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蒋介石67岁大寿,师爷吴稚晖却病危?黄伯度:提前拔管!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5-21 06:23:09

1953年10月30日,台湾阳明山疗养院,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为首的是时任“总统府”副秘书长的黄伯度,一下车,这帮人便直奔国民党元老,素有“疯狗师爷”之称的吴稚晖病房。

此时,88岁的吴稚晖已陷入重度昏迷,黄伯度此来是奉蒋介石之命,“看望关心”他的。

得知黄伯度来意,吴稚晖的家人大为感动,要知道,蒋介石67岁大寿在即,总统府的人正在大操大办,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派人来看望吴稚晖,足见委员长对他的深情厚爱。

吴稚晖的家人不知道,黄伯度此来,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在跟吴稚晖的亲眷寒暄一番后,他就把疗养院的主管和吴稚晖的主治医生带进了一间密室,问二人吴稚晖还能活多久。

当时,吴稚晖的脉搏已经很弱,两位医生告诉黄伯度,就这两天的事情了。

黄伯度又问,如果输氧,能不能拖到11月1日?

这个谁能说的好?两位医生也无法给出准确答复。

见状,黄伯度没说什么,嘱咐二人,有任何情况都要及时向总统府报告。

下午六点,吴稚晖的病情又恶化了,主治医生立马上报,黄伯度再次带人来到阳明山疗养院。

这一次,黄伯度对两位医生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吴稚晖死在10月31日!

听了这话,两位医生心头一惊,立马投入到抢救吴稚晖的工作中来,可惜,抢救四五个小时,油尽灯枯的吴稚晖,依旧是气若游丝。

晚上11点多,黄伯度实在等不及了,既然不敢保证吴稚晖能活到11月1日,不如就提前让他死!

于是,他开始不断催促医生,让他们停止抢救,拔掉氧气管!

上命难为,医生也只能照做,最终,吴稚晖的生命定格在了1953年10月30日晚上11点28分。

吴稚晖死了,黄伯度松了口气,转身离开阳明山疗养院。

为何吴稚晖不能死在10月31日?为何要提前拔管呢?因为这天是蒋介石的生日,不能有任何不和谐的事情出现!

即便吴稚晖追随蒋介石大半生,即便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即便他在国民党中德高望重,也必须为蒋介石的生辰让路!

吴稚晖,江苏武进人,出生当地一个困顿的耕读之家,家里仅有旧屋4间,薄田三亩,风调雨顺时,一家人勉强能填饱肚子,一遇灾年,就得举债度日。

吴稚晖6岁丧母,因太穷只能在棺材里衬着稻草下葬,他爷爷离世时更惨,买的是有缝的棺木,用纸把缝糊起来勉强用。

母亲死后,外婆怜他和妹妹孤苦,把他们兄妹接到家中抚养,在吴稚晖7岁时,把他送进私塾读书。

吴稚晖聪颖好学,深得先生喜爱,但外婆也是穷苦人,在其十五六时,家里常常断炊,无奈吴稚晖只能辍学回家。

18岁时,吴稚晖去了一家私塾教书,为了让他站在讲台上能体面些,外婆将自己的外衣典当,给他买了件布袍。

教书后,吴稚晖的生活稍稍好了一些,他继续研究八股,以求能考取功名。

1987年,23岁的吴稚晖考中秀才,这让他看到了希望,25岁时,他来到江阴南菁书院就读。

入学第一天,院长黄以周送了他8个字:“实事求是,莫做调人”。

这8个字对吴稚晖影响极大,他的一生,也几乎是照着这8个字做的。

在南菁书院苦读2年,吴稚晖考中了举人,紧接着,他又跑去北京参加会试,落榜后又回到南菁书院继续读书。

重回书院没多久,吴稚晖就碰上了一件让他愤怒至极的事情——江阴县令过孔庙不下轿!

