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传》第五部《回响》第四章2.(5)陈飞(三)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11-09 03:18:53

历史人物传记《高志远传》第五部《回响》第四章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后 2.老战士、老领导的回忆与反思(5)陈飞(三)

高志远画像

2.老战士、老领导的回忆与反思

(5)陈飞(三)

1988年3月编辑出版的《纪念冀东人民抗日暴动》刊载了陈飞的文章《我所知道的冀东南部暴动》一文。全文为:

冀东南部的昌(黎)、滦(县)、乐 (亭)地区,在1936年以后,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在敌伪内部,在开滦煤矿,在学校,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以及小学教员中,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小学教员以开办夜校、组织教学法研究会等为掩护开展工作。各县区几乎普遍组织了抗日救亡会。

直接领导我们的是上级党派出的以新闻记者为掩护的李运昌同志,以及滦、乐两县派出的李振华、丁振军、李光宇等司志。冀东救亡总会是由李运昌同志亲自主持,在滦县南沙沟子刘润仓同志处成立的。它的任务是为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积极做好准备。

根据抗日高于一切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我们的救亡组织,通过各种关系,把主张抗日的各方面人士如高志远(高翔云,滦县三区民团大队长,他曾在滦县车站刺杀了冀东伪保安三总队长、汉奸头子刘佐周)、陈宇寰 (滦县胡各庄民团大队长、沿海联庄会长)等团结在抗日斗争的旗帜下。

到1938 年夏季,抗日烽火便在冀东猛烈燃烧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东抗日联军,纵横出击,解放了除十几座县城孤岛以外的全部冀东地区约六百多万人民。它控制着平、津以东、山海关以西、渤海湾以北祖国内地通向东北的咽喉要地。仅昌黎、滦县、乐亭3个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解放了除三个县城以外的全部地区约一百多万人民。组织了人民武装近4万人 (约有战马3000匹),编成十几个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百多万不屈的抗日军民,和冀东各抗日战场上的军民一样,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

1938年6月间,党派王仲华到高志远、陈宇寰部。高志远 (经我介绍给李运昌同志后,曾隐蔽于天津市)等秘密到滦县马城镇一带,和李运昌同志亲自领导的北宁路北丰、迁、遵等地抗日军民相呼应,发动了冀东抗日大暴动。

由于我们工作中的疏忽,被敌发觉,他们便出动了近百人的滦县伪警备队,企图在当天夜间扑灭王仲华同志这股星星之火。

当敌警备队抵马城停留吃饭时,我爱国群众给王仲华等送了信。他们这支近30人的队伍,立即转移到滦河套大李庄,决定连夜冒雨通知滦、乐两县各地自卫会组织,立即统一行动,收缴各地民团武装 (实系地主武装,当时敌伪在各民团均派有副队长,实际已成为敌伪直接控制的地方武装)发动暴动。

敌人到多余屯扑了空,便把高志远的亲戚李恩波等3人捕去,高志远、王仲华等连夜收缴了乐亭县属徐家店以及乐亭县六区汀流河民团大队武装。汀流河民团大队长刘子瑞 (通过汀流河镇民生医院院长刘冠英的关系),把全部长短枪60多支交给王仲华等。

这时候王仲华已拥有100多人的武装队伍。派李文芳(滦县大李庄民团队长,高志远的亲戚) 带一部分武装,连夜赶赴滦县的马城和骆营镇一带,配合我们控制的滦县大殷庄的殷焕章部民团团(约百人左右)暴动。他们潜伏滦、乐公路岩山桥附近,堵击滦县可能增援乐亭之敌。

当天后半夜,王仲华、高志远等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乐亭县城。但因攻伪县政府和东街伪警察局不克,天亮前部队又撤出县城。

第二天夜又冲入滦南重镇倴城,陈宇寰率部近300人到倴城会师。当即以“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司令部”名义发出布告,号召全民抗战。布告署名为:司令高志远,副司令李运昌、洪冲霄 (洪麟阁)。

