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风暴下的心理战:京东这一招,打中了骑手和用户的“情绪锚点”

心理咨询师陈实 2025-04-21 14:57:53

风暴中的骑士与选择权的价值:京东外卖“免单”背后,消费者在想什么?

今天京东发布的一封公开信,不只是一场平台竞争的“官方回应”,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场心理战中的关键一手,投向了消费者和外卖骑手的信任天平。

这封信中有几个关键词特别值得关注:“二选一”、“外卖超时免单”、“全职骑手扩招”、“永不强迫兼职骑手”。乍看是市场策略,深入思考则揭示了三个关键人群的心理波动:消费者、骑手、平台。

从消费者的角度: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对于消费者而言,平台竞争的焦点不在背后博弈,而在手中那份晚点的外卖。当订单延迟、服务中断,最先浮现的,是一种“被抛弃感”——心理学中称作失控感。

我们大多数人并非真的因为晚了十分钟就愤怒,而是因为预期被打破,而这种打破带来的,是对“掌控生活节奏”的焦虑。特别是当消费者察觉“不是骑手的错”,而是平台之间的“较劲”所导致的延迟,更容易引发替代性愤怒,即向表层对象(如APP或客服)发泄情绪,而不是根源(市场规则)本身。

这时,京东的一句话:“超时20分钟以上全部免单”,其实投放的是一种情绪补偿。它告诉消费者:“我们知道你在失控中,我们愿意为此承担责任,并给出看得见的诚意。”

在心理学角度,这种行为可以缓解消费者的决策疲劳,并建立一个“即使出错也有人负责”的安全感锚点,从而在同质化竞争中,塑造一种情绪偏好:下次点外卖,用户大概率会想——“京东起码不会让我吃亏”。

从骑手的角度:在夹缝中寻找身份尊严

“二选一”的冲突背后,是成千上万名骑手被美团胁迫做选择。而这选择,不只是平台之间的选择,更是自我身份感的被剥夺。

兼职骑手尤其敏感。他们大多奔走于两个甚至多个平台之间,只为维持生活的弹性和收入平衡。而当平台用系统规则、隐形屏蔽等方式“诱导”甚至“强迫”其站队,这种隐性压迫感会引发强烈的心理反抗,哪怕无法表达,也会在长期中累积不信任感。

京东此番表态“永不强迫兼职骑手二选一”,以及同步宣布扩大全职骑手招募,其实释放了两个信号:

对兼职群体:你有权利保持自由,我们尊重你的选择;

对全职群体:你也有机会拥有稳定的职业通道,我们愿意投资你的未来。

换句话说,它不是在争骑手,而是在争人心。

从群体心理角度看,这样的表态能够激发“平台归属感”与“职业尊严感”,更容易吸引那些正在动摇的中立骑手“主动靠拢”,最终可能促使兼职骑手逐步向“忠诚度更高的单平台稳定骑手”转化。

从外卖市场的角度:价格战或许难免,但价值战已悄然开始

未来三个月,外卖市场极可能出现两种趋势:

短期:消费者福利提升,价格/补贴战升温

为赢得用户好感,平台会在赔付、券补、服务体验上持续投入,用户将短期受益,但心理“期望线”也会被拉高。

中长期:服务质量成为新分水岭

谁能在不强迫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稳定、愿意长期服务的骑手,就能在“最后一公里”的体验上胜出。而这个胜出,不再靠补贴,而靠消费者的习惯养成与信任迁移。

依稀还记得360和腾讯的二选一战争,但作为普通消费者,在平台之争的战场上,别忽略了我们自己的心理需求

我们不只是在选择一个外卖平台,我们其实是在选择一个“懂我们节奏、愿意负责、不过度打扰”的服务者。京东的做法能不能持久、能不能赢得骑手和消费者的长期认可,还需要时间验证。但它提出的方向,至少是一个在尊重人性基础上的选择。

如果你也关心这类市场现象后面的心理因素,或想从更深的角度看懂市场与人性的联动,欢迎关注我,我会持续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用通俗语言解读商业、社会和人心的复杂共舞。

0 阅读:7
心理咨询师陈实

心理咨询师陈实

资深督导,临床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