吴稚晖和好友纽永建认为,县令这是“无圣无法”,便捡起石子咱县令,于是二人被捕了。

好在有举人身份“护体”,再加上院长黄以周出面,二人被放了回来,但黄以周却怕县令事后找麻烦,打发吴稚晖二人离开。

离开南菁书院,吴稚晖去了苏州紫阳书院,依旧一心苦求功名。

转眼时间来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惨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日寇的枪炮声,打醒了沉迷八股的吴稚晖,也是这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始搞维新派,吴稚晖开始思索救国之路。

他认为,只有学习西方,造大炮,造机关枪,才能抵御外敌,1897年冬,吴稚晖跑到北京拜访康有为。

康有为认为,中国有三害,八股、小脚、鸦片,吴稚晖深以为然,表示要从他做起,从此不考科举。

就此事,吴稚晖还写了个3000字的折子,请军机大臣瞿鸿禨递给皇上,但瞿鸿禨压根不愿搭理他,收了折子没办事。

1898年,吴稚晖来到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开始积极推行新教育。

在此期间,中国又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戊戌变法失败了,二是八国联军侵华了。

这让吴稚晖生起一股无力感,变法可以救国,当清廷太过腐朽,还有必要在它身上浪费时间吗?

怀着满腹疑问,吴稚晖远渡重洋,来到日本寻求救国之路,到日本没多久,他听说清政府开始实施“新政”,以为那些人开窍了,他又兴冲冲的跑回来。

结果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看不惯清廷官员们的丑恶嘴脸,吴稚晖掩鼻而走,带着26个青年,再次远渡日本。

谁料,他们去日本求学,日本人没拦着,时任清驻日公使的蔡钧却百般阻拦,吴稚晖气不过,跟他争辩了几句,这个蔡钧竟勾结日本警察,以“妨害治安”的罪名,将吴稚晖驱逐。

这事儿,让吴稚晖彻底看清了清廷的黑暗,在被迫登上渡轮回国时,他碰到了蔡元培,二人相谈甚欢。

回到国内的吴稚晖,在上海落脚,痛斥清廷腐败,就在他无法排解心中苦闷时,无意间在地摊上看到了一本名叫《何典》的书。

此书开篇便写道:“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间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

看到这话,吴稚晖开启了新技能,那就是骂人,而且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1903年,吴稚晖奔赴英国,并很快在英国的留学生群体中积攒下极高的声望,1905年,孙中山来到英国,并拜访了吴稚晖,他加入了同盟会。

1907年,吴稚晖和张静江在巴黎创办了《新世纪》,开始鼓吹革命,成为革命党的一大喉舌,他的骂人技能,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1908年,慈禧、光绪相继离世,吴稚晖写文,说他们二人,一个是“西嫖子”,一个是“小‘归’头”,还说他们是狐后鼠帝。

不止于此,吴稚晖还写了一篇爱情小作文,故事的主人公是慈禧和李莲英,用词之大胆,让人瞠目结舌。

骂完慈禧、光绪,吴稚晖又骂梁启超,骂的难听至极,饶是梁启超笔力雄厚,依旧不知该如何招架。

因为骂人太狠太凶,他渐渐有了个“疯狗”的称号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稚晖受孙中山之邀返回国内,临时政府成立后,各派势力开始争权夺利,就连同盟会内部也不例外。

孙中山的本意,是让吴稚晖当教育总长的,但吴稚晖却推辞了,因为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给汉字注音。

早在1985年,他就有这个想法,还跟好友一起草创了“豆芽字母”,后来在巴黎,他也花大精力对此研究,如今回国了,他终于有机会完成这一心愿。

在吴稚晖的主持下,1913年,全国召开了全国国语统一读音的会议,并制定了注音字母,1917年,《国音字典》编写完成并出版,接下来,他开始推广注音,并把部分精力花在了教育和科学上。

比如,1915年,他发起勤工俭学运动,1917年,在《新华日报》上辟“客座讲坛”,介绍欧美的情况和风俗,1919年,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此后又筹建中法里昂大学、创办海外补习学校等等。