为避免敌机轰炸,司令部移驻倴城以北的兴庄里(陈飞记误,应为“兴隆庄”)一带。这时候抗日洪流在滦、乐两县汹涌澎湃,高志远、王仲华主持高志远部抗联司令部工作,陈宇寰副司令员驻胡各庄一带,指挥唐山南沿海一带抗联活动。抗联孙善蛟 (曾任昌、滦、乐警备司令,后叛变) 所部陈家宝、孙善毅、张善庆 (即张子川、张老八,后投敌)、马XX、高纯志等活动在司集镇、胡各庄、高各庄、刘栈(陈飞记误,应为“柳赞”)等沿海地区。高部的二十总队长刘冠英、七总队长赵培兰等活动在徐家店、汀流河、长凝一带。在沿海起义的盐务税警团大队长刘汝俊活动在马头营、新寨一带。李振华 (即李海涛)、侯辅庭的十总队在乐亭城东一带;张鹤鸣、高培之的五总队活动在滦、乐交界一带。

冀东抗日联军 (北宁路南高、陈部)司令部当时机构及干部配备情况:

秘书长为吴绍贤,曾当过高小校长,是滦县南胡各庄一带很有名气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当年一天夜间冒雨向平西转移时,他在马上高吟“边关刁斗寂无闻,一天风雨夜行军······”诗句。参谋长为滦县车站反正的伪警察局长张受民,据称他和邓铁梅在东北组织过抗日义勇军,是东北旧军官、爱国人士。副秘书长机要秘书陈绍昌 (即陈飞)。副官长为许某 (抚宁县人,高的朋友)。军需处长王宝三(滦县长凝一带民团大队长)。参谋处长郝立平 (旧西北军军官)。军医处长王惠普 (滦县长凝镇医生)。秘书处长刘化南(滦县南西城子人,当过高小校长)。督察处长晃子孚(即曹致福)。锄奸科长刘作垣 (乐亭城西王庄人)。杨济生又名杨芳田、杨振周,乐亭城西刘火烧佛村人,在抗联任政治干事、滦东军政治指导部副主任,高志远死后,杨任高部大队长。主任秘书田贵新(乐亭城西南店人)。

当时司令部的主要干部,据记忆还有顾占 (高的同乡,当时任总务处长)、于柱国 (高志远的警卫队长,滦县城南张坛人)、李恩波 (高的外甥)(陈飞记误,李恩波与高志远非直系亲戚)、张子春(滦县稻地人,曾在平西任高的大队长)、韩子华 (秘书处副处长,滦县南葛代坨人)、薛占春 (又名薛临阳,任参谋,滦县南松树庄人,1940年牺牲于平西)、郭立中(滦县郭庄人,教员出身,任秘书)、陈国武、陈振寰(多余屯人,高的亲信)。

当司令部来到兴里庄后,部队迅速扩大到2000多人,声势惊人。号称京东第一家的乐亭县刘石各庄这个封建堡垒,也被抗日洪流冲垮了。那里大大小小的寄生虫逃避一空。他们上上下下管家人大开四门,交出了护卫这座地主庄园的百多条长短枪支,其中还有一直没有打开箱的德国造手枪,并有捷克式机枪一挺。

抗联司令部把他们从农民身上搜刮来的大量所谓储备粮分给了附近的贫雇农。同时派部队维持秩序。

司令部还有300多人的卫队营,其中多系高的同乡故旧,配备了比较充足的枪支弹药和仅有的一挺机枪。

抗日部队如暴风骤雨,不几天的时间,几乎全部粉碎了敌伪控制的两县“民团”,并继续扫除敌伪残余势力,收缴各种武器,多次配合抗日群众,破坏沟通关内外的大动脉——北宁铁路,牵制了敌伪大量兵力。

1938年7月上旬,正当抗联部队在滦河西向敌伪展开全面攻击的时候,风传滦河东岸昌黎境内的“抗日第十路军”声势浩大,经我派人查明,第十路军司令丁万有,拥众约3000多人,举事抗日。其司令部设在昌黎县境内距滦河东岸五、六里路的靖安镇,“抗联”当即通过王宝三的关系和他们取得联系。他们同意和“抗联”谈判共同抗日。“抗联”当即派陈绍昌和王宝三为代表,派40多名年龄均在20多岁的骑兵(均穿军装、各佩长短枪,一律骑白马),东渡滦河去靖安。

当时陈绍昌、王宝三抵滦河套,正准备上船渡河,船夫报告,南方不远处有一只北来的船,船上的人发现我部队以后,都上岸逃跑了。河岸上是漫无边际的青纱帐,陈绍昌当即下令把队伍散开,分成几个组,跃马驰入青纱帐,进行大搜捕。

