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近期著作分享会在长沙图书馆举行
1月9日下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健松,学院建筑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蔚,学院助理教授李理等4位老师作客橘洲微讲坛,在长沙图书馆和对建筑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分享建筑、分享他们近年与人合译、合著或自著出版的新书,认为建筑反映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分享活动让大家对中外古今的建筑及建筑历史、建筑文明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真正受益匪浅。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凝固的历史,一座建筑涉及建筑的背景、使用和建造建筑的人、建造用的资金、建造的过程、结构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建筑的历史、文明之间的关系、全世界优秀建筑、横向历史、纵向历史、演进过程等等。建筑是人类文明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有形资产。
卢健松与包志禹近年合作编译了上世纪英国著名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大师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著作《明日—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卢健松边播放了霍华德所推广实施的“田园城市”案例图片,边结合该书介绍霍华德的建筑理念。霍华德是著名社会活动家,“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该书原著于1898年出版,后来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其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据卢健松介绍,霍华德这本原著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的书,已成为当代城市规划理论图书和教科书中必提的名著,也是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建筑学和政治史学者及师生们的必读图书。
卢健松说,中文译本中,除了霍华德的原著外,还增加了霍华德去世以后版本所有遗漏和佚失的材料和全部彩图,加入了国际著名规划师彼得•霍尔、丹尼斯•哈迪和科林•沃德所作的导言、学术性评析注解和评注者后记,有助于读者从新的视角理解和解读霍华德这部杰作。
陈翚与许昊皓近年合著了《20世纪先锋建筑的序曲》一书。陈翚曾在捷克生活和工作过数年,他认为,立体主义艺术对于建筑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引入了“时空”观念,在建筑形式上有所更新——形态的切割、空间的模糊性与透明性以及多重刻面的手法等;捷克的不少建筑师在立体主义艺术的影响下,于1910年至1928年间设计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立体主义建筑,为建筑历史增添了不容忽视的一笔。
陈翚播放了大量捷克等国家的立体主义建筑图片,展示了书中的主要章节内容,他介绍说,这本书以历史的视角对捷克范围内现存的立体主义建筑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其产生、发展及消亡的历史过程,并对其贡献与局限性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价。书中还插入了大量精美的建筑影像并重新绘制了部分图纸,使该书成为研究立体主义建筑的重要参考文献。
《论湖湘建筑的思与辩》一书是王蔚与高青、欧雄全近年合著的。王蔚介绍说,该书选择了部分湖湘建筑师,从建筑创作、建筑遗产、建筑技术、建筑教育、建筑记忆几个方面展开,通过深度访谈和作品解析,集中表达了这些湖湘建筑师的思想观点,既聚焦于其实践创作,贯穿着湖湘建筑的思与辩,又充满了他们对建筑与人、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这些问题的思辨,让湖湘建筑师群体自己演绎了湖湘文化与精神及其在建筑创作中的诠释。他结合书中内容,对现阶段较有名的湖湘建筑师进行了一一点评,并播放了这些建筑师的代表作品的图片。
王蔚认为,当代湖湘建筑师作为湖湘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独特的湖湘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方言”、“骆驼”精神、“谦让”精神、“苦干”精神、“霸蛮”精神等等。社会迅速发展,时代变革巨大,湖湘建筑师面对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强大的各方面压力,内心纠结于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人与人、建筑与建筑之间,里面表现出一点自己的“设计幽默”。建筑师只有不断尝试和冒险,才能使每个作品都呈现新的东西。他说,该书旨在通过对一批建国后从事建筑创作、研究、教育的湖湘建筑师与学者的访谈,期望从中积极挖掘出当代湖湘建筑师的创作、研究、教育的特点,为湖湘建筑师这个群体未来的创作之路留下一些思考。
李理则分享了他近年创作的《集•住》一书及他的体会。他曾在日本留学,十分熟悉日本的集住模式。他在播放了其他国家大量集合住宅的资料图片,并做了简要介绍后说,该书从集合居住的角度,分别讲述了集合住宅的源起、分类、发展,囊括了日本等多个代表性国家的集住模式发展轨迹和特色,也对中国集合住宅市场未来的突围路径做出解读,包含类型的聚焦和模式的转变。
分享结束后,四位老师还详细解答了现场读者关于古建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提问。
四位老师的分享,让大家拓宽了视野,加强了对当今世界的建筑风格、流派及湖湘建筑师队伍的认识,丰富了建筑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对古建的保护意识,明白了建筑反映和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