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高志远传》第五部《回响》第四章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后 2.老战士、老领导的回忆与反思 (5)陈飞(二)
高志远画像
2.老战士、老领导的回忆与反思
(5)陈飞(二)
建国后,陈飞曾写过多篇回忆性文章,以目前所见,计有《给中共滦县县委的信》,全文为:
县委:
张正帆同志被受派到哈(尔滨),仅就个人回忆,对1938年以前我在滦南工作阶段,党的建设,活动情况,初步简要汇报如下,供组织参考。
1926年我一度和滦县的秦芝同志(即秦霁青,一名秦毓瑞,据说现在江西工作)、1927年和姚希珍同志 (一名姚家坤,滦县姚各庄人。现在唐山一带某中学任校长) 接触过,但对当时滦县党的情况不了解(当时不发生横的联系)。
1928年乐亭大罢工后,在敌人的追捕下,我离开了乐亭原籍,失掉了组织关系,改名陈绍昌,经薛占春同志(滦县松树人,抗日战争中牺牲于宛平县张坛村)介绍,潜伏于王家官寨小学校毕振玉处(毕徐官寨人,现在原籍当教员)。1930年到滦南葛代坨小学当教员。1933年始与党取得联系,从而在党的领导下,同刘润仓、丁振军等同志开展滦南工作。
首先在葛代坨建立了滦南第一个党的支部(由我负责),1934年冬又在沙沟子建立了支部(由润仓同志负责)。
1934年秋在党的指示下,由李运昌同志主持召开了滦南工作会议 (在葛代坨),李光宇、张子春、丁振军、刘润仓等参加了会议,组成了滦县救亡会,参加这一组织的人多为小学教员和一部分农民。一度在沙沟子成立了农民协会,但活动很少,作用不大。
当时通过救亡会组织大抓统战工作,特别是在民团当中进行活动,由于葛代坨学校校董李声远 (系长凝民团团董) 的介绍,所以我有机会认识了马城镇三区民团大队长高翔云(即高志远,又名高腾宵),并通过高认识了王宝三等民团首领,为组织抗日武装准备力量。
由于高当时在滦南群众中有一定威信,所以紧紧抓住了他,并对他进行民族抗战教育,他加入了救亡会。
1933年末冀东汉奸头子保安总队长刘佐周为了吞并昌、滦、乐三县民团武装扩大汉奸队伍,派他培训的一部分亲信,到各民团任副队长,因而民团的首领们和刘起了摩擦,当时利用他们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刘开展了斗争。
高志远首先拒绝了刘派遣的副队长,刘盛怒之下拟以武力接收三区民团,从而我们组织了以高为首的“倴城民团起义”(1934年旧历正月廿日左右),起义部队约千人集结倴城,原计划由倴城集合后开赴北宁路北山区。
但当夜集结,拂晓刘佐周的叔叔骑兵大队长“刘三阎王”追击到倴城,民团将三阎王骑兵打垮后,刘的后续部队赶到,民团终于失败,高脱险,经下海绕道潜往抚宁县台营镇,刘查抄了高的家。
这一斗争虽然没成功,但粉碎了刘佐周企图吞并三县民团的阴谋。由于我们在幕后指挥 (原计划到路北会合),(陈飞记误,史称“马城起义”)滦南工作没遭破坏。
1934年把高找回,又组织了在滦站刺杀刘佐周的事件(陈飞等“组织”高志远刺杀刘佐周,仅此一见。周十亭等抗联战士亦不认同,详见前后文),当时高前胸部和脚部受炸伤(陈飞记误,实为高仅脚部受伤),经汀流河民生医院刘冠英(救亡会员)治愈后又潜伏台营。
刺刘事件轰动华北,不久经组织调高到天津“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工作(李运昌同志了解)。
到1937年,葛代坨这一活动中心有被暴露危险 (豪绅李声远对我正式提出说“学校成旅馆了,都是些可疑人”等),活动中心移沙沟子,我离开葛代坨到滦县四区蔴地庄小学。
1938年夏王仲华同志(即董毓华,“12.9”学生领袖)受上级党委指示,率李润民(我红四方面军师长)、(陈飞记误,实为团级)高志远等到滦县 (李运昌等同志同时由津到铁道北),冀东大暴动的烽火燃烧起来了!
多余屯会议决定起义后,由于被敌人发觉,提前于6月间收缴了徐家店、汀流河民团,冲入乐亭县城,因攻伪县府、警察所不克,乃西下倴城。
不数日起义部队达千余人,各地风起云涌纷纷响应。华北抗日自卫会乃正式任命高志远为司令员,洪冲霄、李运昌、陈玉环(陈飞记误,应为陈宇寰)为副司令员,王仲华为政治部主任(陈飞记误,应为“政治主任”),组成了“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只滦南高、王部就有刘冠英、丁万有、高纯志、殷焕章、赵德卿、张善庆、陈家宝、孙善蛟、刘勇侯、刘玉之等部二十多个总队,有的总队多至四千余人,人数最少的二、三百人,均有枪支,只是马匹记得有三千多,共约两万上下人,活动于唐山以东,昌黎以西,北宁路南,渤海北岸地区。
其编制:总队(团)下辖三个大队至五个大队 (营),大队辖三至五个中队(连),中队辖三个分队(排),每个队四个班。当时一般是这样编制。各总队都设有政治部。
司令部有秘书长吴少先,参谋长张受民 (攻克乐亭县城后,在攻滦县时伪军起义的大队长,系东北义勇军邓铁梅部师长),许某为副官长,军法处长周子孚,军械处长王宝三,军需处长顾占,秘书长刘化南,政治部下设处、科。
部队成分非常复杂,以李润民部和李海涛 (即李振华,李大钊先烈侄子) 的部队较纯洁,党员成分较多,在高潮中开赴路北。高、王部领导机关当时共有共产党员不到十人,这样复杂庞大的队伍很难指挥。
“兴隆庄会议”决定全部于青纱帐落前赴路北山区整军。但不数日接到通知,冀东抗日武装领导干部到遵化县“九间房”(记得是遵化县)开会,当时,邓宋支队(我八路军邓华、宋时轮) 已早到路北。
我们留张受民、刘冠英等负责指挥,高、王和我带一连骑兵去路北。
“九间房会议”(决定冀东战局的重要会议)由邓华同志主持,李运昌、洪冲霄、鲍森、苏梅、李钟祺等领导干部均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青纱帐落前,全部起义部队在邓、宋支队掩护下转移平西抗日根据地。
会后我们回路南时,敌人已大举“扫荡”,司令部找不到了,一片硝烟,人心惶惶,好歹收集约六千多人,按会议决定向平西转移,一路每日打仗,到平西,高、王部剩两千上下人。
1939年秋,高志远叛变被处决,在向平西转移中,李运昌等部留算东坚持斗争。我随部队到平西。
离开滦南到现在廿二个多年头了。我准备继续回忆,并拟将高、王部在路南活动以及滦南人民抗日斗争情况较详细的写下,再给县委参考。
我当时没有更多时间回忆这二十多年前的情况,好在有关同志不少健在,请多方查证了解。
敬礼
陈飞
1960年11月18日
说明:
我开始时任司令部秘书长(陈飞记误,应为副秘书长),后负责去滦东收编丁万有部 (十路军) 六千余人,在昌黎靖安镇主持滦东办事处,攻昌黎失败后,回滦西岸,转移后任司令部机要秘书。
陈飞又及
1960年11月18日
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纪念碑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