真是冤家路窄,在滦河两岸曾嚣张一时的所谓“滦东剿共军”司令金鉴,被我们生擒活捉了!在搜查了金鉴的船只并奖励了船工以后,立即押解金鉴返回“抗联”司令部。(此事陈飞所记与众多抗联战七所记不同,详见前后文)司令部一片欢腾。

正巧十总队长李振华同志和该部政治主任侯辅庭等到司令部。当晚经高志远、王仲华指定由陈绍昌、李振华夜审金鉴。金鉴对其在昌、滦、乐进行汉奸罪恶活动供认不讳。

夜审金鉴的第二天,陈绍昌、王宝三率原班人马驰往滦东,过河以后就发现了丁部派出的欢迎队伍。

他们都穿便衣,扎白头巾,佩长短枪(短枪上均系着红布),他们很羡慕陈绍昌、王宝三这支雄赳赳的骑兵队伍,高呼立正敬礼。

陈绍昌、王宝三举手还礼,到靖安街外,发现有几辆大棚车急驶南去。事后知道是从靖安镇向外转移丁万有等的女眷。

不到30岁的丁万有(又名丁海峰,昌黎县城南韩家营人,以后牺牲前线)和他的总参谋长韩立平(又名韩志武,昌黎县南大营人,当过律师,爱国人士,1939年韩志武牺牲于昌黎县城南泥井街)以及丁万有的骨干人物、卫兵等,都到街口欢迎陈绍昌、王宝三等。

陈绍昌、王宝三距丁万有很远便纷纷下马,双方寒暄后,陈绍昌和丁万有手挽手进了靖安街。

十路军的司令部设在靖安镇路北的一家商店内,门前高挂着一扇门大小的木牌子,白地黑字写着“中国抗日第十路军总司令部”。

陈绍昌看了这个大牌子笑出声来。

丁万有问:“你笑甚么?”

陈绍昌说:“我太高兴了!”

大家都会意地笑了。

中午大摆筵席。午后双方举行了会谈,但都不愿先发言,陈绍昌先讲了话,说:“首先谢谢丁司令对我们的接待。诸位领导滦东人民进行抗日斗争,是令人尊敬的,王处长和我代表‘抗联’到这里来,第一是慰问大家;第二是和丁司令研究,我们这两支兄弟部队,今后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如何协同作战的问题,我们的高、李司令领导的‘抗联’部队和八路军一样,都是中央领导的,中央任命的······’

丁万有、韩志武先后发言,表示愿意合作,愿意把部队改编,同意接受“抗联”的指挥等等。

经过反复研究,陈绍昌、王宝三根据司令部的指示,丁部改编为“抗日联军昌黎支队”,辖5个总队,丁万有为支队司令,由“抗联”司令部统一指挥。

为了配合昌黎支队活动,又调李绍文总队 (约500人),到滦东昌黎境内,从此,在昌黎境内的抗日武装和滦、乐两县的抗日联军结成一体。

7月末,陈绍昌回抗联司令部开会,发现高志远在岩山桥上把汉奸头子金鉴,以“走马换将”的办法放跑了,换回来被敌捕走的三个亲戚。(陈飞记误,高志远“走马换将”所救之人均非高志远亲戚)

丁万有听说昌黎县城只是在车站附近有几十个日军的守备队,便集中了2000多人,亲自指挥,突袭昌黎县城。结果部队被敌人的机枪打散了。当夜昌黎支队分四个渡口撤到滦河西岸。

不久,丁万有接到抗联司令部指示,配合攻滦县城。这次攻城集中部队约万人,并由高志远、王仲华亲自指挥,昌黎境内部队在攻城当夜袭击并烧毁了滦河东的北宁铁路朱各庄、石门两个车站,致使滦县——偏凉汀站之敌向东北逃跑的路被切断。滦县以西的卑家店、坨子头、雷庄等车站也同时被抗联攻破,烧毁,偏凉汀车站的日军守备队只好鼠窜到铁道北山区的横山寺。

