去?出口怎么办?会导致企业要出海。

现在网上有一句话,不出海就出局,但不是基于这个原因提出的,这里就涉及到人民币升值、出口不行,企业要生存就要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企业个体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国家怎么办、地方政府怎么办,这么多农民工就业、大学生就业怎么办。

这是我们所讲的合成谬误,国家的政策要保证企业生存,保障国家整体发展,这是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6. 自愿限制出口

自从特朗普第一任政府以后,美国以贸易顺差为借口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

贸易顺差很多怎么办?除了让人民币升值,还可以让国家自愿限制出口,不对你征税,征税可能也没有用,就让你自己减少出口,这就是自愿限制出口。

美国曾经要求日本的汽车产品自愿限制出口,有可能我们也会面临这些问题。

我想国家已经在进行所谓的政策储备,比如特朗普刚刚公布要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国家马上进行反制,我们也对部分产品和清单加征关税。

二、国内目前的情况是怎样的?

在这个背景下,很多人担心中国的经济怎么办,在国外有些中国经济的衰退论,或者中国经济崩溃论,不管别人怎么说,作为经济学研究者,我们更需要回归理性认知。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狼来了”的恐慌曾席卷全国,担忧我们的企业无法跟国际巨头企业抗衡。

但历史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到2005年、2006年的时候,就证明中国加入WTO中国变成了“狼”,让世界各国害怕中国,而不是我们被“狼”吃掉。

当前,中国正经历“二次开放”的关键转型,在国内外的严峻压力下,中国的经济会再次再改革、再开放,让中国的经济从以前的规模向质量发展。

比如整个外贸依存度,目前大概是30%,很多省特别是经济强省的外贸依存度也是很高的,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就是涉外经济,所谓的外资外贸。

在此背景下,不管外部环境如何艰难,都不能放弃涉外经济,这是所有国家政策目前立足的观点。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外部环境不好的条件下,中国的涉外经济怎么办?

对外开放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更高质量地对外开放,让中国二次达到加入WTO的效果,不仅是中国经济继续强大,而且是从量到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外部的因素来倒逼国内经济的改革,之后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总结下来,我们的观点是,以开放促发展,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安全;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化解各种风险,提高经济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要有底线思维。

对于国家来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是结构性的调整,有的企业退出死亡,新的企业又出现,从宏观经济讲,要保证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国家目前在做什么?我想用一个理论框架告诉大家,就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哈佛大学全球最顶尖的战略学家提出的,他有竞争三部曲(三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当年美国经济发展就是依靠这样一个理论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强大需要六个因素,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两种外部力量:随机事件和政府。

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要素,国家在数据要素方面积极扩大进口,进口很多产品:零部件、机器设备、吸引国际人才、高等教育扩招等。

第二,国内市场需求方面,国家一直激发国内大市场。

第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且这些产业之间进行交叉、嫁接。

第四,企业的战略。最近国家在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包括国际化的战略、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第五,目前商务部在做内外贸一体化,让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既可以在国内卖,同时也可以在国外卖。

这在以前是不可以的,因为国内外的标准不一样,对于外贸企业来讲很痛苦,成本会很高。

统一国内大市场,城市之间、省际之间的贸易壁垒、行政壁垒各种成本下降。

第六,机遇,国家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最近几年一直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通过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一定程度应对关税的提升,中国的产品、很多企业才能存活下来。

三、中国外贸的优势和机遇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中国经济外贸的优势、机遇在哪里?中国的外贸到底有没有竞争力,竞争力的优势和韧性体现在哪里?

主要有几个问题:

1. 国际比较

与发展中国家比质量,与发达国家比性价比,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2. 网络时代消费者很重要

消费者有两个属性:路径依赖属性,比如现在网上买东西,每次都到某个电商平台,就买这个产品,从来不换牌子;消费者的羊群效应,办公室哪个同事买了一个东西觉得特别好,回去也搜索进行尝试,抛弃以前的旧产品开始买它。

消费者的两种属性,再加上中国产品的特点,就保障了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即消费黏性以及扩展宣传效果、示范效应。

3. 消费降级

整个世界经济下行期间消费降级,新消费者以前看的是品牌溢价,现在看的是性价比、个性化,正好迎合目前现在中国生产企业小规模定制的特点。

4. 国际经验丰富

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中国外贸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国际经验,中国企业主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嗅觉特别灵敏,所以要相信四五十年的经验。

5. 国内经验可用于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企业的很多产品省际差异特别大,在国内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都经历千锤百炼,企业如果以前没有出口现在出口,那么企业就有韧性,在国内积累的经验对于开拓国际市场有核心竞争力。