当然在此过程中,吴稚晖依旧是一如既往的“疯”,一如既往的爱骂人。

1913年,宋教仁被杀,吴稚晖骂袁世凯,1915年,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吴稚晖还骂袁世凯。

1923年,曹锟贿选当上总统,吴稚晖又骂曹锟,而且骂的极其露骨,说他压根不用贿赂那500议员,只需要跟老婆多花点功夫,他溢泄的“子孙”能保存千万分之一,就能把他抬上宝座。

当然,吴稚晖的“疯”,不止表现在骂人一道上,他做事亦是如此。

比如,1912年,为了筹集善款,他就在头顶用红绳扎小辫子扮小丑,甚至还跪下,给台下的观众磕头不止。

1925年,孙中山离开人世,作为国民党右派的一员,吴稚晖成了蒋介石的坚定支持者。

他跟张静江、李石曾、蔡元培、戴季陶,成了蒋介石手下的“五老”。

据说,他们开会的时候,张静江是“主席”,吴稚晖是“小丑”,李石曾是“花旦”,蔡元培是“学究”,戴季陶是“军师”,热闹非凡。

作为蒋介石的坚定支持者,吴稚晖没有骂过蒋介石,但也阴阳怪气过他,比如某次开会的时候,吴稚晖就大白天打着灯笼去,这让蒋介石很奇怪,忙问怎么回事儿?

吴稚晖笑着道:“黑暗,太黑暗了!”。

闻言,蒋介石立马知晓,吴稚晖指的是他以钱权收买人心的事实,是尴尬不已。

可令人惊讶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怪老头,蒋介石竟然能够容忍,在他的日记本了,吴稚晖是少数几个他没有骂过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吴稚晖已经是个70出头的老人了,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在为蒋介石摇旗呐喊,替他骂汪精卫、陈璧君、周佛海等汉奸。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已经84岁的吴稚晖,被蒋介石裹挟着去了海峡那边,可惜,在台湾的吴稚晖,并没有过几天好日子。

1952年7月,吴稚晖小便阻塞,送医院一查,竟换上了前列腺肿大、膀胱炎、血管硬化、心肌炎等等。

等到1953年8月,尿毒侵入肾脏,心脏开始衰竭,同年10月21日,医生为他开刀手术,术后,吴稚晖的精神好了几天,但到10月29日,病情却突然恶化,陷入昏迷,连大小便都失控了。

到了这种地步,吴稚晖的家人也知道老爷子没救了,就提前打电话,告知了总统府,总统府的人收到消息,连忙转告秘书长王世杰。

王世杰闻言大惊,跟随蒋介石多年,知道蒋介石这个人很迷信,国民党元老黄兴,就是因为在他生日这天离世,犯了蒋介石的忌讳,因此,国民政府对他鲜少宣传,纪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吴稚晖若也死在这天,怎么办?

不知如何是好,王世杰找来陶圣希、黄伯度二人商量对策,二人也认为,吴稚晖的死,必须避开蒋介石的生日,最好能拖到11月1日,如果实在拖不到,就提前结束他的生命。

商量好后,陶希圣连夜面见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征得他们同意后,第二天,黄伯度带人去“看望”了吴稚晖,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吴稚晖提前死了,因为消息捂得严,10月31日,台湾张灯结彩,蒋介石67岁大寿如期举行,一片祥和,直到11月1日,吴稚晖的死讯才传出。

吴稚晖离世后,蒋家父子给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蒋介石亲自题词“痛失师表”,他的骨灰,更是蒋经国亲自乘船,撒在金门海域。

1954年,吴稚晖4米多高的铜像,在台北市立了起来,还曾为那个时代,台湾的地标性建筑。

不得不说,蒋家父子对吴稚晖的身后事,安排的极好,若不是80年代,当年参与抢救吴稚晖的一位医务人员说出实情,恐怕大众还蒙在鼓里……

0 阅读:32
一个用心的史迹

一个用心的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