抗联部队用汽油烧毁了滦县大铁桥 (不彻底) 以后,便集中全部兵力猛攻滦县城。但滦县城未攻破,不得已只好将攻城部队撤出。但第二天在滦县南二十里外,还清楚地看到滦县车站的冲天大火。

1938年9月初,抗联高志远部和五总队、十总队万余,猛攻乐亭县城,一个叫王大胡子的总队长,设计制造了几门大木炮 (这木炮是把十二尺长、一尺粗的大木头掏成窟窿,内装火药和碎铁,插上药捻子,外面用厚铁皮包制而成,取名叫“震天侯”,用药捻点燃后,人立即跑开,真是响声震天,射程约500米),用这种木炮把乐亭西侧的土城墙轰开两个大洞、一个堡垒被削平半截。

敌人不知道是什么新武器,第二天就派人来“求和”(他们的条件是花钱解围,我们的条件是收复县城)。因为这种炮打响后炮身开花四溅,面积很大,非常危险,所以下令以后禁止使用。

攻城四天不克,陈绍昌去指挥部研究,正巧乐亭城内派刘星垣等(当时乐亭县教育局长) 到指挥部第二次“求和”,陈绍昌说:“今晚铁道北八路军的炮兵开到”。当晚城内汉奸和伪军都从东门逃跑了。

攻城时我军曾专门组织了500名类似宪兵的队伍,分成10个分队,由新任命的张受民参谋长指挥,负责维持进城后的秩序。

高志远、王仲华当天率百余骑兵进乐亭城,召集士绅商民开了会,由王仲华说明我们抗日部队政策、攻城目的,号召全民抗战。

抗联任命吴绍贤为县长。当天烧了县政府的全部文书地契。

但目睹城内混乱现象,大家顿足拍胸干着急。高志远、王仲华等领导人都掉了泪。抓到一个典型是马黑子 (外号) 总队的一个大队长 (相当营长),这家伙洗劫了城内最大资本家刘孟道的金库,里面全是珠宝玉器,约有几百件 (后由高志远、孙善蛟保存,迄今下落不明)。决定立即开大会公开处决这个大队长(警备司令部和县政府均设在乐亭东街路北一家大杂货店)。就在这个时候敌人的飞机飞临乐亭县城上空,轮番扫射,城内秩序更乱,高志远、王仲华立即撤至城北井家坨宋云炎家。决定处决的犯人在混乱中逃跑了。

第二天高志远、王仲华等回司令部。由吴绍贤、孙善蛟守乐亭县城,其余部队也都撤出县城(这个县城只解放了三天就撤出了)。

打下乐亭县城,轰动很大,部队迅速扩大。原冯玉祥部西北军退职的少将旅长肖炳仁(滦县南肖青水村人)也到抗联司令部报名参加了部队。这个人吸鸦片烟,在我部队向平西转移中开了小差。

部队迅速发展壮大,使我们几个既不会带兵又不会打仗的党的干部,在还没有建立起比较牢固的群众基础的情况下,感到领导吃力,指挥困难。

面对上述具体情况,我们立即进行研究,拟从攻打昌、滦、乐三个县城的战斗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布置下步工作,首先加强政治工作,大力开展群众工作,训练部队、干部。

就在这个时候,分布在通县、唐山、滦县、秦皇岛等地的李海天等汉奸部队,以及冀东地区周围据点的日军,特别是关外的关东军,频频调动,向我冀东抗日军民围扰来,同时已到秋季青纱帐将落,形势对我不利,必须立即采取断然措施。

八路军四纵队邓华政委和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召开了九间房会议。抗联路南部队的王仲华、高志远、吴绍贤、陈绍昌、张受民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在邓、宋纵队掩护下,高志远、陈宇寰指挥的抗联部队,立即由北宁路南大平原撤退到北宁路北长城附近山岳地区,以便由山区西撤到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休整。

但在敌人日夜尾追截击并出动飞机扫射轰炸下 (部队白天宿营,夜间行军,几乎每天都在打仗),部队逃亡掉队损失惨重。记得陈宇寰副司令在蓟县北山区梁各庄 (本来指定到梁各庄北五里路的太平庄宿营)(陈飞记误,关于陈宇寰牺牲地点,详见前后文)阵亡后,部队走20天左右才到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镇边城,此时,只剩下不到两千人的队伍。

今天美丽的乐亭县城

0 阅读:2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