6. 内外贸一体化

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是内外贸一体化,以前出口是出口、进口是进口,规则不一致、监管不一致,现在国家要打通这一点,让外贸企业从企业里面拿的同一款产品,既可以在国内销售也可以在国外销售,释放中国企业的商机。

以前纯做外贸的也可以在国内做,以前纯做内贸的现在也可以直接做外贸,降低开拓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门槛,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同时从事内外贸。

2024年中国从事外贸企业的数量创历史新高,2025年内外贸一体化之后,国内的很多商家、小店主,可能会同时在跨境电商平台做小店主,开始拓展国际贸易,这就成为外贸增长稳定的新力量。

7. 国家的外贸支撑政策

现在整个外贸流程,国家在降低成本,提高最优化、便利化,比如海关流程的简化、降负,与此同时在生产环节,国家也在帮助企业做一些事情,再加上媒体经常报道的方面,注定中国外贸具有强大的优势和韧性。

四、高水平对外开放

涉外一个最大的命题就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家所有重要政策文件里面都涉及到外资外贸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问题。

其中有一点我特别想提一下:积极扩大进口。

中国连续16年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我们占全球11%的份额。进口这么多到底在进口什么?

中国进口的消费品只占10%,其他的是资源、能源、中间品、机器设备,90%的非消费品进入到中国的生产企业里,为中国生产而服务。所以我们积极扩大进口是为了保障国内生产。

为什么在这个场合讲进口?

最新的研究表明,很多做得好的企业都是有进口行为的企业;经济压力越大,有进口行为的企业越能逆境翻盘。是因为可以通过进口来降低成本,也就是说可以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中间品或原材料,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从而降低投入的成本,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不仅是中国存在的现象,而是一个国际经验,是否准确可以再说,但从理论上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想应对目前所面临的外部挑战,下一步肯定要扩大消费品的进口,如果再不扩大消费品进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很难协调的。

所以,扩大消费品进口,成为中国积极扩大进口政策的改变方向,这是其一。其二,扩大消费品进口,是成为中国应对外部挑战重要的政策手段。

这其中,跨境电商的作用是什么?

有一个实验,拿一个罐子,先放一些石头在里面,石头装满再放沙子,最后再灌水,会发现瓶子的容量远超想象。

现在跨境电商就像沙子和水,在传统贸易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跨境电商可以更多占据世界各国的市场。

跨境电商的作用主要是:

1. 解决销售渠道之痛

生产的产品以传统的贸易形式别人不给你卖,进入不了别人的超市、百货公司。你价格再低、质量再好、性价比再高,别人不给你卖,这是中国以前外贸面临的巨痛之一,就是没有销售渠道。

现在跨境电商改变这种渠道,消费者到超市看不见没有关系,到百货公司看不见没有关系,在App上可以看到,在网上可以看到就会买,所以解决了中国的销售渠道之痛,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2. 做自主品牌

做企业的都知道,自主品牌是很难的,在所有的出口产品里,自主品牌占比很少,因为自主品牌上不了他们的货架。

所以要高质量发展就要有自主品牌,有了自主品牌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率,有了钱才能做研发,这是很重要的。

3. 重塑生产模式和贸易模式

整个跨境电商重塑生产模式和贸易模式,这是跨时代的,跟以前都不一样。中国知网上现在的学术研究都是数字化方面的,这是一种新的趋势。

4. 释放很多企业的聪明才智

成本的下降让很多以前没有资格、没有能力、没有金钱的中小型企业家(小店主),现在也可以从事国际贸易,有了机遇就可以做到遥遥领先。

以前如果不进入这个平台,就没有机会,就是零,所以这里释放很多企业的聪明才智,释放很多企业家的才能,这是中国整体外贸持续前进的动力。

5. 降低信息的壁垒或摩擦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没有手机可以做什么?没有手机车都开不起来,因为不知道路,跨境电商就是我们使用的互联网,让我们把以前不知道的信息现在可以信息互通。

有了信息就有了机遇,所以降低了信息的壁垒或摩擦,让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去知道世界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战略,让自己更加与时俱进,走在行业的最前端。

在跨境电商方面,近十年国家做了很多事情,就是因为国家进行战略性布局,跨境电商是今后中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支撑力量。

这种情况下不管特朗普政府怎么做,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做,中国的经济都会稳健前行,中国的外贸有强大韧性,这种韧性是有源泉的。

总的来说,在各级政府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的合力下,凭借外贸企业长期积累大量的国内经验和国际经验,相信中国外贸的新动能将不断涌现,韧性强、潜力大的优势将长期保持不变,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的外贸都将稳健前行。

我就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排版 | 小元

编辑 | 米禾 轮值主编 | 夏昆

0 阅读:0
正和小岛

正和小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