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八月见》是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遗作,篇幅不长,一字一句的读完也用不了三个小时。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作品《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
风靡全球,这本《我们八月见》一出版就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很多人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会说,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啊,一个中年女性出轨的故事嘛。或者会武断的说:中年女性好缺爱啊。
于是对中年女性充满了不解和敌意,甚至会认为她们是更年期上头,开始过起漂移的生活了。
当然作家马尔克斯的原意肯定不是这样简单的,他想通过一个中年女性的不断出轨的故事告诉我们三点:
一、在这样一个男权世界里,生为女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幸。
女主人公每年都要去一个岛上祭奠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去世前三天执意要把自己安葬在曾经每年多次来的一个岛上,这个地方据说有着她母亲的生意,对此她深信不疑,而且发现这个地方很美,母亲安葬在这里应该很幸福。
但她祭奠母亲的话,需要乘坐四个小时的渡轮,还要在这里留宿一宿。这为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独处的机会。第一次她不知道是在酒精的刺激下,还是冥冥中有着某种牵引,她主动搭讪一个男人上床,自结婚后第一次出轨,而且感觉很好。唯一遗憾和让她痛恨的是那个男人临走时居然在她的书里放了一张20美元的钞票。毋庸置疑,那个男人把她当成了妓女。
由此她开始无限期待每年的八月份来到这个岛上,名义上是祭奠母亲,实则是为自己物色一个个不同的情人。她在这个岛上一共经历了三次一夜情,还有一次是她主动放弃的,因为这个是她中学时代的追求者,男人对她总是意难平,但她却不想和他发生关系,不想破坏某些东西。
当最后一次登岛的时候,她在期待有着新的一夜情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母亲的秘密:母亲的墓前摆放着大堆的鲜花,而且价格昂贵。问守护人,说是一个老人,衣冠楚楚,经常来的。瞬间她明白了为何母亲总是来这个岛上,原来不是有什么生意牵绊,而是为情而来。
瞬间她在痛苦的思索中终于顿悟了,觉醒了,把母亲的遗骸带回了家,彻底的跟过去的自己做了告别。
这是一个看似荒唐的中年女人,46岁开启了婚外情,每年的八月份借故祭奠母亲的同时来做一夜情的冒险游戏,而等五十岁的时候终于醒悟了。这也是书名——我们八月见的由来。具体分析一下,是谁和谁在八月见呢?细细的读完整本书之后,八月见的我们是女人和母亲相见、是自己和自己相见,非简单的男女之约。
回到主题,为何要说在男权世界里,生为女人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呢——通过故事,我们不妨可以看出人是孤单的。不管是在哪个年龄阶段的人。女主人公的母亲在死前有着情人,这不可告人的秘密一直守护到死。但反过来说,男人却与女人不同。拿女主人公的丈夫举例,当女人问他是否出轨的时候,他很坦诚的承认自己出轨了。在男人的世界里,出轨貌似是可以被理解的,而女人则要偷偷摸摸。虽然夫妻之间看似还恩爱,看有很多的问题如同隐藏在地毯下的垃圾一样,明知道有,但从来不会揭开去看。
因为孤独,女人在丈夫之外寻找一夜情来弥补情感上的缺失和漂泊感。
二、孤独是人生的常态,看似是在一起,无非是在各自的世界里孤独着
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忙忙碌碌的孤独者。女主人公的女儿是个个性很强的人,她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在体内安置了防止意外怀孕的装备,忙着入不同的教会,还要当修女;儿子和丈夫为了演出各地奔波,儿子的身边女人经常的换。
在这种家庭情况下,女主人公是孤单的,她无法像他们一样忙着各种事情,因为无所事事,且能够在自己尚未老去的身体上寻觅青春就成了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三、婚姻不是女人的全部,爱情也不过昙花一现。
当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是女主人公从岛上回来,带着母亲的遗骸,有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她“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家”。这句话诠释了女人与自己的和解。生活是没有过不去的坎的,婚姻不是女人的全部,爱情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对于中年女人来说,爱情是不存在的,为了一夜情,为了保住现有的婚姻,去陶醉了,放纵了,但终归是要找回自我的。而女主人公最后说道:自己的母亲才是明白人,当她决定让大家把自己葬在岛屿上的时候就早已经明白了这一切。
是的,逝者有着难得的清醒,通过她已故的母亲,让她重新发现了母亲,看到了自己,理解了女儿,就在这个八月。这是一个和自己的欲望说你好的月份,也是和欲望说再见的月份。“孤独有可能会让人滑向爱情,但爱情并不能填补孤独,它也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