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流行不同风格的服装、不同的爱好,引领风潮的人群都是年轻人。
不过,新冠疫情三年让很多人长期居家,中国没有什么新潮流。
现在疫情管控工作已经结束了,经济开始复苏,年轻人又掀起新的潮流。
第1个潮流,不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传宗接代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这种思想渗透于农村,普及于城里。
在上一代人中,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可是90后、00后对这种思想却不屑一顾了。
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不结婚是因为经济条件不行。
比如付不起彩礼、买不起房子、租不起婚纱、买不起钻戒,但有很多年轻人生活富裕。
不但就拥有了自己的住房,没有贷款压力,而且父母都有养老金,衣食无忧,个人有高学历,工作也不错,性格也温和,但是就是不想结婚。
为什么不想结婚呢?因为结婚了以后要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性格、习惯等方面的不同都会造成各种矛盾。
结果导致有限的人生中充满了太多的不愉快,不如一个人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不需要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不用为孩子的高考成绩担忧。
生活开支少了很多,所以说收入不高也可以活得很悠哉。
第2个潮流,赚钱就行,大学生也可以送快递。
以前人们都把考公务员、成为国家干部、进入国有企业单位上班确定为重要目标,其次的目标就是进入跨国企业做白领。
最次的目标也是自己办一个小企业,但是现在人们的想法不同了。
只要能挣钱就行,职业没有贵贱高低,大学毕业生也能够做服务员,硕士生也会抢环卫工的岗位,大学毕业后送快递的人比比皆是,送餐的人也很多。
为什么一些地位不高的行业受到人们的青睐?
有的行业是因为旱涝保收,是一个铁饭碗,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有很高的公积金和社会五险。
有的工作虽然不稳定,没有铁饭碗,但是多劳多得,计件收费,比如外卖员。
另外这些工作时间自由,有事可以不干,下雨天可以不干,心情不好也可以不干,正符合当下人们的天马行空的性格。
第3个潮流,过节就是过节,不会加班。
以前人们在上班的时候唯领导命令是从,领导要求加班,春节也可以,多年不见的缺人也可以不见面,但是新一代年轻人不同了。
过节就是过节,绝对不会加班,就是周六、周日想加班也相当不容易。
给了加班费也不加班,所以每当春节、端午节等各种节日,车站总是人满为患,高速公路上总是车挨车,市场上总是人挤人。
但是那些可以不上班的单位门可罗雀,这种潮流对于经济发展是好是坏呢?
一些单位缺少了人工,影响了经济效益,但是另一方面拉动了消费,所以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GDP来说没有坏的影响,甚至可能有好的影响。
如果大家都在赚钱都不花钱,那么经济就发展不起来。
第4个潮流,国货也挺香,洋货未必好。
以前进口货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外国货有专柜,在外国货的销售柜台上班地位高、工资高,人们都以能够买到外国货为荣。
认为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是现在外国货越来越不吃香了。
人们发现很多外国货其实生产场地都在中国,比如苹果手机,只是贴上了外国的标签。
国货的质量越来越好,价格仍然不高,正符合了人们现在追求勤俭治家的目标。
在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时候,物美价廉的国货格外吃香,年轻人崇洋媚外的思想消失殆尽。
第5个潮流,买房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最终目标和第一目标。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房地产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后,很多人都勤俭节约,就为了买一套自己的房子。
如果自己的手头资金不够,就贷款买房子,结果一还贷款就还二三十年,在还款期间,吃不敢吃,穿不敢穿。
想去的旅游景点不去了,睡觉的时间缩短,就是为了多挣钱,不至于还房贷的时候出现断档的情况。
等到还完房贷,真正拥有了房子的产权和使用权以后,已经是耄耋之年了,无法享受高质量的人生了。
现在的年轻人看开了,与其一辈子为房地产企业和银行打工,还不如把有限的钱花在丰富的人生上,该潇洒就潇洒,今朝有酒今朝醉。
潮流的变化可以降低个人的生活压力,可以提高个人的致富能力,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可以破坏或者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或质量。
不过,事出必有因,对着这些新潮流,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如果具有破坏性就要尝试改变,如果没有什么危害,就要尝试接受。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熊二
说明大家活明白了,看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